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关东平定,天下兵马迅速膨胀,如今已超百万,这么庞大数量的军队,每日耗费的粮草都是海量。
为此。
扶苏决定按之前的计划,将部分关东士卒填充进南海跟北原两大兵团,同时将部分服役当年的关中老卒退下。
继而达成精简士卒的目的。
按扶苏预估,这一番精简下来,关中至少能回来二三十万秦人,关东也能放回十万上下民人。
对天下都是极大的振奋激励。
只是他现在焦虑一件事,就是如何论功行赏,韩信手中很多士卒,严格意思上并不是‘秦卒’,也不是朝廷征发的。
但这些人又的的确确在平定关东的战事中,斩立了军功,也的确该行以功赏,只是按军爵制,大秦要给出的钱粮太多了。
他并不愿意。
也实在不想拿出来。
大秦国府中刚刚有钱,就这么一下又拿出去,实在让扶苏有些心疼。
因而扶苏想取个巧。
这部分未登录在册的士卒,不以战功封赏,而是以《盗律》中的捕盗去论功。
如此一来。
朝堂给出的钱粮会少不少。
同时,借助此法,削弱韩信在军中的威望,同时打散关东、北原、南海旧有的军队格局。
继而保障扶苏对军权的控制。
对于扶苏的想法,嵇恒摇摇头,颇为哭笑不得,他本以为扶苏会对军队作出神什么建设性的改动,结果只是零敲碎打。
与其如此。
又何必扣扣搜搜?
归根到底。
扶苏现在是茫然的,并不知该如何该,也没有具体的方向,因而只能去做这些零碎的改变。
但这明显是不对的。
改革,为的是将天下引向一条更为康健的大路,而不是在一条胡同里面打转。
他放下信函,淡淡道:“扶苏,对天下的理解不够,对天下的认识也不足。”
一旁。
嬴斯年好奇的瞥了眼那份已合上的树书信,很疑惑自己的父皇给夫子写了什么,为何会遭到夫子这么低的看法?
胡亥撇撇嘴。
他倒是对此习以为常。
这是扶苏一直以来的问题,目光太局限,看问题太浅,思考的层次也不足。
当然。
这主要看跟谁比。
跟嵇恒这么怪胎,那是没可比性,但相较过去已好不少了,至少会主动谋求改变。
片刻后。
嬴斯年问道:“夫子,我父皇书信中如何说的?为何夫子会如此的贬低?”
嵇恒瞥了眼嬴斯年,又收回了目光,他知道扶苏的想法,就是让嬴斯年代为传话罢了。
他缓缓道:“扶苏的理解没错,不过这应该不是扶苏的理解,而是当年始皇告诉给他的。”
“天下之重,重在四事。”
“枪杆子。”
“刀把子。”
“钱袋子。”
“笔杆子。”
“掌握了这几样,便彻底掌控了天下。”
“扶苏为长公子,储君时,唯一能触及的便是钱袋子,其余三样,并不敢有染指的念头。”
“如今大权在握。”
“却是在借此,将天下政权的大权彻底揽在自己身上。”
“所谓枪杆子,顾名思义,就是军权。”
“皇帝的威信,很大部分,其实是来自军队,只要军队在皇帝的控制下,那皇帝就能始终把持朝政。”
“让所有人忌惮跟臣服。”
闻言。
嬴斯年若有所思。
嵇恒又道:“至于刀把子,则是有清理朝臣以及斧正天下的能力。”
“钱袋子,则是钱。”
“笔杆子,大秦过去相对是有些忽视,尤其是独尊法术之后,对于舆论的控制力其实是有所降低的。”
“舆论同样是一种权利。”
“公权力。”
“而这部分,也是掌控天下的必经之路,唯有将这四样全部控制在手中,才算得上真正的大权独揽。”
“只是并不怎么容易。”
“就扶苏而言,他想集权,提高自己在军中的影响力,降低军中将领对军队的影响。”
“故想对军队做些改变。”
“不过他并没有明白,该如何掌握军队,也没有真正的理解,该怎么对军队做调整。”
“大秦的军制该变。”
“不过应当是进行统一的改变,从上到下,里里外外的改变,因为扶苏不是始皇,他固然在这边积累了不少的威信声望,但依旧是达不到始皇的高度。”
“军中士卒对他这位皇帝,有敬有畏,但若是谈及忠心,愿意为扶苏赴汤蹈火,恐就未必了。”
“因而大秦军制的改变,不该只盯着些许蝇头小利,也不当注重于削弱军中将领对军队的控制力,而是当从制度上做改变。”
“从制度上限制将领的权力。”
“而这明显是扶苏没有考虑到的,但若说扶苏真的没有考虑过,倒也未必,只是扶苏一时半会想不到好的主意,所以就有了这封书信。”
“想从我这寻求方向。”
嵇恒轻笑一声。
嬴斯年尴尬的笑了笑。
嵇恒道:“扶苏的想法其实是没错的,只是他对军队的是涉猎较少,并不知军队的运行情况,雾里看花,作为一个门外汉,自然想不到什么好的限制办法。”
“但其实很简单。”
“分权!”
“将现有的军权,一分为二,分为对内跟对外,两者泾渭分明,不得朝堂许可,不能轻易越界。”
“对外为国防军,负责大秦边疆稳定,主要以对外战争,防御匈奴,百越等边疆势力。”
“对内则以安保军为主。”
“用以镇抚内部,这里面又做一定的区分,从地方的亭卒,再到郡县的士卒,再到镇压地方叛乱的军队,等级分明。”
“借此将内部兵权,一而再的分化,各级也都由不同的朝臣控制,并不会集中到一个官署。”
“大秦的军制其实本就有所考虑。”
“虽然大秦有一个太尉的官职,但太尉本身是调不动兵的,一切都以虎符为准,甚至都不是太尉,大秦任何将领没有虎符都无权直接调兵。”
“太尉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对士兵进行征发和训练,运输粮草以保障后勤,各处关塞的防务等等,也必须有皇帝授权,太尉才能领兵出征。”
“因而太尉官职是高。”
“但手中真正掌有的兵权,反倒不及郎中令跟军中的将领,地位高但权力是有一定削弱的。”
“这其实也是必然的。”
“一个身居高位的大臣,既控制着军权,又有极高的身份地位,这如何不让皇帝忌惮?”
听到嵇恒的讲解,嬴斯年恍然开朗,也一下明白了其中关键,想靠提防将领去避免兵权旁落是不现实的。
唯有分权。
让将领手中权力不能集中,这样除非所有军队都叛变,不然朝堂实在是掌有兵权的。
而是军权内外两分合情合理。
在对内作出细致划分,对外的大军,同样做一些分权,身份地位威望高的将领,并不直接领导大军,只掌有大军的名义控制权。
想真正调集军队,必须得皇帝开口,拿着虎符才能调兵,不然只能在军队内部做一些动静。
我麾下将士的士卒,并不意味着是我的士卒。
就是靠着这种分权,让军队始终被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并不能再为外界染指。
而且若是内部生乱,则可直接派国防军镇压,若是国防军有问题,则可以拍内部的军队去讨剿。
这样朝廷始终有余地。
“夫子高明,学生佩服。”嬴斯年一脸崇敬,若非嵇恒说出,他恐根本就想不到,还能这么操纵兵权。
见嬴斯年一脸激动,胡亥咧嘴一笑,他当年跟扶苏,又何尝不是这样?佩服的都快五体投地了。
胡亥凝声道:“还是有一些问题,内外的军队总归是不一样,你说的国防军,就算有意分权,手中掌有的兵权,依旧很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