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终一番争论后,恐只会束之高阁,难以真的落实,与其如此,还不如‘先斩后奏’,将事情先吩咐下去,等朝臣反应过来,早已生米煮成熟饭,到时他们再有不满,也不过是弹劾一场,找张苍理论一番,并不会影响到最终结果。”
想罢。
冯去疾提笔,略作思索,取出一份空白竹简,在上面将相关的命令写好,而后将竹简放在一旁的火炉上烘烤,等墨迹干涸,他将这份竹简及张苍递上的竹简,一柄放在了案上,让小吏将这两份竹简,送到殿下的行宫,让扶苏批阅。
等一切做完。
冯去疾缓缓站起身,望着一尘不染的天空,心绪复杂道:“这一番动作下去,对朝廷对关东的影响不会小,也不知最终结果是好是坏。”
“但就像张苍所说。”
“大秦现在缺少钱粮,也缺少时间。”
“所以必须得搏!”
“既然殿下有心施为,我冯去疾又岂能退缩?只是最近朝堂决定这么多事,若是陛下对此有不满,却是不知当如何辩解。”
“……”
不多时。
扶苏批阅后的奏疏就送到了丞相府。
冯去疾简单看了几眼,便将相关文书递给了一旁小吏。
让他们将内容传至相关官署。
此刻。
君臣想法一致。
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缄默。
对此,朝堂的其他官员对相关情况虽有所不解,但也并没有太在意,毕竟有些事朝廷的确不会说的那么详细,他们也只需按吩咐做事。
只是随着工师府将皇城外的十二座金人搬走时,众朝臣渐渐察觉到了一些不对劲。
不过相关工师也是给出了理解的解释。
十二金人经历风吹日晒,外表早已铜锈斑斑,不合大秦之威仪,因而要回炉重铸,对于这个解释,众朝臣虽有些不理解,但还是信以为然。
但随着阿房宫相关隶臣、民夫、工匠被解散,以及修建长城附近郡县的官吏,呈上了相应的隶臣、民夫、工师分批谴回的名册时,朝堂大臣这才惊觉到事情不对。
不过为时已晚。
而且这已是一个月后了。
在丞相府的令书,快马加鞭的送至全国各地时,前面身处蓝田大营的蒙恬,终于得到准许回到了咸阳,只不过刚回到咸阳,便看到了张苍提出的‘开源’之法。
对于一些将领的抱怨跟不满,蒙恬并无任何举动,将相关政事交接后,就直接返回了家中。
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蒙府。
蒙毅早早就得知大兄归来的消息,因而很早就等候在了府外,见大兄归来,也是快步上前,替蒙恬牵了牵缰绳。
蒙恬面色沉稳,直言道:“有事家里说。”
蒙毅点头,将缰绳递给一旁的车夫,兄弟二人进到了府内。
蒙恬坐在主座。
蒙毅坐在相对靠近的次列。
蒙毅摇摇头,将这几日自己收到的竹简,一并抱到了案上:“大兄,你在蓝田大营的这段时间,朝中可有不少大臣给我递书,其中内容,兄长恐早就知道了。”
蒙恬点头。
他面色笃厚道:“北疆相关的事。”
“我的确有所耳闻。”
“不止。”蒙毅凝声道:“最近又有消息传出,长城的一些部分,也停止了修建,甚至开始将征发的民夫隶臣、商贾、奴隶返回了,朝中不少将领意见很大,想要兄长出面,劝一劝殿下,至少要停止张苍这胡作非为。”
蒙恬没有开口。
他给自己倒了一杯茶。
浅浅的尝了一口,神色平静道:“你对这些是什么看法?”
