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一则被遗忘的内部邮件浮现在市局资料库的深层备份中。
是技侦组重新整理三年前的资料时意外挖出的。发件人是早已离职的前心理辅导官,主旨只有三个字:「镜面计画」。
内文几乎被清除,但尾端附了一段加密附件,破译後只显示一段备忘录:
「2017年秋,镜面样本群B-24~B-36纳入研究。进行人格建构压力模拟训练,配对组选择自高中阶段开始。个T异动反应强烈,预期出现极
端行为。」
「监察指令:若样本表现出超常解构或重建倾向,应即时予以转出并注销现存纪录。」
所有人看完都沉默了。
这不是常规社会辅导方案的语言,这是临床实验的语言——而对象,是人。
——
「你怎麽看?」白羽昊把备忘录推到沈昭面前。
沈昭看着那几行文字,眼神几乎是冰的。
「这不是第一次看见这些术语。」他低声说。
白羽昊一顿:「你什麽时候见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我爸留过一份笔记,上面也写过‘镜面样本’。」
他顿了顿,眼神如针,「我以为那只是他当时临床辅导中的术语。现在看来,那是一个……系统。」
——
顾言也加入了这次深层资料研读。他翻着一叠手抄纸本,低声说:「中南分局七年前也曾接到一宗类似案件,但被定X为自杀未遂,後续没再追查。那个孩子——代号B-31。」
他将一张模糊黑白照片推到两人面前。
「我记得他。他的眼神……和小沈你那年刚入校的时候,有些像。」
沈昭没接话,只伸手拿过照片,目光凝视良久。
白羽昊一直观察着他,终於开口:「你还记得他吗?」
「不记得,但……也说不准。」
沈昭的声音低得像从x腔里挤出来,「这几年我总觉得有人一直在模仿某种模式,而我自己——也像是被丢进那个模式里的人。」
——
资料挖掘越深入,案情的轮廓越模糊。
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看到的真相是不是另一面镜子里的倒影。那些青少年的失踪、转移、被遗忘……或许不是社会机构的疏失,而是设计者本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王煦以自己的逻辑系统开始建构事件模型:「假设镜面计画的目的,是在高压环境下模拟人格重建与C控反应,那这些少年其实是样本,而我们调查的,是实验後的残影。」
「那实验室呢?」秦意问。
所有人看向墙上的市区地图。
沈昭用红笔圈出三个地点——都是旧社福设施、青少年更生中心或临时中辍学校。
「这些点,资料里都出现过,但没人查实地状况。」
白羽昊起身,语气平静:「那我们今晚查。」
——
夜里十一点半。
三人驾车抵达第一个地点——市北区旧「松柏青少年中转中心」。
大门早已锈蚀,窗户用铁皮封Si,整座建筑如一头沉睡的兽,静静躺在城市边角。
「这里三年前封闭,名义上是‘整建未完成’,但没有任何後续招标记录。」顾言低声说。
「也就是说,这地方曾被启用,却从没正式存在过。」白羽昊语气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三人戴上手套、戴口罩、携灯进入。
建筑内满是霉味,廊道尽头的几间房还留着早期心辅海报与标语:
「镜子里的你,也值得被Ai。」「我们是你新的起点。」
那不是励志。
那是训练语言。
——
「昊哥,这边。」沈昭忽然开口。
这是他第一次自重逢以来,主动喊出那个名字。
白羽昊站住。
他的呼x1顿了一拍,转头,看向沈昭的方向。
对方手电光下,墙面有一道被刻意封Si的门。
而那门上,贴着一张旧标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B-24至B-36区域控制门。
白羽昊走过去,指尖轻敲门板,沉声问:「有工具吗?」
顾言递来一把撬棍。
门开的那一刻,尘埃漫天。
里头是一个像教室的空间,但墙面漆黑,四周贴着镜面纸,宛如进入一个没有方向的盒子。
正中央放着一张旧椅子,椅子前有一支录音机。
顾言戴上手套,按下播放键。
一段男声响起,沙哑却平静——
「这里是B-29,测试第47日。今天我想记下来,如果我不再是我,那麽,我还剩下什麽?」
声音停顿了几秒,又再响起——
「我梦见我坐在镜子对面,看见的不是自己,是另一个我,他说:‘你可以结束了,我会替你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