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二世三年,九月。
宋义率领的大军停驻在了江陵。
与此同时,项梁被宋义吩咐,率领两万大军,增援共敖跟英布。
关东局势随着再度大变。
……
秦二世四年,五月。
天气清冷。
已步入了初夏。
嬴斯年又长了一岁,原本只到齐腰上一点的少年,如今已到嵇恒肩膀,整个人少了几分少年意气,多了几分镇定从容,不过此刻的嬴斯年却显得颇为振奋。
他低声念着:“去年十月,项梁率领两万大军驰援共敖,结果为苏胡跟杨武算计,丢了命,而后十一月,项籍以宋义贻误战机为由,在军营诛杀宋义,同时接管了楚地兵权。”
“自号上将军。”
“先封再去请赏。”
“而后领兵北上,在洛水跟秦军交手,最终以破釜沉舟之势,大破秦军四路联军,杀杨武、败苏胡,退章豨翁仲,声威振振,名动天下。”
“此人十分的跋扈。”
“在大破章豨等联军后,更意欲进军函谷,攻打关中,不过为韩信将军出手阻拦,加之携带粮草耗尽,最终只得败退。”
念着项羽的战绩。
嬴斯年虽早就有所听闻,真的看到也不由脸色一白。
实在太猛烈。
当真是凭一己之力,杀穿了除韩信外的所有大军,那时扶苏甚至直接将蓝田大营的大军,调去了函谷关,更是让蒙恬亲自披挂上阵,以避免发生意外。
好在。
这只是虚惊一场。
不过嬴斯年也知道,这并非是什么虚惊。
只是项籍不得不退缩而已。
因为齐地破了。
在项籍肆虐三晋之地时,韩信同样神出鬼没。
在听闻楚地派兵增援三晋之地后,突然再度回头,去攻打起了齐地,当时项梁新死,项籍也刚杀了宋义,即便田儋、熊心不断传令,让项籍派兵回援,项籍都没有任何理睬。
只是冷冰冰的给田儋回了一道文书。
让其坚守两年。
田儋手中有十万兵,韩信手中也就十万,就算加上刘季等人的三四万大军,就算不敌,守城也不当回出现什么问题,只是令项籍怎么都没有想到,田儋连一年都没有守到,就城破被杀。
而后更是在项籍准备攻打关中时,让韩信派兵回援了。
后方更是为刘季不时骚扰。
在这种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项籍不得不搬兵回援,以免家中着火,最终无路可去。
只是这一退。
便再没有西进的机会了。
随着项籍撤离,韩信派兵收复了三晋,也将章豨、苏胡等手中兵力,全部聚拢在了自己手中,对外号称领兵三十万,在修整三月之后,大军东出。
跟项籍对峙于垓下。
秦二世五年,九月。
韩信先率前锋与项羽交锋,不利,向后退却,章豨、刘季从左右两边纵兵攻上去,楚军不利。
韩信乘势再次攻上去,大败楚军于垓下。
楚军大败,项籍不得不退入壁垒坚守,被秦军重重包围。
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
夜晚听到秦军从四面传来楚国歌声,项籍惊怒之下,自知大势已去。
翌日。
韩信乘势进攻,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覆灭。
项籍逃至东城,自刎而死。
秦二世五年,十一月。
天下重新归一。
第461章 论功行赏!
秦二世六年,三月。
冰水消融,万物复苏,咸阳城中,人头攒动,一片热闹景象。
大量市人涌上街头,迎接着即将抵达咸阳的平定天下战乱的秦军。
随着城外响起一阵金戈铁马的嘶鸣声,城门口也响起了钟鼓之声,高亢激昂的钟鼓声随着鼓手的敲击,瞬间引爆了整个咸阳。
鼓声很大。
响天动地。
一道黑色洪流,在领首银盔将军的率领下,一步步的踏入到咸阳,大军井然有序,就连马匹似都感受到了此刻的肃穆,显得镇定不少。
最终进到咸阳,乃至是去到的秦军士卒并不算多。
随着韩信进入城中,瞬间引起城中一阵热议。
无他。
韩信太年轻了。
只是堪堪三十出头模样。
“来了!”
“这就是横扫整个关东的韩信?看起来也没什么出奇的啊,这胳膊这手,跟我感觉也差不了多少啊,怎么就这么厉害。”
“天生将才!”
“凭借自己对局势的判断,在关东如入无人之境,各种战术层出不穷,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将整个关东叛逆玩的团团转。”
“实乃我大秦又一位国柱。”
“他还出生关东!”
“……”
尤其是韩信出生关东,这个消息更是惊人。
城中围观的市人,好奇的打量着韩信,似对这位屡战屡胜的将军,充满了好奇。
韩信之后是刘季。
此刻的刘季可谓是春风得意。
坐在马上,不时向四周挥手致意,显得颇为的跳脱跟得意。
若论军功。
他只是弱于韩信。
至于翁仲等人,则跟他没多少比可性,他是从砀郡这个四战之地杀出来的,直面的是项籍、田儋等人的围攻,面对的是关东最精锐的势力。
在项籍没有大发神威前,刘季的评价并不算很高,随着项籍在三晋之地连破秦军,刘季的含金量一下被拔高了很多。
尤其面对项籍那么凶猛的攻势,也只是败退,并没有溃败,还一度没有援兵,这就显得十分的难得。
后续在韩信的指挥下,更是配合得当,将田儋死死限制在了齐地,不能寸进,更无法帮助项籍。
最终更配合韩信围剿了田儋。
而且在项籍没有出手之前,刘季的功绩也十分显赫,几乎是屡战屡胜,他只是没打过项籍。
但关东这么多将领,能胜过项籍的也就一个韩信。
故天下平定,重新审视战局时,刘季也是为很多人注意到,不过依旧有部分人认为,刘季之所以能得到如此赏识。
跟他出身事务府有一定关系。
但军功是实打实的。
也无人指摘。
紧随刘季后的是两名文士。
萧何跟陈平。
萧何在关东叛乱的四年多时间,在后勤保障方面,可谓是倾其所有,若没有萧何的后勤保障,韩信也不会这么快平定关东。
至于陈平。
则是在翁仲战败后,安抚人心,并各种出谋划策,这才稳住局势,拖到了韩信援兵到来。
后面的是翁仲,周勃等人。
相较周勃的激动兴奋,翁仲等秦将情绪显得平平,这一次关东叛乱,他们其实一直打的很憋屈。
若非最终成功平定了。
不然不仅没有战功,恐怕还要被治罪。
一行人策马进入咸阳。
咸阳宫。
扶苏身着黑袍,端坐在高台之上,蒙恬、冯去疾领衔文武百官,盘坐在下面。
殿内一片肃然。
众官员低垂着头,目光不时望向后方,神色阴晴不定。
相较于城外的喧嚣。
殿内百官,明显气氛有些低沉,他们很清楚,随着韩信等人入殿,朝堂的格局也会随之大变。
在一切都是扶苏主导并推动的。
很早之前,扶苏便主张天下无新老秦人之分,起初,满朝大臣并无几人真的放在心上,都以为扶苏只是借此拉拢关东出身的官员。
但这一次。
所有人都明白。
扶苏并不仅是说说,而是真的在将其不断的落实推进。
若非如此。
这次的关东之乱,根本不会持续这么久,有蒙恬、李信、章邯等成名已久的将领在旁,关东生乱之初,百越沉寂,匈奴跟朝廷缓和,短时没办法大肆南下,直接大可直接派兵平定。
不消两年便可横扫叛乱,诛灭叛军。
而这也是很多朝臣最开始的想法跟主张。
只不过并未被扶苏采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