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外让兄长多备点酒。”
说完。
胡亥径直去到牢狱中的小院,这是日常罪犯做工的地方。
随着行刑日期将近,律令也体现了几分宽仁,不再要求罪犯做工,只是将他们关在狱中,静等着最终的行刑,当然主要还是担心罪犯会破罐破摔,在死前做一些疯狂之举。
院中很是空阔。
胡亥百无聊赖的在四周走着。
心中却在盘算着,该如何讨始皇欢心。
他还是想保下赵高!
不仅是赵高为他外师,更重要的是赵高真诚。
也一直真心为自己好。
正是有赵高暗中出谋划策,他才能始终讨始皇欢心。
而且这么多年下来,凡是他要求的,赵高都尽数足额满足。
这让胡亥很满意。
“靠我自己去求情,只怕父皇不会答应。”
“兄长也不会帮我。”
“我现在能依仗的,其实只有嵇恒。”
“此人有大才。”
“若他能替我想几个,帮大秦纾难的主意,或许能让父皇回心转意。”
“到时我不仅能出狱,还能顺手救下赵高。”
“只是此人狷狂,性格又很执拗,多半不会帮我。”对于嵇恒的油盐不进,胡亥也很是头疼。
另一边。
扶苏缓缓合上竹简。
他已收到狱中胡亥的传话。
他向殿外候着的魏胜吩咐了一声,暗自摇头道:“以胡亥的顽劣劲,多半只是初略扫了一遍,但应该也足够了,当年朝堂制式论战,并不为外界知晓,嵇恒知道的也有限,多半还是道听途说。”
“不过他当初所说,变革者何中,就包含有变治道。”
“或许真有一番自己独到见解。”
“这三日,我已将这七十多卷竹简详细看完,上至三公九卿,下至地方郡官县官,他们的看法,我都有所涉猎,对当年的朝廷争辩也有了不少的认知。”
“郡县分封是制道的争议。”
“大秦最终选择了郡县,但施行过程却操之过急,以至激起了民愤民怨。”
“若是父皇推行的慢一些,或许不至到如今地步。”
“唉。”
扶苏轻叹一声。
他其实很早就意识到大秦用民过甚。
也没少劝谏过,只是都没劝谏成功,甚至还被始皇叱骂。
且为之奈何?
扶苏缓缓起身,神色担忧的看向殿外,凝声道:“而今的大秦已是多事之秋,百家跟朝堂离心离德,六国贵族日渐猖獗,关东的黔首抱怨良久,稍有不慎,便可能致使天下倾覆。”
“扶苏眼下又该去做些什么呢?”
他不知道。
他只感觉大秦已危机四伏。
扶苏收回目光,压下心中的不安。
他重新看向案上的竹简,嘴角露出一抹笑意,淡淡道:“这一次,我对郡县分封有了不小的了解,想必可以察觉出嵇恒是否真有真才实学了。”
“若他凭外界道听途说,以及自己的主观猜测,就能道出郡县分封之别。”
“就算担着被骂的风险,我也定要保你一次!”
“嵇恒,你能不能活命,就要看你是不是真有本事了。”扶苏轻语一声,再次看起了竹简。
他其实很早就认为嵇恒是大才了。
只不过在旁听了两次,加上看了《韩非子》《商君书》后,他的部分认知发生了一些变化。
而今的他,更为成熟,也更为冷静。
嵇恒之才,就目前看来,只有个人臆想,想真正证明才能,除了能料事于先,更要对身前事,做出准确的预估判断。
唯如此。
才称得上智者!
第021章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翌日。
嵇恒再次去了那间小屋。
还是跟之前一样,酒肉都早已备齐。
而且这次是两壶酒。
“嵇恒,你前面让我去了解分封跟郡县,我这几天都看过了,现在该你给我讲了。”
胡亥端坐席上,面不红心不跳,他的确是下去了解过,但其实就过目了一遍,具体如何,并没有去做过思考。
嵇恒早就习惯了,丝毫不在意,拿起酒壶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开口道:“我这次先不急着讲分封跟郡县,先给你说一下郡县跟分封争议的背景。”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我把周代分成了东西二周。”
“东西二周正式划分,以周平王东迁做区分。”
“东西只是国都位置的划分。”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
“平王东迁以后,也就是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出现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但已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从这时开始,天下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
“春秋战国!!!”
闻言。
胡亥眉头一皱,疑惑道:“你不是已经把周分东西了吗?怎么还要分个春秋战国?”
嵇恒面色如常,道:“‘春秋’和‘战国’并不是独立的朝代,只是两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都属于‘东周’。”
“春秋战国以三家分晋为界限。”
“平王东迁到三家分晋之前都属于春秋时期。”
“韩赵魏三家分晋,到始皇一统天下之前,都属于‘战国’。”
“今天所讲内容从春秋开始。”
胡亥狐疑的看着嵇恒,猜不透嵇恒的心思。
前面让自己去看‘郡县分封’,结果现在怎么讲到周代去了?
这两者哪有比较性?
隔墙。
扶苏眉头微微一皱。
他同样拿捏不准嵇恒的心思。
扶苏此次前来,其实是来考察嵇恒的。
他自信洞悉了‘郡县分封’的本质,因而想来甄别嵇恒是否有大才,结果嵇恒根本不按常规开口,这让他有些弄不清状况了。
“东西二周?春秋战国?”
“虽然郡县分封是起于周代,但大秦又岂是周能比的?”
扶苏低眉,暗暗沉思。
嵇恒小酌一口,道:“我们熟悉的诸子百家,大多起于春秋时期。”
“也正是从春秋开始,天下进入到大变革时期。”
“之所以会出现大变革,一方面是青铜器发展到了顶峰,另一方面是铁器出现,及牛耕的推广,简而言之,就是寻常民众可生产出的东西变多了,因而各个诸侯国的实力得到了极大增强。”
“生产力相关的,我没讲的兴趣。”
“我只讲另一点。”
“天下之所以会迈入大变革,除了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更重要的其实是周天子失权。”
“正是因周天子‘共主’的地位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开始走向衰落,或者是转移到了列国,地方的私家学者开始兴起,开始出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情况。”
“‘士’从这时开始崛起!”
“再后面你应该知道了。”
“诸子百家在这大变革之中孕育而出。”
“因而自春秋以至战国,天下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期间诸子百家风起云涌,竞相探索治国之道,而终归酿成变法之大潮,即国变,君变,官变,民变,法变。”
“变天下但凡能变者!”
“继而天下出现了一种迥异情况。”
“诸侯多不以天下为念,唯以私治为念,图谋与周天子疏离。”
“各国之间开始出现大规模兼并争霸。”
“随着韩、赵、魏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天下正式进入到战国七雄的格局。”
“即秦、韩、赵、魏、楚、燕、齐。”
“不过从周天子失权开始,争霸图强便已成天下主流。”
“天下杀伐五百余年,大战连绵动荡不休,天下血流漂橹,生民涂炭流离。”
“人心思治,人心思一。”
“天下一统,在数百年的杀伐之下,已汇成了一股大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