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俺老桓就是这样的气质,不服可以来较量一下啊!
再说了,别看桓冲一副无所谓大老粗的模样,其实,他老人家是大智若愚,有一半都是装的。
他能不知道一个精明神武的将军应该是什么样吗?
他能不知道该怎样才能做一个常胜将军吗?
其实,这些道理他也都懂,也不是不能做到,尤其是年轻的时候,他也曾经是有抱负的人。
但是,后来,看透了大晋朝廷的真面目,桓老爷子就选择了另外一条路线。
一条让自己更加轻松愉悦的路线,他可不像桓伊他们,他们还都是年轻人,心思细,心眼窄。
很多事情还看不开,还会郁闷。
你看看桓老爷子,早就已经想开了,这种是非看淡的性格就是他的伪装。
要不然,你让朝廷如何看他?
他早就看出,谯郡桓氏不能再重复桓温走过的老路,不能再和中枢朝廷对抗,这样是没有好处的。
况且,也不能真的打得过。
所以,只有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可是,桓氏一族的老底又比较臭,无法获得朝廷的信赖。
那么想要求的生存,只能尽量装傻。
难道,你以为,朝廷喜欢看到荆州的将领精明强干吗?
不!
他们不需要!
老实说,像是桓冲这样迷迷糊糊的将军,或许在荆州还能存活的时间更长些,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一旦他变得骁勇善战,那朝廷就不会留着他了!
这是朝廷对荆州一系与生俱来的忌惮心理,尤其是出自谯郡桓氏的这一支,就更是没有振作的必要。
因为,朝廷一向厌恶桓氏一族,他们家族当中如果出现什么能人的话,必定会遭到朝廷的怀疑。
别说是统兵了,好多事情还没来得及展开,估计就会被朝廷想个办法修理了。
对于朝廷来讲,实际上刘牢之那样的白衣起家的将军才是最好的选择,王谧这样的世家子弟自然也不在选择之列。
刘牢之他们在朝廷上没有根基,也没有家族的支撑,对于他们来说,效忠朝廷,效忠司马家是当然的选择。
朝廷对于这些白衣将军自然是想怎么指挥就怎么指挥,相当的容易,也没有任何的心理压力。
对谯郡桓氏可就不能同等待遇了。
众所周知,桓氏的势力就是属于自己的,想要调动荆州兵,朝廷说话都不一定好使。
要桓氏同意才可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桓冲可以在朝廷上有一点面子,朝廷对待他的印象也不错的重要原因。
那都是因为桓老将军积极和朝廷合作,没有任何不轨的行为,这对于大晋朝廷来说,已经是非常可贵的了!
要知道,大晋朝廷一向是很孱弱的,自从被几个乱臣贼子搅合了几番之后,那就更是虚弱无比。
为什么谯郡桓氏这样经常搞事情的家族,他们还能容忍?
那都是因为朝廷没有能力剿灭他们!
如果他们有能力,你以为,他们还会做这样的选择吗?养虎为患?给自己的境内安一颗大雷?
还不是因为自己菜?
要是铲除了荆州势力,那就等于是削去了自己的一支臂膀,等于是自断武功,而舍弃了荆州势力,朝廷也无力再培养出一支新的力量取而代之。
所以,就只能由着他们了。
毕竟,只要是桓氏一族不再搞事,他们在地方上还是很稳固的一股力量,可以利用。
遇上桓冲这样可以合作的将领,那就更是幸运了,自然可以相安无事。
对于桓氏一族的势力,朝廷是既仰仗,又忌惮,整个一个精分。
所以,这也就造成了桓氏一族出身的男子,想要在朝廷上有个好的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
司马家的人对桓氏是很嫌弃的,桓伊走的这条路,已经是上限了。
至于桓冲,他是桓温最小的一个弟弟,荆州兵只能交给他掌握,这也能充分说明,荆州兵的属性。
就是隶属于桓氏一族的私人军队嘛。
要不然,朝廷为什么不能派自己喜欢的欣赏的得力干将去充当荆州的大将军呢?
