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嘘~”
竹哨声尖锐的响起。
在哨官的大吼声中,快速的变成空心阵,明晃晃的刺刀,让帖木儿骑兵剩下的战马吓得不敢动,哪怕身上的主人如何催促。
“砰。”
越来越多的帖木儿骑兵被射下战马。
一名帖木儿的神射手,每矢都能稳稳的射中远处的敌人,被赶上来的大明骑兵使用三眼火铳射下马。
最初的秩序,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混乱不堪起来。
高级将领们只能勉力维持大局。
前线的厮杀,主要靠各部的默契配合,以及基层军官们的组织能力。
越是远离主战场,越是毫无头绪。
一支全身铠甲的骑兵。
骑着巨大的战马,犹如战神一般的直扑帖木儿。
一窜窜的手榴弹开道。
自生三眼火铳扫平一切敌人。
一支又一支赶来阻挡的帖木儿骑兵被击溃,离帖木儿大旗越来越近,不少人忍不住捏起拳头,内心揪了起来,他们离大汗已经很近了。
帖木儿对于现在的战局有些陌生。
火器很厉害。
可是火器竟然能厉害到如此的地步,让帖木儿感到惊奇。
他们这些靠骑射发家的人,以后该如何应对火器啊,禁也是禁不住了,以后必然是火器的天下,旧时代的落幕,帖木儿黯然的想到。
发明了火器的国家,以后火器必然会越来越厉害。
恐怕要独步天下了。
总不能他们自己还会禁止自己的火器吧。
帖木儿如此想到。
“快看。”
“大汗的旗帜倒了。”
……
一处崩。
其余处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少的人说大汗死了。
还有人说大汗并没有死。
大汗带着人追捕大明的皇帝呢。
大明的旗帜越来越多。
仿佛到处都是大明的人,我们自己的人呢。
不少将领茫然的望向四周。
这才惊觉。
背后冷汗直流。
越来越多的地方崩溃,大明的军队越来越多的围困那些还在抵抗的地方,形成了碾压的态势。
第六百一十八章 小孩与枭雄
帖木儿大将速来蛮沙、阿拔思巴鲁刺思等,驻守在阿姆河西岸的陈格来和突厥斯单等地,遇到了大批的逃兵,感觉到了不妙。
“大汗在哪里?”
“你们的首领是谁。”
开始他们还以为是逃兵,随着聚集在阿姆河的人越来越多,谁都知道出事了。
速来蛮沙派人到处打听帖木儿的下落。
人们都说不清楚。
又过了两日,出现了明军骑兵的旗帜,见势不妙,速来蛮沙下令摧毁了桥梁和船只,不让明军有机会过河,下游的阿拔思巴鲁刺思也是如此。
大部分的溃兵已经渡河,还有少部分的溃兵赶来,见到无法渡河,只能回头向明军投降,祈求活命的机会。
各路明军的追兵,不少的也已抵达。
两日的追击下来,不光是溃兵们有气无力,连逃跑的力气也没有,明军们也各个匮乏。
“前方的守将是谁?”
王真带着自己的一部,一边招降各地的溃兵,一边派探骑联络周边的友军,还不忘记收集信息。
一名帖木儿降将说道。
“对面的守将是速来蛮沙。”
“能不能招降此人?”
降将苦着脸说道:“此人对帖木儿忠心耿耿,恐怕他不会投降。”
“为何?”
