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在国内,他们最后只有被吞并的下场。
当然了。
更大的因素是国内的竞争太激烈了,最有名的莫过于那孔明灯商人,当初多么的红火,结果不也是失败了,最后去了高丽。
商人们决定什么也不做。
大明商人在城内的安分,让许多的贵人非常的满意。
“郑家兄弟太固执了。”
“他们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什么道理?他们带来的货物,以及贩卖回国,难道靠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大明的社会体系?没有大明的发达繁荣,他们靠什么经商?”
“那怎么办?难道真的冒着风险,以后别国也防备我们的危险?”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
郑家兄弟同样关起门来商议。
“大哥,如果朝廷军队拿下了撒马尔罕,会不会对我们不满?”郑昂并不是外表所展露的年轻气盛,反而有些忐忑。
郑家兄弟在外,哥哥唱白脸,弟弟唱红脸,两人配合默契。
“你让手下的人准备准备,如果朝廷军队势强的时候,咱们就动起来,里应外合,建功立业。”
郑刚笑道。
郑昂明白了,无奈的摇了摇头。
大哥做事实在是小家子气,只是他们两兄弟不靠关系,家里也没有太多的钱银,能走到今日,就是靠着算计一分一厘的得失,才能维持起来。
只是他们郑家今非昔比,生意规模,在国内不值一提,可是撒马尔罕地区,也算是大商人了,所以郑昂看来,以往的方式要变一变才好。
大哥两边投注,又想要吃独食,得罪的人太多了。
……
尼古苔里和赫匝两个部落,得知撒马尔罕都城被围攻,连忙联络周边的部落支援撒马尔罕都城,有些部落第一时间抵达,有些部落不愿意,但也不敢违背,拖拖拉拉的,一个月后才算是集合了两万余骑兵。
说是骑兵,其实也就是牧民。
帖木儿对于自己的地盘还算是照顾的,特别尼古苔里和赫匝两个部落,又收留过他,算是救命之恩,因此非常的偏袒。
两个部落数十年下来,也成为当地最大的势力,同样也对帖木儿忠心耿耿。
得知后。
火真领着五千骑兵,联合万余联军,在阿姆河与锡尔河地区,展开了大战,朱高煦则领一千骑兵在后方压阵,随时策应火真。
牧民们平日生活在马背上,日常的生活中,会形成一些默契,但是缺乏大规模战术作战的训练。
只有帖木儿的大军,才具备这样的能力。
火真本是蒙古人,又常年呆在大明的军队,对方的优劣,火真非常的清楚,没有什么新花样,直接老三样战术碾压过去。
战事没有意外。
两万余部落骑兵,在明军骑兵面前没有还手之力,哪怕人多也没有用,更不提同样能打仗的联军,他们不愿意攻城,但是在野外打仗还是支持的。
“明军太厉害了。”
“是啊。”
“同样的明军,可以打败五倍的敌人。”
“也就是眼前的五千明军,可以打败两三万的对手,所以你们可以看,他们都是按照这个比例出兵的。”
“没办法,他们缺乏粮草,只能计算了再计算。”
各部的首领们,私下里经常评价明军。
这支远道而来的军队,自称是帖木儿汗国的宗主国,并且有帖木儿写个他们国王的书信和使团献表,许多的首领半信半疑。
可无论如何,这支军队的强大,已经是每个人的共识。
也正是看清楚了事实,许多人认为帖木儿并不是大明的对手,加上常年受到欺压,才促成了许多部落加入大明,不过巴里黑地区的部落就不同了。
他们被帖木儿屠戮过,人人和帖木儿有仇,别说明军战斗力强悍,哪怕稍微弱于帖木儿汗国,他们也会奋力帮忙的。
听着远处传来,已经熟悉的枪炮声。
明军士兵果然又是两道弧线分开,绕过对方的主力,并不与对方的军队纠缠,而是选择了远距离的攻击,明军也有士兵被对方的弓箭射下马。
但更多的是对方的人被射的人仰马翻,成片的陷入混乱。
明军配合默契,动作迅速,在马背上重新装填,各军号声响起,旗帜挥动,从各什到各队,乃至各部,犹如一个整体。
再一次抵近放铳。
才两个回合,部落的骑兵们已经失去了秩序,各自为战起来。
“还不如我们呢。”
首领们看到对方的表现,露出了耻笑,见时机已到,果然,明军那边吹响了约定好的军号声,代表了联军出击,向部落骑兵们发起冲锋。
“哟呵。”
“呦吼。”
……
“喽喽喽喽……”
各色各样的怪叫声,上万名骑兵身后,扬起了滚滚烟尘。
此时部落的骑兵已经失去了阵型,无法发挥战斗力,军中的首领们大喊大叫,甚至扬起了鞭子,希望让士兵们赶紧恢复。
可犹如汪洋里的孤舟,并无法抗拒大势。
兵败如山倒。
部落骑兵们出现了逃兵,逃兵带动更多的逃兵,犹如山塌一般,成片的崩溃,四面八方的逃窜,每个人都想跑到前面。
“嗖嗖嗖。”
联军骑兵们拉弓射箭,从背后射杀了一个又一个。
许多来不及逃跑的,又不愿意战死,大量的人开始跪地投降,希望能求得活路。
对于投降的人,明军并没有杀害。
联军也没有痛下杀手。
天将军很大方。
人口都会送给他们,在联军各首领们的眼中,这些人都是他们的财富,所以联军首领们非常的卖力,不希望放走每一个人。
明军结束了战斗就开始了休整。
联军的首领们,不需要火真的吩咐,早就娴熟的去追击溃兵们。
这样的胜利多了,明军的身影在他们的内心,也已经不可动摇了起来,谁都知道得罪明军的下场,因为这支军队战无不胜。
至少他们的眼里是这样的。
还没有看到过明军打败仗,所以没有任何一个首领,敢违背明军将领的吩咐。
朱棣从后面传来来命令。
他已经知道前线的处境,并催促运送大炮的队伍。
不久。
各部的首领们被召集了起来。
远处。
是撒马尔罕都城的影子,这座以往高不可攀,无人敢靠近的城池,已经在首领们心中,失去了往日的地位,他们认定了明军。
“我军的攻戎炮,还有半个月就可抵达,抵达的那天,就是此城被破的时候。”
年轻的朱高煦,当着众人的面自信的说道。
上百位大大小小的首领们,围坐在周边,人们知道眼前的年轻人身份高贵,是皇帝陛下的次子,没有人敢为违逆他,朱能都没有这么大的威信。
哪怕是朱能带着许多首领一路走来。
“明军必胜!”
有首领大声说道,周围的人们纷纷附和。
现场的气氛很好。
朱高煦满意的说道:“撒马尔罕都城,是明军的战利品,任何人不得插手。”
随着朱高煦的话,现场安静了下来。
众人忍不住互相看去,难道明军要吃独食?
“巴里黑地区的所有城池,是你们的。”
“根据各自的战功,你们将会成为大明所封的世袭宣慰使,也就是当地的城主。”朱高煦解释了一番,大明的宣慰司制度。
首领们分为三部分。
一部分是哈实哈儿地区的,还有一部分是巴里黑地区的,然后是最少的,也是最近才归附的部落。
朱能张辅等人商议后,经过朱棣的同意,决定了日后分配。
目前的局势。
根据打探的消失,帖木儿大军的前锋,才抵达加兹温,哪怕得知都城被围,也是赶不回来的。
这也是历史上帖木儿在西征结束,返回都城前,对大明十分恭敬的原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