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章周二见!
第62章
告别了杨万里和荆州知州,御驾浩浩荡荡的向东,向着江南路首府苏州而去。临走的时候荆州百姓出来夹道相送,以表达对皇帝的感激之情。
荆州地界发了这么严重的水灾,一般来讲无论知州是否有过失,一律都要撤职查办。可像荆州知州这样一心为民两袖清风的好官,百姓自然是不愿他被处分。
而李承泽这次来,没有简简单单降罪知州了事,而是详细调查了水灾真相,甚至亲至江堤、亲下水田去勘察,这些百姓们都是看在眼里的。
甚至为了避免今后在发生这样的事,我们这位皇帝和范大人杨大人,夜以继日的研究出一套全新的赈灾体系,这事情已经在江南甚至庆国传开了。
胸怀天下,自然民心所向。
“感觉你对那个赵卓,十分看重啊。”马车上摇摇晃晃,范闲一边吃着枇杷一边说道。
赵卓就是这位荆州知州,李承泽临走的时候,下了令让赵卓协助杨万里开战平菑院的事务。
要知道平菑院这个新成立的机构,是直属朝廷的,说起来比各路的总督官位相当。赵卓不过一个知州,李承泽却许他协助平菑院的事务,这其中的意味很明显了。
李承泽也拿了一个枇杷,抖了抖上面的水珠,咬了一口:“要知道,能收到万民书的官员少之又少,何况还是刚刚出了灾的地方。”
“一般什么地方有了灾情,百姓们最先针对的必定是当地官员,赵卓平时得做了多少得民心的事,在这个时候百姓还能坚定不移的信任他。”李承泽频频点头,赞许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范闲也表示认可,而且在他和赵卓的交谈中能感觉,此人的经世才学颇深,能力远不止做一个知州,他对时事的看法和对江南地区治民管理的政见,都是颇为深刻且一针见血的。
“唉,咱们这次去苏州,打算住几天啊?”李承泽拿帕子擦了擦手上的汁水问道。
范闲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影子早已经在那边调查好了,能查到的贪污受贿或有其他罪名的官员,已经都拿到确凿的证据了,我们去了只需发落便好。”
“效率很高嘛”,李承泽微微有些惊讶:“这才这么半个月的功夫,就全都查清了?”
范闲往后一靠:“你别忘了鉴查院是干什么的,这可是我们的老本行,查这种事情不算什么难事。”
“那这样我们就轻松多了,先全面清扫官场,同时也能打探到私盐的线索。”李承泽对现在这个情况很是满意。
“不过……”范闲皱了皱眉:“影子说,他在调查期间,没有发现任何贩卖私盐的情况,也没有任何私盐一家制作的窝点。”
李承泽一听也有些疑惑:“这很奇怪,即便是私盐贩子都万分警惕,也不可能无一例外,什么都查不到啊。”
范闲叹了口气:“这样看来只剩下一种可能性,这也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江南的所有私盐,是有统一管理的”,李承泽接过话来,表情凝重:“或者说,这个盐枭,统治了江南所有的私盐。”
这的确是两人最不想看到的情况,如果私盐贩子遍地,虽然清查起来费时费力,但至少解决起来容易。
可如今,这个隐藏在暗处的盐枭,竟然能够垄断江南所有的私盐,其势力之大、手段之狠,自然可想而知。
而且这么大的一个势力,影子竟然一点没有查出来,想来必定是根基深厚,这是一块不好啃的硬骨头啊。
气氛不觉有些沉重,两人都陷入了沉默,范闲便找了个话题:“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带我去看看熊家?”
“先去苏州清扫官场,敲山震虎,然后我们仔细查一查盐枭,如果能发现什么蛛丝马迹,再去找熊家也不迟。”李承泽显然不愿意让熊家过早的暴露出来。
这个安排范闲表示认同:“陛下的熊家藏得这么深,自然要留到最关键的时候再动,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怎么,怪我之前没和你说过吗?”李承泽听出范闲话里的酸劲,不禁觉得好笑:“之前没有提起,也是因为江南一向太平,岭南地方又偏,熊家也就一直本本分分的经营水果生意。”
范闲嘟囔着嘴:“听你说的,我还未进京的时候,熊家就已经在你的麾下了,这么多年你都一直没调动过吗?”
“要听实话吗?”李承泽眨了眨眼,笑的狡黠而得意:“我说了你可别生气。”
范闲一仰头示意李承泽快点如实交代,李承泽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还记得我们第一次下江南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