王真好奇的问道。
“当年帖木儿大汗征服波斯地时,脱脱迷失入侵河中,向撒马尔罕进发,征途中的帖木儿大汗,立刻回师救援,但是因为时间的原因,只能靠当地留守的将领。”
“速来蛮沙大败,被脱脱迷失侵占了大片的土地。”
“后来帖木儿大汗回到撒马尔罕,脱脱迷失不敢战退走了,而帖木儿大汗并没有降罪速来蛮沙,反而夸速来蛮沙勇猛,能以寡敌众,可见勇敢。”
“从此,速来蛮沙对帖木儿大汗忠心耿耿,只听帖木儿大汗的吩咐,十年如一日。”
降将口中,仍然把帖木儿称呼大汗。
王真没有追究。
现在还不是时候,以稳定人心为重。
王真除了一路收拢降兵,更有追击帖木儿的目的,谁都不愿意错过这个战功,可他一路寻来却没有结果,也没有听到友军找到帖木儿。
此人到底逃到哪里去了。
“去。”
“告诉速来蛮沙,归顺大明的好处,否则等大明大军攻破他的城池那天,他就算投降,待遇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王真从降兵中抽出两人去送信。
果然。
速来蛮沙把那两个降兵斩杀头,头颅悬挂在城墙上,说明了他的态度。
王真得知后,虽然感受到对方的挑衅,倒没有怒而兴兵。
考虑自身缺乏军备,不但没有船只,也没有带来攻城的大炮,只能望河兴叹,像帖木儿这样的人,做事必然考虑周全。
“如果是普通的对手,对方一场大败下来,这条大河能让我们事半功倍,最大可能的全歼对方。”
“可如今。”
王真手里的马鞭,指着宽大的河流,感叹到:“这条大河,反而成为了他们救命之物。”
很多帖木儿的溃兵被大明歼灭。
也有很多的帖木儿部队,趁机先逃过了河,成建制逃走的并不少,骑兵部队居多。
王真和一些将领的消息,源源不断传回去。
文书们重新整理沙盘。
根据各方面将领传来的消息,新的局势已经成型,战场上的态势也越来越开朗,人们已经清楚了目前的方向。
“帖木儿会不会往南逃了?”
张辅盯着沙盘,突然说道。
“有可能。”
朱能听到张辅的想法,内心盘算了片刻,如果帖木儿往南逃,而不是人们心中所想的往西逃,反倒是成功率提高了不少。
可这样做的人,必然需要大气魄。
毕竟西逃是最短的路线。
“我们被迷惑了。”
张辅越想越肯定。
往西溃去的敌军,有好几个打着帖木儿的旗号,很是吸引了一批大明的军队,结果没有一处真的有帖木儿,都是为帖木儿做掩护的。
“帖木儿的威望这般之高,此人不除,只怕此人很快就能卷土重来,对于我大明收复波斯之地并不利。”
这可是打了败仗。
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如此危局之下,还能有将领为帖木儿效死,越是这样的情景,越能证明帖木儿的威望,让众人越发的重视。
“无论如何,不能让帖木儿逃出去。”
众人商议后。
大量的明军派了出去,不光巡防阿姆河东岸,往南也派出去了大量的骑兵,沿河的船只都被收拢看管,绝对不给帖木儿渡河的机会。
此时。
各部的首领,仍然带着土兵们漫山遍野的抓捕帖木儿溃兵,时不时零星的抵抗,让这片土地并没有安宁下来。
无数的牛羊骆驼,乃至各项军火。
官吏们带着人进行清点。
至于其他的地方,许多的首领抢夺后,并没有第一时间上报给明军,顶多交出去少分部应付,明军也没有太过追究,只要做的不是太过分。
而当地最大的布哈拉城,彻底销毁于战火之中。
五十万大军的作战,方圆百里都遭到了打击,不可避免的衰败,军事为先的目的下,充满了残破。
朱棣抵达布哈拉城的废墟,看着满目的狼藉,脚底下没有一寸平地。
“收拢周围的百姓。”
“设立粥棚,给予必要的救助,我们带来的是王化,让人们心向仁义,尽快恢复此地的秩序,还给老百姓们安宁。”
朱棣吩咐道。
与帖木儿的战争还没有消停,所以朱棣还没有决定,以如何的方式来治理布哈拉城。
布哈拉城毁灭了。
周边的城池却还在,反而因为不如布哈拉城的富裕躲过了一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