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都不想牺牲,谁都想奢靡。
美国开始强调家庭,让人们爱家庭爱子女,试图让人们懂得贡献的道理,可惜他们做的太晚,最后只能大量吸收外国士兵和黑人士兵。
十年,又或者二十年,朱高炽有些忧虑,京城的子弟们无法承担大明的未来,这样的群体会越来越多,所以朱高炽离开了朝廷。
有些事,还是需要朱棣的,这些传统的人,幸运的是,朱棣是个愿意吃苦的人,愿意卷起来的人,而不是呆在京城享受富贵的性格。
永乐十二年。
太子殿下开始巡视全国地方,皇帝拿回治理权,只三个月的时间,官员们突然发现,朝廷的风向变了,不在大谈特谈发展、经济等词汇,而是谈起了天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西部七省有哪个部落违抗大明律法,野蛮劫掠周边部落。
暹罗吞并素可泰这个老黄历又被翻出来大讲特讲,气的百姓们牙痒痒,怎么还有这么令人愤怒的王国,敢跟咱们大明作对。
高丽、倭国。
聪明的人闻到了不同寻常的气味。
不久。
高丽国内悄无声息的那些原本关张的商号又新开了起来,高丽贸易集团、高丽十八商行、高丽人力资源公司、高倭联合商行这些销声匿迹好几年的名字,又出现在了大明的报纸上。
随着,大明朝廷颁布了建立奴儿干铁道的项目,在报纸上只有很小的篇幅。
朱高炽在金州逗留了两个月。
一条高丽到山海关的铁道,一条沿着黑龙江,修建到出海口的奴儿干铁道,两项大工程启动,那些在辽东建造好了工业基础的阉工们,才安逸了不到一年,绝大部分调离了原来的位置。
数十万的阉工被组织去往新的恶劣环境中,在河流上建桥,在沼泽中使用蒸汽机抽水,在林子里铺路,一段段的铁轨铺设在地面上。
历史上的永乐朝,五征大漠,七下西洋,收复交趾……每一次都是巨大的工程,如今的永乐十二年,最西部,最南部,最东北同时开工大规模的铁道。
民间资本在高丽的资本扩张速度逐渐赶超大明工局,而大明工局通过这些大基建工程,一下子又拉开了与民间商行的距离,甩的民间商行们看不见影子。
如此巨大的工程下,数百万工人的调动,不但没有让大明的经济受损,反而这一年里,大明的社会生产力达到了新的高度。
巨大的差距下,经济发达地区对经济落后地区,会达到极致的“吸虹”现象,最先崩溃的是受大明影响最深的高丽,被大明的发展速度溅了一身“血”。
明明是高丽北部和中部导致的流民,却在高丽南部爆发了。
高丽全罗道砺山,历史上抗拒倭国入侵,高丽民间义军最盛的地方,爆发的流民叛乱,原本不受重视,高丽南王派人平叛,结果传回来大败的消息,于是再剿,再败,成为了高丽南部的霍乱之地。
第六百六十四章 像贾诩一样毒的高丽总督
金州的驿道修建的宽广和坚硬。
朱高炽来到金州城外,与官员们来到小黑山,山上有座庙,庙里的和尚们早就恭敬等候,把寺庙里内外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辽东有几个小黑山,北镇有一个,金州有一个
北镇小黑山的北边,有个大黑山,因此红楼梦里贾府的庄子,不少人猜测是在北镇,也有人说是金州的小黑山,不过未来大概不会有红楼梦这部书了。
毕竟现在的大明,连王府都没有上百的下人,何况勋贵之家,哪怕是徐国公府,在禁止贵族使用奴仆的政令下达之前,就还给了人们卖身契,改成使用佣工。
贾府穷吗?
有俸禄,有祖宅,有赏赐,有庄园,有商铺,真算不上穷,可是呢,一个衰败的勋臣之家,仆人数量有数百乃至上千人,有了这么多的下人,光维持自家门面就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加上各家人情往来,家里门楣这么奢靡,出手能小气吗?所以再多的正常收入,也是满足不了需求的,那么为了维持自己的需求,就促使他们违法犯忌。
越来越多上层违法犯忌,法律制度形同虚设,讲究人际关系,也就形成了明中末时期的社会上层风气,社会效率倒退,张居正在他的奏疏里,对此有很细致的批判。
所以廉政对于大明,关乎大明的未来和根基,所以曹端的地位,为什么在历史上被拔高,以及后世倡导学习曹端的思想。
金州的官员们就很廉明,朱高炽很满意。
于是想到了曹端,虽然朱高炽与此人没有什么交际,可是对此人在北平提倡的新学,以及离开大明一路向西游历天下还是很关心的。
一晃几年过去了,不知道此人到底是活着,还是流落到了何处呢。
太子殿下的态度,让官员们很开心,大家都开心,现场气氛其乐融融,不光商人们也来了,连工厂也派出了工人们来。
工人们脸上充满了自信。
“把工厂当家不是口号,而是工人们自发的拥戴。”朱高炽亲切的请拘束的工人们坐下,让人们为他们送上了茶水和点心。
寺庙的院子里,朱高炽坐在石凳子上,年龄大的工人坐在另外的石凳子上,其余的工人们和官员们,站立在周边,每个人倾听太子殿下的话。
“工厂的生产,为社会带来的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总体经济的增长,先民提出过,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无论是朝廷还是商人们,又或者你们工人群体,你们的利益,诞生于社会之上。”
“除了自身的勤劳之外,也离不开社会这个大基础,所以工厂需要利润来发展新的技术,以及生产更多的商品,剩下的利益,一部分交给朝廷,朝廷用来发展社会,还有一部分,则是改善你们的生活,为你们安居乐业提供稳定的保障。”
朱高炽说的很慢,想让每个人听懂。
后世有部分人,说什么国家好了,关他几千块钱的工资什么关系,又说商人们挣了多少钱,那也是商人们的本事,凭什么禁止这个,禁止那个。
其实这是不对的,首先要明白,人是离不开社会的,无论是工资还是资本,是建立在社会基础上的,而社会又是人构成的,所以双方的关系是密切的,并不是单独隔离的,需要双方的互相满足。
如何让双方各自索取,各自满足,除了文明道德的建设,物资文明的发展也是离不开的,例如社会资源分配的问题。
这个理论是没有错的,错的只能是人。
“太子殿下说的真好,工厂就是我们的家。”朱高炽面前的年长工人,老眼湿润的说道,周围的工人们纷纷感动了起来。
朱高炽也满脸动容。
如果今天的景象,被记录了下来,流传到了后世,可能会有人觉得很假,甚至有人说是因为自己权力的原因,人们畏惧自己,所以才如此激动。
可是朱高炽非常理解眼前的工人们。
每个时代,人们的需求是不同的。
结束了五代十国,宋初的时候,百姓们只在意一件事,能不能有安宁的生活,他们不要战争,受够了军队失去秩序。
明初,人们的需要不少,可是过上好日子,是老百姓们最朴实的愿望。
他们不觉得在工厂干活累。
哪怕干活并不轻松。
可是他们在工厂里干活,不但有假期,还有丰富的娱乐活动,以及稳定的工钱,可以养活他们的家人,让孩子去上学。
所以工人们很激动,他们太激动了,每个人用炙热的眼神看着朱高炽。
这一切都是小王爷带来的。
小王爷是一个符号。
北平的老工业区,金州老工业区,不少的老工人,仍然这么称呼朱高炽,这些地方,只要说到小王爷,人们都知道是指朱高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