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屋里的物件儿没动,拿的都是大件的物什,不过半天功夫也就搬完了,辞别了乡邻,约定后天回来请客,一行人又踏上归途。
王狗儿看着这两车的粮食,心底有些发愁,这些他们一家五口倒是能吃上半年了,可加上这么老些下人,估摸着一个月的功夫也就没了。王狗儿把希望都放在了京郊那个大庄子上,只是如今已经过了秋收了,不知道哪里的粮食是算给自家的,还是凤姑奶奶家的。
打定主意过几日亲自去看看,王狗儿就把这件事先压下。在路上看到了书局的时候,叫停马车,买了些蒙学用品,这才径直回了家。
这一天刘姥姥和刘氏也没有闲着,带着丫鬟婆子们又规整了一遍宅子,顺带又去市场买了许多的吃食用品,都是昨儿没来得及置办的。屋子里有了人,又有了这么些东西,看着总算不像是昨天刚来的那样空落落的了。
王狗儿跑了一天,刘氏见他回来,就忙不迭的叫人去准备热水吃食,一家人吃饭不提。
经过这一天刘姥姥的耳提面命,还有李嬷嬷的暗自提醒,这会子刘氏看起来已经很有贵太太的样子了。不过等到下人们出去,屋内只留下她和王狗儿两人时,她又忍不住长出了口气:这富贵人家是有人侍候了,可是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得板板正正的,可比我下田种地还累呢。
王狗儿这时半躺在炕上,闻言撇了她一眼:你这人就是没有那富贵命的,咱家倒有几亩地呢,要不你回去种去?身在福中不知福。
刘氏气的拍了他一巴掌:我不就那么一说,你还呛我!
我今天回去的时候,跟村里人都说了,后天咱们回去摆酒请客。咱家虽然搬走了,可根儿还在王家村呢,也不能就这么大咧咧的没点表示,你说咱们酒席上备些什么。王狗儿见媳妇儿恼了,忙起了个话头说起了别的。
刘氏果然如他所愿的开始盘算,夫妻俩头对着头计划请客的菜色,说的困了才躺下睡了。
虽说准备了后天请客,但也不能当天回去,所以第二日几人便张罗着又回了王家村。把家里得用的东西都收拢收拢,明儿走的时候一起带上;再有自家发达了,待客也不能小气,那鸡鸭鱼肉的也得提前备好,瓜果蔬菜农家倒是不缺,明儿各家提的礼估摸着就够用了。
王狗儿一家热热闹闹的办了一场乔迁宴,桌子上都是整只的肥鸡大鸭子,吃的村人们满嘴流油,都说是等闲过年时候都吃不到这么好的菜色,纷纷夸赞他们家会做人云云。王狗儿也觉得颇为长脸,他们家这一支从他爹开始就败落了,往常人们提起他家都说些什么败家之类的,如今也得了邻里夸赞了。
吃罢乔迁宴第二天,他们便离开了王家村,村长家的儿子看他们人多东西多,还特意赶了牛车送他们一程,倒是省了许多麻烦。
在家歇了几日后,刘姥姥就张罗着去拜访王熙凤,这次她准备带着刘氏一起去。一则能让王熙凤和刘氏互相见见面;二来给自家闺女开开眼,省的她整日里心疼这个心疼那个的;第三问问郊外那个庄子的事儿,想着请王熙凤派个管事一起去,免得王狗儿到时候镇不住场子。
这次再去,刘姥姥就不好拿那些菜干之类不值钱的东西充数了,好在王熙凤是知道她家底子的,也不会在这个上面挑理。遂带着婆子去买了几样精致的点心,再选了一套适合小姑娘带的首饰,外加上刘氏做的百家衣也好了,倒也不失礼。
王熙凤的肚子这会子已经大了,但是大的不寻常,果不其然平儿告诉她们大夫讲这胎很有可能是双胞胎。刘姥姥着实震惊了一下子,古代妇人生产艰难,单个的都还是鬼门关上走一遭呢,这双胞胎那还不得去了半条命。
凤姐主仆也有些发愁,只面上还是稳得住。刘姥姥见此,少不得收了心底的担忧,只捡着那些孕妇保养的知识说了许多,平儿生恐自己记得不准,还打发人悄悄的请了林黛玉,拿纸笔写下来。
林黛玉足足写了半个时辰,才把那些偏方手法什么的记全了。可王熙凤是不怎认识字的,她带来的丫鬟婆子也都是睁眼瞎,少不得还得劳烦林黛玉时常问记了些什么。
刘姥姥见状倒是提了自家的板儿、青儿去读书的事情,趁机劝说王熙凤也多读些书。再不济巧姐儿过完年也三岁了,该是启蒙的时候了,到时候王熙凤跟着认认字也是好的。
