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先挖着,等煤厂建成,就能直接开工,而农大学妹则是默默在评论区留下一篇矿场安全条例,宴云河也不含糊,选出适用的,每个矿场工人都戴上了铁皮帽,监工每日耳提面命背诵安全条规,即便不识字,也要全记住。
因为宴云河选择槽洗法洗煤,所以煤厂的面积不能小,未免污染水源,还要另挖水渠,将水循环利用,宴云河在卫有荣的建议下参考了几款水车,发现可以满足要求,就放心大胆的开建了。
另一边肥料厂建成之后,已经开始生产肥料,除了上次使用的肥料外,宴云河根据学妹提供的方子又选出几种适合本地的土化肥,有时候宴云河都希望能快进到制出三酸两碱。
宴云河也是在了解到大郑朝有制硝师这个职业后,才拿出了几个用硝作原料的土化肥配方。
肥料厂的名字简单粗暴洛城第一肥料厂,这时候还不兴这种命名方式,但宴云河定的,大家也喜欢第一的名头,于是都欣然接受。
王行的干儿子王虎,现在一心扑在肥料厂上,手下管着二十几号人,都是王府的仆从,完全不担心配方泄密的事,他们进的原料又不是只用作一种肥。
忙忙碌碌一段时间后,宴云河发现身边的人有些变了,不只面色好看了,就连精神也与以往不同。
之前仆从们都是低头服从命令,现在褪去了一些战战兢兢,脸上也有了笑容,群体的感染力是很强的,一时间好像所有人都很快乐。
周玉的教学班原先只有三十几个人,渐渐的,就成了超过百人的大班,就连王府侍卫也开始轮流来听课了。
为此,王行在王庄给他们找了个大房子作教室,是由仓库改成的,宴云河去听了两节课,之后就让人给木板刷了漆,让卫有荣造了粉笔出来。
现在的铅笔主要用户就是王府这些仆从,等攒够了一批数量,宴云河就开始在洛城内试卖,起先确实无人问津,但很快就有人发现了铅笔的妙处,销量渐渐也上去了。
一只铅笔只卖三文钱,这个价格对于买不起墨的人来说,那可是太便宜了,一时间,铅笔就在洛城内流行起来。
反对的声音不是没有,说铅笔写字没有读书人的风骨,被苏墨激情怒骂,他甚至为铅笔连作三首诗,对铅笔大加褒扬,使得铅笔的名声远扬。
再一打听,原来这铅笔竟是忠王做出来的,更是无人再说铅笔低贱,不配读书人使用,借着铅笔的热度,宴云河的名望值倒是起来了,现在身体状态勉强能到五十岁的水准了。
因为笔墨纸砚是和读书人息息相关的事物,而在这个时代,读书人又占据着最大的话语权,一时之间,关于摄政王应不应该退出朝堂的话题再次被人提起。
本来因为楚海德与路之言的争斗渐渐从幕后转到台前,就使不少人对左右二相颇为不满,楚海德和太后天然和小皇帝亲近,路之言只能艰难支撑。
他虽是铁杆帝党,但架不住皇帝太小,连事都不懂,自然和太后最亲近,在他心中,路之言才是大反派。
每每想到这个的时候,路之言都要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拦着宴云河,就让他这么退了。
为什么没拦着呢?
因为宴云河重病活不过三个月,他的卧底崔太医亲口告诉他的!
所以,三个月早过去了,这位王爷怎么还没死呢?
