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成功了,余小秋也不负所望,两人合作得颇为圆满。对方四个人全
倒了,两个未死的人,发出垂死的呻吟,手脚仍在挣扎。
余小秋也腿伤不支倒地,忍住痛楚缓缓坐起。
只有辛文昭一人能站立不倒,而且丝毫末伤。
敌人全倒了,血腥触鼻。他重新感到恐惧,心头作呕。
这是他第一次杀人,并末感到快意,反而感到无边的恐惧,回想刚才
生死存亡的惊险情景,令他不寒而栗,盯视着躺倒的人发怔、发冷。
他忘了同伴余小秋,似乎中了魔,浑身在冒冷汗,在战栗。
余小秋是清醒的,强忍痛苦低叫:“去取黄旗!”
他神魂入窍,本能地向下一伏。
“去取黄旗。”余小秋催促他。
他完全清醒了,说:“不,还有四个人。”
“我⋯⋯我⋯⋯”
“你怎么啦?”他急爬而至。抽口凉气又道:“哎呀!你受了伤,糟!”
当然糟,大小罗天不需要残废的人,也不会收留残废的人,受伤如果
重了些或者手断骨折,便意味着死。
他嗅到了死亡的气息.抓住小秋又问:“伤了何处?说。”
“腿,皮肉之伤,不要紧。”
“谢谢天!”他如释重负地说。
接着将小秋按下又道:“我替你裹伤。”
两人年纪尚小,三年来晕头转向的可怖的严格训练,那有工夫想到男
女间事?他立即撕开小秋的裤管,解衣带熟练地替小秋裹伤。
小秋不加拒绝.任由摆布。
女孩子成熟得较男孩子早些、脸红红地转向他顾,口中喃喃地说:“你
该先取旗,不要管我。”
裹好伤,他低声说:“老天爷保佑,你的腿不要紧,掩护我,我去取旗。”
说完,迅疾地向矮松爬去。
余小秋也拖着伤腿跟进,左手挟了三枚子午钉,随时准备出手。
竹竿绑在矮松上,他长身扳断了竹秆,取下竿上的黄旗,不由一怔,
低叫道:“糟!
苦也!”
余小秋跟到,急问:“文昭,怎么啦?”
他欲言又止。最后说:“没什么,准备走。”说完,卷妥黄旗在腰带上
插牢,又道:“咱们先往东走,我扶你,小心了。
“往东?为何不直接下去?”小秋不解地问。
“请不要问,走。”他心神不属地答。不住用目光搜索四周。
“我们可由原路下去⋯⋯”
“你看左,我看右,留意黄旗。”
“黄旗?黄旗不是在你身上么?”
“还有另一面黄旗。”
“什么?”小秋讶然问。
“无暇多说,咱们的时辰不多了。”
两人不再多说,不徐不疾地小心翼冀地向东走。开始下山。
不久,绕过一处脊坡,已可看到庄中大楼下的风灯了。
降至半山,辛文昭烦躁地说:“咱们折向北.天快亮了,要是找不到那
面黄旗,咱们活不成了。”
“文昭,我不懂你的话?”余小秋惶然地说。
“天亮之后,你便懂了。”他不安地答。
走了里余,小秋突然叫:“瞧!左面那座小坡顶上。”
新月早已降下西山,星斗满天,披顶透空,因此仍可发现五六十步外
透空的景物,一根竹竿顶端,确是飘扬着一面黄旗。
他松了一口气、苦笑道:“但愿就是这一面黄旗,咱们只有这一次机会、
天色不早了,时不我留了。”
“我真不明白⋯⋯”
“守旗的有四位武林高手,你该明白了。这次咱们必须一鼓作气将旗夺
到手,不必掩起身形,走!”
两人相扶着迈进,相距约二十步,上面突然传来一声冷哼,有人厉声
喝道:“退下去,天亮以前,不许接近。”
文昭示意小秋哗声,然后大声回应说:“请帮帮忙,小可的同伴受了伤、
急需援手⋯⋯”
“哼!诡计。”
“真的,请⋯⋯”
“老夫是铁石心肠,即使你的同伴快咽气了,也与我无关,退下去!”
文昭故意脚下失闪,突然一掌扣在小秋的创口上。
小秋不由自主地惊叫一声,几乎滑倒。
女孩的惊叫声,令上面的人一惊,说:“咦!是女人?说,你们是什么
人?”
“我们是兄妹.我十二岁,舍妹十一岁。”文昭大声答。
“原来是小孩,你们怎么半夜到山上来的?”
“我们是被山那边的人追得走投无路,躲在山上两天了,又饥又渴,请
帮助我们,舍妹的腿骨断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