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勾股定理的学问不同,很多学问不是建立在逻辑推理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之上,当然它也要使用数学和几何学的基础知识。
京城发生了一件大事。
弟子推翻了老师的成果。
七妹的儿子贺虎,这位差点被退学的调皮生,阴差阳错下,遇到了他的新邻居,也就是他的怪老师,这位师徒在北平时就分道扬镳。
贺虎走上了新的道路,他当众否决了老师的成果——同一个瓶子的空气,要比同一个瓶子的水的重量要重。
京城国子监里。
贺虎看到了洪武二十五年,工匠们在太子殿下的组织下进行的实验记录,把水抽向山顶,但所有的水泵无法将水提升超过固定的高度,没有人知道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但是贺虎敏感的发现,这与老师前几年重要的成果有关联,认为这一切都与空气重量有关,提出“无时无刻挤压我们的空气是从各个方向产生作用力,所以我们感受不到这种压力,我们浸泡在空气海洋里生活。”
这个理论惊呆了所有人。
贺虎用改进的抽水机,证明了抽水的固定高度,与抽水机的吸力无关,是因为空气的压力作用,而真空并没有反向的压力。
利用水银做了一个实验展示了空气的压力,之所以采用水银替代水,是因为水银比水重了十三倍,水可以形成三十尺高的水柱,水银则只能形成二点二八尺高的水银柱,这个高度比较好控制。
使用一个三尺长的玻璃管,将其灌满水银。
封死玻璃管底部后倒立过来放入另外一盆水银中,当底部封口去除后,大约半尺高的水银流出了玻璃管,顶部形成空无一物的真空,这个过程中没有空气可以进入。
没有通过抽取过程就获得了真空,他的装置可以悬浮水银,似乎具有可以抵抗重力的神奇特性。
外部的空气在玻璃杯水银表面施加压力,玻璃管顶部真空中没有相应的压力推动水银往下,所以是空气压力托住了悬浮的水银柱。
实际上空气的压力随着高度会改变,或者在一场风暴之前气压也会发生变化,此时水银柱的高度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贺虎用汞柱里的毫米来代表大气压的单位,发明了测量压力的计量单位,引发了京城的轰动。
“原来真的有压力。”
人们惊讶的说道。
“空气还能被测量。”人们不敢相信的说道,甚至有人畏惧起来,惊恐的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他们不该这样乱来,会遭来天罚的。”
第六百六十八章 让大明百姓不满的阉工福利
新学获得了第二次大爆发,并且比第一次大爆发更加的细致和庞大,各项学科的理念,进入了新的赛道,质量、温度、速率、力等都提出了基本概念。
速度快或慢、温度高或低、力量大或弱……开始有了统一的理论以及锚点,例如温度的锚点,人们很快想到了冰,把冰当做温度的锚点。
与西方不同的是,西方有神的压制,但是东方没有,虽然东方也有神和儒,可这两者并没有如西方那般大的压迫和约束力。
所以社会上虽然出现了一些反对的言论,并不能让学者们放弃研究。
犹如历史上的明朝,大量的学者与西方传教士沟通和互相学习,同样也有反对的声音,甚至提出出台法律限制,可也不能阻挡这样的现象。
哪怕朝廷试图提出约束这样的学问交流,涉及到敬祖的原因。
但是对新学问的求知,是古代文人们的热衷的事物,很早就有了圣贤之言,特别是明朝中后期本身新学就在大发展的基础上。
最终西方的传教士,仍然能走遍中国大地各个角落,连四川在张献忠手里时,也有不少的传教士脚步,留下了大量的史料记载。
这是因为明朝时期,换个角度看,皇权早已被关在了笼子中,皇帝的声音,甚至不能影响到京城,只能约束皇城,因为皇城里的太监们才是皇帝的奴仆,天下臣民却不是皇帝的奴仆,这个现象在清朝得到了改变,天下人都是皇帝的奴仆。
……
天津。
大明化工产业基地,焦炭炼制厂的氨水经过简单的蒸馏处理成为粉,运输到天津的工厂,制作成化肥,然后供应给全国。
农户们结合农家肥使用,产量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了大概有三成左右。
这个三成,建立在中国古代农业高产之上,为大明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加上经济的发展,更多耕地的开发,例如原来保定的得胜淀。
这里原来是洼地和沼泽地区,二十年的时间下来,变成了北平最肥沃的田亩地区之一,开垦了百万亩以上的肥田,每年供应几百万石的粮食。
而北平行省甚至不需要动用这批粮食,因为各地的粮食自给自足,这几百万石的粮食,可以用来让更多的人口离开土地,以及做其他的事情。
如何把粮食有利的消耗掉,而不是腐烂在仓库里,也成为了朝廷头疼的事情。
做不成这件事,农户们手中的粮价本来就很低了,再低的局面下,会超过农户们的温饱底线,带来更多的麻烦,农业的稳定,是工业的根基。
天津的码头上。
工人们操作吊机,把轮船的木头转运到货车上。
轮船的木头,经过金州的木头厂处理,那里有使用蒸汽机的滚动铁料机器,几十圈下来,能把树木处理成光滑的圆木头。
圆木头一根根的运入货车车厢里,等装满了货物后,车夫拉开手刹,蒸汽机货车发出巨大的响声,把货车车厢拉去附近的仓库。
根据货单上码头管理部门的印章和登记,进入到安排好的货仓中,或者当日,或者三五日,最迟不超过十天,又会被蒸汽机货车车头,把车厢拉去站台。
工人们使用一种特殊形状的铁道工具,只需要放在铁轨上对接好,另外一段的轨道铺在地面,蒸汽机货车车头按照工人们的指挥,当货车车厢下的轮子顺着轨迹前行,“咔嚓”一声,货车车厢就上到了铁轨。
然后蒸汽机货车车头连接好货车车厢,货车车厢连接好货车车厢,专门运输货物的铁道货车,驶离站台,把货物运输到沿途的各站。
铁道的功效,运输货物占了七成以上的功能,替代了驿站道路的作用,成为了大明的新“血管”。
冬天的时候。
金州的码头上,运输冰块的轮船,把大块大块的冰块运输到北方和南方,进入各个冻库或冰窟,成为储藏商品,特别是粮食肉类的仓库。
金州的河面,工人们穿着厚厚的皮毛大衣,带着厚厚的手套,大河冰面上全部是工人,利用手里的工具,割取大冰块,齐整的冰块,也能卖钱了。
因为对冰块的需求,许多地方虽然也有冰河,但无法满足当地的需求,从辽东采购冰块,成为了许多商行的选择,如今金州的制冰厂遇到了挑战。
安平都司的廉价劳动力,让安平都司的制冰行业成倍的增长。
许多的大明商人来到了安平,在安平都司开设制冰厂,招募工钱少得可怜,只能让家人不饿死的高丽工人们,每个人从早干到晚。
他们穿着单薄的衣裳,甚至连棉衣也没有。
宋继性冻得全身发抖,工作了大半天的体力劳动,也没有让他暖和起来,又饿又冷又累,可是他不敢停下来,他的家里,还有两个孩子等着他带回粮食。
“噗嗤。”
“噗嗤。”
宋继性握着铁钎往冰面上打洞,冰面有半个人高的厚度,非常的困难,每次的撞击,都让宋继性的双手传来刺痛,就算如此,他还是不敢休息。
他是幸运的。
砺山人宋继性,原本是地方上的两班阶级,也就是乡绅,不过他是小乡绅,砺山的流民破坏了一切,烧毁了他的庄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