第17章
摄政王他从不骗人。
宴云河怎么可能会死?他不只活得好好的,还越活越「年轻」,连在外面跑的时间都变长了。
虽然只是五十岁的状态,宴云河感觉自己已经活了。
林正山的土地丈量也步入尾声,秋收之前,就要将新的租佃制度公布出去,宴云河现在人缘好,也不怕政策不合人心掉名望,反正他也不强制,接受不了可以走人,他绝对不拦。
这些时日宴云河巡视农田,发现了几个种地的好手,毫不犹豫重薪聘请为种田指导,这些人大多上了岁数,有着丰富的种田经验,并且有一点是宴云河比不上的,那就是对气候的把握。
习惯了现代农业的高科技,宴云河是看不准的,但农业种植又是依赖气候条件的,所以对农时的把握尤为重要。
不只如此,宴云河还给他们每人配了个识字的,以便记录他们的经验。
这次重分田地前夕,宴云河又召开了一次会议,让大家做一下最近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和传达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调整工作重心。
这次的会议在王庄的大教室召开,管事和属官们都参加了,就连刚上任没多久的种田指导也在座。宴云河这次虽然仍坐首座,但说得最多的反而不是他了。
他们这段时间做了不少事,除了宴云河关心的农事外,医疗和工厂也有新进展,烧瓷坊也正式更名为铅笔厂。
夏季炎热,最近卫生巡视小组一直在做防暑工作,免费为佃户和矿工发放药包,熬煮之后就是解暑良药。
肥料厂第一批肥料已经生产出来了,只不过总量还不足以供应王庄,下一步还是要抓生产。
铅笔厂请求扩大生产,目前已有外地商户联系铅笔厂,想要求购,这是王府近段时间第一个进项,秦当对此极为看重,已经和商户联系上了。
在建的煤厂工程进展顺利,现在的铅笔厂用不了那么大的地方,宴云河已经决定预留下几口窑烧水泥。
矿场那边除煤矿在有条不紊地开采外,石灰、石膏的开挖也提上了日程,矿场工人多,支出占王府大头,安全隐患也大,还容易被人做文章,吴余圣亲自管理这块儿,又要应付各方的窥探,忙的最近都没有催婚了。
是的,自从知道王爷身体转好后,吴余圣又踏上了催婚的道路,甚至打听起了都城的名媛淑女,宴云河对此自然是敬谢不敏。
但吴余圣知道自己不会因此被治罪,毫无收敛的意思,宴云河只能让他忙起来,这就是当老板的快乐了。
农事方面由宴云河亲自查看,钟百道从旁辅助,自农作物抽穗以来,肥料的效用已经能够预料,早期在合适的时间施肥的谷子,产量翻番不是空话,所有人都将肥料视作神药,有些佃户更是将宴云河视作神农转世,对他越发崇敬,狠狠贡献了一批名望值。
周玉的教学工作也开展了一段时间,总体来说,识字效率是要高许多,在没有字典的情况下,宴云河建议他制作了一些小卡片,让学生们学着做,确实起到了些加强记忆的作用。
不过宴云河认为及不上字典,只等苏墨那边尽快完成简体字改造,腾出手编修字典,现在这批人里,有此以后可能要做老师,所以宴云河嘱咐周玉一定要用心,周玉倒也没轻视这些人。
宴云河和苏墨那边已经商量过,先做出个常用字字典作为第一版初级字典,剩下的再一点点添加。
苏墨觉得每日书信往来太麻烦,秋收之后,他打算和几个好友来王庄,顺便亲身感受下拼音教学效果,宴云河自然欢迎之至。
这次会议的重中之重自然是租佃改制,当他提出新的租佃政策时,种田指导们就反对了,没有轮耕,不能保证地力,即便明年能收更多的粮食,那后年又该如何?王爷重划田地可以,但须得留出轮耕的地。
宴云河解释道:并不是不轮耕,大豆谷子甚至是大蒜,这些都在种植名单中,这块地今年种谷子,明年就种大豆,要是虫多了,地里就种大蒜,总之不会让它闲着。
指导们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们都是种田的好把式,自然知道些种田的经验,先前也只是怕宴云河不懂,将地里都种上谷子小麦之类的,那就糟了。
宴云河又问他们,若是减少租佃一半的土地数量,将精力全部用作精耕上,但租子只收一成,是否会减少佃户到手的粮食。
一位老农道:若是都用上肥料,不只不会少,应该还会多,只不知王爷的肥料要怎么卖了?
宴云河道:第一年大家都没什么积蓄,暂时定价五文一斗怎么样?
老农道:一亩地施肥两斗的话,五十亩地就要先投入五百文,怕是不能所有地都用上肥。
钟百道说道:也不需给所有地施肥,若要精耕的话,一人精力有限,能种五亩地就是多的,五十亩是包含其他作物的,并不是所有地都需要用到。
几位指导一想,没钱就少买,有钱就多买,个人量力而行就是,五文的价格已经很便宜了,这可是能使粮食翻番的,再说,自家也有农家肥,两样加起来,那量也不少,于是都不再提此事。
秦当倒是板着脸,他已经在想肥料能卖给哪位了,外人要买自然和内部价格不一样,对外定价直接十三文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