蒙毅迟疑片刻,缓缓道:“我对朝廷所做之事并无太多意见,殿下既然愿意支持张苍这么做,定有殿下的想法跟心思,也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不然殿下不会做这么冒险的事。”
“我蒙氏的确在大秦有些威望。”
“但牵涉到朝廷大政,我蒙氏向来以朝廷为重。”
蒙恬笑了笑,道:“你说的没错,做的也没错,此事我蒙氏不要参与进去,这也是殿下的心思。”
“殿下谋划这些事,其实特意考虑过我蒙氏,不然不会在这风口浪尖,将我特意安排到蓝田大营,为的就是让我避过这次的事端。”
“我的身份有些特殊。”
“乃北疆三十万大军的主将,也是负责长城修建的主官。”
“若是在朝,身居其位,其势难免。”
“到时就算我有心站在殿下这边,朝中其他的将领恐未必会让我如愿,而我无论开口与否,同意与否,都会对朝堂造成不小的影响。”
“殿下为了以防万一,也为了避免节外生枝,这才将我安排了出去。”
“让我避免卷入到这场风波。”
“殿下仁义。”
蒙恬朝虚空微微作揖。
蒙毅点头。
他其实后面也意识到了。
这场风波,若是席卷到大兄身上,他们蒙氏恐很难脱身。
朝中不少将领,都以蒙氏为尊,蒙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置身事外,何况本就是局中人,所以中途被安排出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而今事情在殿下有意隐瞒下已逐渐落实了下去。
兄长这时回来,也改变不了什么。
蒙毅问道:“大兄,对殿下的做法是何看法?”
蒙恬笑了笑,道:“若不以长城修建主官,三十万大军主将的身份,殿下的想法是很好的,我也十分的赞成。”
“只是身在其位,却不得不反对。”
“这是为何?”蒙毅好奇道。
蒙恬淡淡道:“作为大军主将,我必须以大军为重,北疆三十万大军,前几年为驱逐匈奴,付出了十分惨烈的代价,这才最终实现对匈奴的大胜,为防止匈奴日后再度卷入重来,陛下才决心在北疆地区修筑长城。”
“这才短短几年,就去跟匈奴交好。”
“军总将士会如何想?”
“我这位主将,又岂能支持?”
“若是我支持,那岂不让万千将士寒心?让底层为匈奴杀害的秦人寒心?”
“所以我绝不能支持。”
“甚至还必须极力的反对。”
“若是抛开这两层身份,殿下的想法,不仅不冒险,而且对朝廷是大利。”
蒙毅眉头一皱。
他有些不明白兄长为何会这么说。
利,他能想明白。
但大利?
这是从何而来?
不当是朝廷跟匈奴各取所需吗?
何来大利一说?
“大兄,这是为何?”蒙毅好奇道。
蒙恬温和的笑道:“你啊,书的确读了很多,却很少学以致用,儒家讲君子六艺,其中便有军事相关,兵者,诡道也,只是从最基本的来看,张苍的建议落实后,朝廷跟匈奴的关系会缓和,边疆不少关隘处都会开放,也都会容许双方通商。”
“这是大多数人能看到的。”
“但你真以为匈奴会这么老实?”
蒙毅摇头。
他自不会认为匈奴会这么老实。
草原那边生存环境远比中原恶劣,匈奴人是傍水而居,有草则肥,但草原的环境并不是一层不变的,每年都会发生变化,水草丰美的情况,其实并不怎么多见,因而一旦遇到水草不佳的情况,北方草原就很容易饿死人。
到时。
匈奴依循过去,便会大举南下。
对中原进行大肆劫掠。
就算朝廷跟匈奴关系放缓,双方能进行一定的商贸,但朝廷又怎么可能真的去喂饱匈奴?只可能是在茶盐等方面满足一定供应,至于其他方面,则始终是吊着,尽可能压制匈奴。
而若是粮食不够,匈奴势必还是会南下。
这其实也是很多朝臣担忧之处。
蒙恬淡淡道:“匈奴不可能老实的,匈奴人生性残忍,杀夫霸妻都是常事,只不过经过前几年的大战,匈奴元气并未彻底恢复,所以短时间内,匈奴人并不会也不太敢跟朝廷大规模交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