听了刘姥姥这话,黛玉倒是对她刮目相看了,本以为只是个贫寒的乡下太太,不想却有这个见识。她心底喜欢,打发雪雁回屋拿了好几本字帖和几部新书来,说是送给板儿的进学礼,倒是让刘姥姥等人推脱不得。
说来这还是刘姥姥这一世,第二次与林黛玉相处,那回春术估摸着是起了效用了。黛玉虽然看起来依旧纤细袅娜,但是脸色红润气息也足,到不像是上次那样看起来有什么不足之症了。
等到刘姥姥带着刘氏和板儿姐弟离开的时候,身后就跟了来旺两口子,这两人和他们家也算是打了很多次交道了,倒也算是熟人。王熙凤如今秋收已过,王熙凤又大着肚子不管家了,手底下不忙就大方了许多,说是把来旺两口子借他们家十天。
来旺家的不用说,是为了教导刘氏一些迎来送往的东西的;来旺呢,则跟着王狗儿去了庄子去铺子,好容易家里家外才理清了头绪,定好了规矩。
王狗儿一家以前着实没有什么见识,刘姥姥也不想事事劳心劳力,听了来旺的建议,铺子接着租出去,一年落得八百两的租金,这都够他们一家人嚼用的了。庄子呢,除却留了十亩地自家处理外,也依着往年的例子租给了当地的佃户,每年只等着收租子就行了,倒是便宜。
看到自家这么多田,王狗儿阔气了一把,亲自回了趟王家村,把自家那几亩薄田给了村长家耕种,商定好了一年给两成租子就行,倒是狠狠的在王村长那里刷了把好感。
第45章 刘姥姥(十四)
跨过年龙抬头那日,大半夜的来旺就敲响了王狗儿一家的大门,凤姐难产了!
刘姥姥也不问为什么难产,连忙打发了石头和柱子去叫她早就请好的产婆,自己带了冬麦和李嬷嬷急匆匆的上了马车赶去了荣国府。
荣国府内还乱糟糟的,贾母那里还没有得到信儿,邢夫人又是个镇不住场子的,至于王夫人,贾琏可不敢叫她过来操持。眼见着刘姥姥带着几个婆子进来,贾琏顿时像找到了主心骨一般,请了她们进产房,自己在院子里团团转。
原本贾琏是很看不上刘姥姥这么个外八路的穷亲戚的,但是自家几次三番因了她才得了好儿,如今倒也高看她两眼了。
进了屋,凤姐已经痛的快要晕厥过去了,那两个贾家请的产婆急的一头汗,却毫无办法。刘姥姥让她们俩给自己带来的人打下手,又把一根手指粗细的紫参掏出来递给平儿,嘱咐她亲自熬了参汤端过来,且不可让外人插手。
平儿立时应下去了,这边刘姥姥却摸着凤姐的肚子开始按摩,再加上新上手的两个婆子经验丰富,一向是在中等人家走动的,没有贾家请来的产婆那么畏手畏脚,故此慢慢的就把胎位转正了些。
待到喝了参汤,补足气力,又有刘姥姥在一旁低声劝慰打气:姑奶奶可千万别松劲儿,咱们的好日子在后头呢,双胞胎这是多大的福气。今儿又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赶明儿肯定是人中龙凤!
王熙凤咬紧了牙根,一声不出,连耳边的叮嘱声都听得模模糊糊,但是她知道自己必须要挣命才行,巧姐儿才将将两岁,肚子里还有两个没睁开眼的,自己若是没了,打量贾琏会守节不成。到时候闺女、丈夫都是人家的,白瞎了自己这些年来的辛苦,她怎么能忍。
有了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再加上产婆手法得当,天边第一抹阳光透过云层的时候,产房里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不过半柱香的时间,第二个孩子也平安生下来了,刘姥姥松了一口气,又盯着王熙凤喝了碗参鸡汤,趁机喂了颗复春丹进去,才放心的出去,把屋里交给平儿等人处理。
谢天谢地,母子平安!二爷,二奶奶生了对龙凤胎,大的是哥哥,小的是妹妹。如今二奶奶累得狠了,已经睡下了,外面冷我就没有把孩子抱出来。刘姥姥见着贾琏后,朗声说道。
院子里的下人听到龙凤胎,也都连声恭维:二月二龙抬头,又赶上红日高升,彩霞漫天,真是个好兆头!二爷,咱们府里这刚出生的少爷和姑娘,肯定是有大福气的。
贾琏喜不自胜,打发下人去荣庆堂、荣禧堂和东大院报喜,请了刘姥姥吃茶休息,自己忙不迭的进了侧间看孩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