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部虽然拆分,其实六部的情况也雷同,对于这样的现象,爱卿如何看待?”
太子这么问,说明已经同意拆分工民联合部,至于问起六部,蹇义心中浮出了一个答案,不过蹇义没有变色,如常的回答。
“大明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分,随着非农人口的增加,农业的稳定,增加的部分虽然多,其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是一项经济循环的手段。”
“但是部门越来越多,重要的部门甚至不比六部轻,职能和权利上,虽然置于六部之下,其实各司其职,例如铁道工程部虽然归属于工部,而工部对于铁道工程部的影响力却不深。”
“面临这样的现象,内阁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所以近年来太子殿下加强内阁的改革,可见太子殿下早有韬晦,太子圣明。”
蹇义理直气壮的拍马屁。
朱高炽本来听得津津有味,没想到最后蹇义来了句太子英明,触不及防的朱高炽还在点头之中,等反应过来哭笑不得,只能无奈的用手指头点了点蹇义。
蹇义笑而不语。
内阁一首辅两次辅,加上人数不定的内阁大臣,如今只差一道昭告天下的旨意形成章程,内阁即将掌领朝廷已经成为了大势。
结合太子殿下多年来对内阁的几番调整和改革,大概率这两年要成型了。
朱高炽没有继续多言,与蹇义玩笑了几句,等蹇义离开文华殿后,朱高炽来到了楼阁散步,腆着个肚子,年轻的时候还能略微控制,可身体的基因如此,喝水都能胖,自从过了四十岁时,体态一日胖过一日。
犹如一个瘦子,明明那么瘦,平日里经常健身,结果竟然还会有高血压。
文华殿大殿对面是内阁办公的场所,亭台楼阁群落,花园精美。
站岗的侍卫们一动不动。
“要打仗了啊。”
朱高炽感叹道。
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朱棣还有两三年的寿命,朱高炽不知道怎么劝朱棣,难道说朱棣,你还有两年的寿命,所以好好的养在皇宫里吧。
以朱高炽对朱棣的了解,先不考虑其他,朱棣要是知道自己的寿命只有两年,更不是坐着的等死之人,亲征的意愿只会更加的坚定。
考虑朱棣的思想,以及筑紫都司的形势,乃至倭国和狗奴国的态势,近千万人口的国家,不比帖木儿要弱,朱棣亲征的效果比谁都要强。
朱棣亲征,有朱高煦在身旁朱棣睡得安稳。
同样有朱棣亲征,朱高炽心里更放心,不认为会出意外。
这还是自己数十年来针对倭国的现状,否则大明面对的就是一个孤悬海外,一千几百万人口的国家。
想到了朱棣的寿命,忍不住想到自己的。
谁能不怕死。
哪怕活了两辈子,朱高炽还是有些暗自伤感。
“只是咱这体型。”朱高炽不禁拍了拍自己的大肚子,“不知道后人会不会嘲笑咱呢,凭白弱了咱的名声啊。”
马定国一动不动的站在高台上。
京营施行轮调制度,唯独豕勇军和忠勇军,这两支太祖皇帝亲自赐名的亲军不会参与轮调,但是每次京营出征都会抽调这二营,所以这二营的战斗力一直很高,也是京营地位最高的之一。
马定国虽然是四川人,但是早年驻防山东,后来调去高丽,如今轮调到了京营,已经二十七岁的马定国,从伍长升到了队长。
等这几年京营服役完,返回其他地区的时候,又会升一次职位。
哨官的职位上呆上个十年,四十岁的时候以副把总级别退役,要么分配到内地工作,多半是巡检司或者其他衙门,当上一个小头头,要么在边地获得大片的田亩过上地主老爷的生活,自己一辈子的道路清晰明朗。
普通农家少年出身的马定国很满意,做事认真负责,是大明芸芸众多基层武官的写照。
今天太子殿下的身影格外的孤单。
马定国满眼的忧虑。
家家悬挂燕子图,这是百姓自发的。
马定国在高丽当兵的时候,娶了当地两班阶级家里的小姐,姑娘手上没有干活的粗皮,细皮嫩肉花白无暇,马定国很是喜欢。
带着媳妇回去了四川,又来到了京城。
京营有给外地士兵提供的临时住房。
这是太祖皇帝就有的制度,不过那时候是提供给官员们,如今扩张到所有来京城公干的文武,人随着职务变化离开京城时,朝廷提供的住房也要还回去,以便提供给下一个人。
但是这个制度能维持多久,聪明的马定国觉得很难。
因为他的邻居早就离开了京城,可是房子却没有退给朝廷,既然邻居能这么做,马定国也不会退,这可是京城的房子啊,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
不过呢,这并不妨碍马定国在临时的家里悬挂了燕子图。
他的孩子从小在燕子图下长大。
以后也必然是大明伟大的战士,令人尊敬,养家糊口,一代代薪火相传下去。
如今的大明一切都那么美好,看上去如旺火一样的荣盛,马定国从来没想过大明会有出现问题的那天,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影响到大明。
握紧了手里的武器,马定国从容不迫。
第六百九十八章 最大的盛宴
永乐十九年春。
倭国京都。
幕府名下的庭园里,周围居住都都是达官贵人。
几名家臣盘腿坐在席子上。
其余的武士们一丝不苟的坐在庭院之中。
屋内的气氛很凝重。
三十七岁的足利义持低着头,干净的编制竹席上放着手札,手札已经被摊开,其余的家臣皆皱眉苦思,负责主持秩序的家老也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随着一声叹息,被惊动的足利义持终于说话了,语气平静,努力制造出威严的氛围,“德水公,今日天气晴朗,我们好久没有聚在一起,今日正好适合我们谈谈心。”
“将军,您说得对。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放下私心,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足利义持的亲信细川胜元,担任管领一职,负责处理政务,此人以智谋著称,年轻的足利义持能逐渐掌握权柄,离不开此人的协助。
管领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宰相,辅佐幕府将军处理政务的官职。
但是中国古代的宰相是从文官中选拔而出来,而倭国幕府的管领则由斯波、细川、畠山三个家族轮流世袭,与后世的某绝症相似,只能通过性爱、血液、母婴传播。
细川胜元虽然笑着说话,眼神却盯着在场的某人。
同时,山名时中和斯波义敏也在看着那人。
那人思考了一会,然后才抬起头直接说道:“将军想要开诚布公,那么应该善待我主。”
“咳。”
“哼。”
在场众人发出不一的声音,告诉别人他们的不满。
而那人面不改色。
足利义持忍住不快。
对于自己的父亲,足利义持内心很复杂。
他既崇拜又怨恨自己的父亲。
父亲结束了倭国的内乱,统一了倭国,可是父亲又留下了太多的隐患。
历史上也是如此,足利义满虽然平定了应永之乱,可是他刚死没多久倭国就乱了起来,为日后的永仁之乱埋下了伏笔。
由于足利义满与正室日野业子和继室日野康子都没有生下儿子,因此将足利义持立为嗣子,并让日野康子收他为养子。
多年前,足利义满把将军之位让给了只有九岁的义持,足利义满转任太政大臣仍掌握实权,室町幕府的所有评定都在义满居住的北山第举行。
重要的是义持并没有参与政务的权力。
倭国的政局与大明有很大的区别。
幕府将军让出将军的职位给自己的继承人并不是为了放权,而是转向控制全国的政权,不再束缚于幕府将军的单一职能。
看起来很多此一举,其实也就是名分大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