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最大的依靠就是城池。
都城外。
首领们内心复杂。
这座毫无疑问,帖木儿汗国最宏伟的城池,数万里内最伟大的城市,人们内心里头,或畏惧,或羡慕,或感叹,无论往日何种的念头。
无疑。
这座城市的神话,数十年来最稳定的地区,看来要被打破了。
“滴滴滴滴~”
城墙彻底崩塌。
那一段的守军们也狼藉不已。
冲锋的号角声响起。
部落的首领们不再犹豫,带领自己的土兵们,要拿下这座中亚西亚最富裕的城市,明军的骑兵紧随其后,哪里抵抗的最顽强,他们就带去虎蹲炮。
没有一处的抵抗力量可以抗住炮击,虎蹲炮到了哪里,那里顽守的,最坚韧的战士,也无法用血肉之躯抵抗炮弹。
以往的作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巷战是最激烈,伤亡也是最大的。
但是看起来,帖木儿都城的守军,并没有发起巷战的组织力,击败了各军后,军士们大多数溃散,并没有躲入巷道里继续反抗。
撒马尔罕都城太大了。
主街有六条。
兀鲁伯天文台,目前还没有修建,但是已经有了地基。
撒马尔罕历史博物馆。
以前被蒙古军队摧毁,但是这些年本地突厥化,人们逐渐开始恢复,大明的学者在士兵们的保护下,最先来到了此地。
犹如寻宝一样的,翻看每一处的文物,他们兴奋的手舞足蹈。
只壁画。
这里的壁画描绘了来自中国,突厥,甚至朝鲜,世界各地,许多听都没有听过的国家,他们的使者形象等,还有衣物穿着,可谓是稀世珍品。
更不提无数的书籍。
“你们看这句话。”一名学者兴奋的吼道。
“什么?”
“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
“哈哈。”
“真想不到啊,是谁说的?”
“上面写的是穆罕默德。”
“啊,是他?”
“他是谁?”
“他在阿拉伯的地位,相当于我们中国孔子。”
“圣贤啊。”
学者们感叹道。
学者们犹如进入了宝藏的乐园,越是这般,学者们极力的告诉朱高煦,要求朱高煦保护这座城池,否则就是文明的罪人。
这样的帽子,朱高煦可戴不起。
只能下令明军士兵们,约束土兵,遵守大明的规矩。
朱能张辅等人也笑的合不拢嘴。
整个中原西亚的财富,都被帖木儿搬到了撒马尔罕都城,堆积了诸多的财宝和盔甲,更有许多的粮食,解决了大军积蓄的粮草问题。
财宝可以分一部分给首领们,甚至包括部分的盔甲,但是粮食不行,粮食必须归大明。
既然如此。
首领们要求肃清城内的反抗势力,明军也只能答应。
不过明军在各个街头,以当地文字和大明文字写了告示,告示中说明军吊民伐罪,对百姓秋毫不犯,要求各部土兵,也遵守大明军令。
最后。
明军在指定的地区,设立了保护区,任何受到威胁的百姓,都可以去保护区避难,寻求大明士兵的保护。
阿拉伯最伟大的圣贤。
如此崇拜中国的知识,而蒙古大军又带去了宋朝大量的知识和技术。
无数的中华宝典被寻找了出来,包括各国的书籍,学者们每日的工作就是寻找和保护这些书籍和文物,乃至和当地的学者们交流。
后世有人说蒙古国最重视工匠,因为凡是工匠,蒙古士兵就不会屠杀,会成为他们的奴隶集中管理起来,所以蒙古国文明和科技十分的发达。
这样的逻辑,可谓是让人感叹。
总之。
各国的工匠们,第一时间被送去了大明,他们的自由,将会在大明的都城得到正式下发。
一车一车的书籍和文物,由受到大明士兵们保护的百姓参与,和大明的民夫们一起运回大明,反倒是金银珠宝这些留在了当地。
比起路途上的消耗,现在有限的运力,主要用来保护文明。
西征军的捷报,源源不断的传回国内。
从哈实哈儿地区开始。
阿拉伯是世界的中转站,上百年的文化运动,收容了全世界的书籍。
异国他乡的人们,还有工匠和学者们,走在陌生的土地上,内心忐忑,如果不是明军的和善,他们会更加的恐惧。
大明的学者,一路上安抚他们,并与其他的学者进行学术上的交流。
“这是来自印度地区的数字,一种记载方式。”
“啊,印度数字。”
中国的学者并不陌生。
印度数字传入阿拉伯,由阿拉伯传入西方,西方以为是阿拉伯的,所以称为阿拉伯数字,成为世界通用的称谓。
如此巨大的错误,因为西方掌握了世界的话语权,仍然没有改正过来,可见话语权的重要性。
“我的老家啊,是马什哈德,后来被帖木儿征服,此人大开杀戒,我和一些人也成为了奴隶。”一名学者落寞的说道。
他的家乡早已经被毁灭。
如果不是明军的解救,当他死亡后,他的学识也就消失了吧。
“你放心,我们大明最重视读书人,这是真的。”见对方不相信,大明学者努力的保证说道:“你去了我们大明就知道了。”
大明的民夫,和撒马尔罕都城的百姓,辛苦的文明财富回国。
学者和工匠们得到最妥善的优待。
随行的还有大夫。
这些结束奴隶身份的人们,得到了很好的待遇,脸上的笑容逐渐浮现,早期的忐忑也越来越少,只是对大明的陌生,让他们保持了警惕。
他们先是在俺的干见到了大明的皇帝。
大明皇帝非常的和善,给予了他们许多的安抚和承诺。
“你们去大明看一看,去大明的都城,见见朕的儿子,大明的国家,由朕的儿子监管,你们还可以在都城,与大明的学者们交流。”
“至于未来,等大明打败了帖木儿,光复了你们的家乡,你们愿意回去的,大明愿意承担你们的路费和生活费,保证你们的自由。”
既然如此,众人连连拜谢大明皇帝。
朱棣得知拿下了撒马尔罕,并且获得了大量的粮草,同样笑的合不拢嘴。
接见了一批又一批的中亚西亚地区的学者们,然后启程前往撒马尔罕地区,靠着当地的粮草,大明的士兵们,可以很长一段时间不用考虑物资。
后方的民夫们,可以集中全力的运输军事物资,然后再运输粮草,局面对现在的大明,非常的有利。
从俺的干到委鲁母。
一路上建立了兵站和粮点,维持后勤运输线的安全和补给。
人们放眼望去,并不觉得有什么区别。
不少人内心失望。
大明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伟大。
“这样的大明,如何支撑的呢?”一名马什哈德的学者,不可思议的说道。
“让人困惑。”
大明的学者们笑了笑,并没有解释。
现在不解释的效果更好。
人们一路翻越山丘。
地方的贫瘠,让众人的心气越来越低,失望导致人们失去了兴趣。
一直到委鲁母。
也就是后世的乌鲁木齐。
大明铁道的终点,亦力把里行省的省府。
这里有了铁道,有了蒸汽机火车,有了吊机,还有无数的商品,站台周边有竹子当做钢筋修建的两层或三层的水泥楼房。
全新的世界,在他们的眼前打开。
“这里是一座大门。”
大明的学者,神秘的笑道。
人们蒙蔽的乘坐上火车。
撒马尔罕都城的百姓们,再也不用辛苦的运输物资,书籍和文物们被小心翼翼的搬运上火车,车站派出了专门看顾的工作人员。
“呜呜呜~”
“咔嚓~咔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