是他们不想吗?
还是没有人才?
当然都不是了,自然是因为荆州是针插不进去,水破不进去的一个地方。
更何况,朝廷是根本就不敢派遣自己的人手去掺和荆州的事务的。
你借他们一个胆子,他们也不敢。
桓氏家族根本就不会让朝廷这样做,连个机会都不会给,在荆州这块地盘上,早就形成了桓氏一族的小王朝。
他们就是土皇帝。
还连带着许多和朝廷闹了不和的荆州土著豪族,他们联合到一起,关系十分紧密。
以朝廷那孱弱的力量,根本无法和桓氏一族抗争,说不定会把自己也搞翻车。
那怎么办?
只能忍了。
当然,为了达到相安无事的良好局面,桓氏这边也要有所付出,有点表示。
于是,多年以来,桓冲就保持装傻充愣的策略,对于朝廷上的各种指派,也都是认同的。
基本上也都能配合,这是非常难得的。也正是如此,桓冲在建康城里的名声还很不错,你看,行走在这乌衣巷上,也没有人向他扔石块不是?
“桓老将军,一路辛苦了!”
“快请进!快请进!”
无法到城外迎接,当然要站在府外等着了,远远看到荆州兵的旌旗,王谧便迎了上去。
一把就拉住了桓老爷子,桓老爷子顿时乐的眉开眼笑:“老朽拜见大王!”
“大将军这是折煞兄弟我了,不管我做了什么,你我都是兄弟,还望老将军多多照拂呢!”
说起客套话,谁也不是王谧的对手。那效率是杠杠的,而桓冲呢,本来就是个乐天人,一唱一和的,很是默契。
桓冲这边所带随从很少,大约只有几十人,据他自己说,从京口分兵过来的时候,还是有千人左右的,不过都留在城外待命了。
毕竟,荆州兵也是惹人眼目啊!
事情当然是很矛盾的,都要从双方面去看。
一则是,荆州兵在建康这边的名声不是很好,这也是拜他们多次搞事所赐。
作为荆州兵的主将,你让桓老爷子就这样单枪匹马的进城,他也确实心里忐忑的很。
不行!
必须带着人,要不然真的出危险了可怎么办?
这种事情不能冒险。所以,虽然知道带着这么多人从京口赶过来不太合适,但是,桓老爷子还是带来了。
这不是怕危险吗?
二则,就算是带了人来,却也不敢让他们真的进城,好家伙!这要是真的这样干了,那还得了?
被朝廷发现,第一时间就要被剿灭,说不定还要把老爷子本人给抓起来。
谁让他们是荆州兵呢?
要是换做别家还好说,这个吧,荆州兵那可是朝廷的大忌,现在虽然有了王谧从中作保,但是,还是很多人对他们的印象不佳。
这要是让他们逮住桓冲竟然敢带着大队人马入城,必定不会善罢甘休,那可就闹出乱子来了。
为了城里的安定考虑,桓冲还是把大军安置在城外了,自己呢,只带了最亲近的一些人进城。
这其中,当然就有他的得力爱将,即将推荐给琅琊王的那位年轻人。
那可是吾家千里驹!
绝对的人物,不同凡响!
在桓冲的身后,跟着一个年轻人,说是年轻人都有些辱没了他,这是一位正宗的少年,看年岁,比徐羡之他们还要小些。
大约也就是十四五岁的样子。
他一进门就引起了王谧的注意,实在是他太过耀眼了,就算是王谧刻意忽略都做不到。
此人,用那种卦象上的说法,大约就是天生的虎目龙角,一双招子,精光有神,额头上却冒出两个凸起,绝对是天生的,好似对称的龙角。
自带这样面向的人意味着什么,这就不用他再仔细解释了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