('
追进松林,林间空荡,松涛依旧,哪有半丝人影。
略一寻思心头狂震,忙又折身扑。
返至云房,一幅景象又将柳含烟震惊得呆立当场,半晌说不出话来。
原来就在柳含烟飞身追敌的刹那间,一静神尼与幻慧两具尸体,连同昏倒在地的云裳紫凤王寒梅,俱已不翼而飞。
柳含烟片刻之间身受两次戏弄,心中已是怒极,使面白里透青,神色怕人。
目睹此情此景,心知来人武功极高,亦绝不止一人,追之无用。
心中歉疚似海,举目四望,绝望中希冀看出端倪。
看了半响未能找出丝毫蛛丝马迹。
正感束手无策,蓦忆王寒梅曾对自己说过,华山赛华佗仲孙玉胸罗万有,对江湖一草一木莫不了如指掌,不由暗忖:既是如此,自己何不跑趟华山,说不定能问出点线索也未可知。
忖思至此,又复忆及王寒梅欲陪自己往华山之语,如今佳人已随沙陀利,芳踪既缈,自己形单影只,倍觉伤感。
顿感遇合如梦,好事成空,安排不公,造物弄人,仰首长空,无语还问苍天!
神情落寞,神色黯然,星目中泪光闪闪,带着满腔愤怒,飘然华山而去。
第五章华山神医
华山,在陕西华阴县南,亦曰太华山,世以为五岳中之西岳,山之中峰曰莲花峰,东峰曰仙人掌,南峰曰落原治,世称华岳三峰,又有云台、公主、毛女诸峰,环拱中峰,即杜甫诗所谓:“诸峰罗列似儿孙”也。
柳含烟由栖霞下山后,跨豫境,经许昌,绕过嵩山,沿熊耳穿峰山出函谷关中。
一路晓行夜宿,探幽揽胜,不觉心中郁结稍解,心胸亦渐趋开朗。万外情愁虽仍不时索绕于怀,但已不似初下栖霞时那等神情落寞,神色黯淡。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柳含烟又岂能免俗。
这一日,出得渲关,华山已遥遥在望。柳含烟更不怠慢,轻啸一声,避开官道,疾如脱湾之矢向华山奔去。甫抵山脚,顿感彷徨。
入目华山峻峰插天,主峰有三,群冈诸峦环抱四周,山色青葱挺秀,山势奇险,石险壁危矗立如削。
山径境蜒,周围数百里,那赛华佗仲孙玉究竟隐居何峰,自己一点也不知。
高人隐士居处必幽且秘,华山周围不下百里,山峰不下十余,倘若单凭寻找,岂不如大海捞针?何日方能寻到仲孙玉隐居处?华山之下数十里内渺无人烟,何处得以问讯?至此顿感踌躇难前,彷徨无策。不由仰望眼前嵯峨高山,剑眉深蹙连连搓手,正感束手无策间——
蓦闻一阵箫声随风飘来。箫声圆柔祥和,入耳令人百虑尽尽消,脑中一片空白。
柳含烟凝神一听,已辨出箫声来自华山三峰居南最高之一峰,落雁峰。
此峰高入云霄,远望有如云封雾裹,距柳含烟立身处何止千丈。
箫声却能透之而下,清晰可闻。由此观之这吹箫人一身内力怕不已至炉火纯青、超凡入圣。
柳含烟心喜付道:华山之上,除隐居着赛华佗仲孙玉外,自己并未听过尚有任何人亦筑屋于此,闻箫声而知其人必为仲孙玉,自己何不蹑箫声而上。
心念既决,身形展开,径蹑箫声,直奔落雁峰。
柳含烟身形如电,饶是如此,仍费去半盏茶时间,始抵落雁峰半腰。
此时箫声更觉清晰如在耳边。
柳含烟抬头仰望,但见峰顶云封雾锁,虽有绝顶目力亦难窥其全貌,仅隐约窥出云雾之中,虬枝古松遍布,再上则是一片模糊,无法窥及峰顶吹箫人所在。
箫声既近,吹箫人虽仍未能找出,但柳含烟已信心大增,微一提气,展开师门绝学天龙身法电射而上。
几个起落间,柳含烟已穿云越雾而出。
眼前顿觉一亮,峰顶景物,一草一木已清晰可见。
近峰顶处怪石嵯峨林立,怪石左侧为一如削峭壁,下临千寻深渊,峭壁顶端一株千年盘根虬枝古松,横探而出,阵阵箫声即从此松间传出。
柳含烟身形微顿又起,如一只白鹤般飞向古松。
柳含烟身法极快,转瞬间已距古松不到十丈。
松间吹策人已有所觉,箫声顿停,松间一苍劲声音发话道:“佳客运来,老朽有失远迎,尚祈恕罪!”
话声甫落,一声震天长笑声中,一条灰影如巨鹤般自古松间飞起,接着如星陨斗泻般落向柳含烟面前五丈处。
适才箫声一歇,柳含烟已停下身形,静观变化。
此时一见灰影落地,俊目瞥处,已看清来人是位鹤发童颜,身材清瘦,手握一管白玉洞箫精神奕奕的葛衣老者,一双凤目开合间精光四射慈祥中带着慑人威严,正微笑着打量自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