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的部落主动加入,随着朱能荡平一切。
朱能也很大方。
所有的人口他一个不要,全部分给了跟随他打仗的部落,缴获的物资也是五五开,朱能只需要军队的补给,不贪图其他的利益。
这般大方的将军,谁又不爱他呢。
人们亲切的称呼朱能为天将军。
短短的两三个月,朱能领着数千兵作战千里,手里的人马却越打越多,剿灭了所有不服的部落,越来越多的首领前去拜见朱棣。
……
先锋大将王真已经抵达俺的干,在俺的干为大本营的到来打下根基。
各部的物资和军队,也在源源不断开赴俺的干。
阿拉木图将会成为内地物资运输到前线的中转站,而俺的干则会成为西征大军的粮草大本营。
金忠月余未见朱棣,亲自押送物资前来禀告诸事。
一路上热闹非凡。
亦力把里许久没有这么繁华过了,仔细算来,还要在千年前的唐朝时期,亦力把里各地和大唐贸易,经济兴盛,人口富足,才有如此的景象。
那时候的亦力把里国家虽然也多,但各自并不兴讨伐,不像如今你方唱罢我登场。
“稳定才是一切啊。”
金忠感叹道。
只有具备了稳定,才能发展生产,有了生产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从而促进商业的兴盛,最终带来社会的富裕和文明。
还有朱高炽的亲笔信。
信中告诉朱棣由他决定打不打,朱棣忍不住笑了笑,他早就打了,还需要儿子来教他不成,朱能的捷报也已经接连传来。
要是等儿子的主意再来做出决定,黄花菜都凉了。
不过说起朱能,朱棣忍不住笑骂道:“这家伙做事,越来越特立独行。”
如此的作战方式,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朱能是蒙古人呢,不过就算如此,总算还是比较文明,没有兴屠戮。
“也算是以战养战,不过呢,朱能总兵也没有把事情做绝。”
金忠跟着笑道。
朱能的战事,为大军开了个好头。
后方的物资稳定,也让大军放心,一切看起来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既然朱能总兵收拢了那么多人,浪费了也很可惜,但是跟随我们作战的话,我们还要承担物资,又得不偿失,臣有个提议。”
“你说说看。”
朱棣好奇的问道。
“帖木儿汗国太大了,就算打败了对方,也很难直接治理,不如利用这些人。”
金忠根据朱能打下的局面,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我们的作战计划,是首先拿下撒马尔罕,也就是帖木儿的老家,也是帖木儿汗国最稳定的地区,断了帖木儿的根基。”
“然后大军一路向西,止步于布哈拉,坐等帖木儿大军,以逸待劳,首先力求消灭帖木儿和他的主力军队,最后图谋土地。”
“陛下请看。”
金忠指向舆图上,撒马尔罕南部千里之外的喀布尔、白沙瓦地区,说道:“这些地方,可以诱惑哈实哈儿各地的首领去攻打,打下来的土地给他们治理,封他们为当地的国王,归属于大明藩国。”
“约定向大明的税赋,以及其余方面的要求,大明则给予他们保护。”
朱棣沉吟。
金忠的想法的确不错。
大明最大的短板是人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北平行省和应天府,以及浙江行省,乃至金州地区,上海县,广东沿岸地区,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人力缺口。
特别是铁道以及大基建的工程计划,围产兴起的产业链,犹如无底洞般的吸收人力。
南下仍然是朝廷的主流想法。
利字当头而已。
那么如何真正的治理中亚,乃至西亚,成为了战争之外的最大难题。
宗藩体系。
认可当地的国王们,让他们尊大明为宗主国,归服王化,学习儒家,受文明教化,稳定地方,互相通商,通过移民来加强大明的影响力。
二十年后,又会是别样的光景。
反之。
就算打败了帖木儿,大明需要迁移多少人口,才能真正的治理地方。
想要恢复亦力把里的生产,都需要要移民上百万人口,何况偌大的中亚与西亚,难道从国内移民千万人口?大明当下暂时付不出这样的代价。
“成立都护府,承认当地国王,分封为大明藩国。”
朱棣采纳了金忠的意见。
十年二十年后在中亚西亚的治理,就是老大朱高炽的责任,现在的自己负责打下来,并且加强大明的影响力,为未来提供条件。
第六百一十二章 啧啧称奇的征途
沙迷查干王子在朱棣的军营里,表现的十分恭敬。
他一直希望大明能像以前那般的大方。
例如前哈密王。
明朝建立之初,西北地区并不归服,屡次入侵边境,宋晟老将军多次打败对方,并且收复了哈密,可当时的哈密,因为多年的分裂,残酷的统治,当地的汉人已经极其的稀少。
因地制宜,朱元璋在哈密设安定卫、阿端卫等当地的土官,拉拢了大批势力,渐渐对哈密形成了包围,以势压人,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有了安克帖木儿的主动归顺。
朱元璋考虑当地的局势,同意了安克帖木儿的请求,允许了安克的帖木儿回到哈密城,并封他为忠顺王,保障了哈密地区的和平。
一直到瓦剌分裂的大汗鬼力赤毒杀了忠顺王,然后率兵入侵哈密。
最后朱高炽根据形势,让朱棣出兵打败了鬼力赤,一举光复了哈密和东察合台。
作为东察合台汗国大汗的儿子,沙迷查干内心是希望大明能像以前那般,允许他回到东察合台,按照哈密王的前例,同样封忠顺王类的名号,由他代管东察合台。
有这样的误会,因为他对大明还不是很熟悉。
大明既然把东察合台汗国改制为都司,就说明了一切。
此人的诉求,朱棣心中明了,但朱棣无法答应此人,可此人的重要性很大,对于帖木儿的西征,还需要此人出力联络内外。
金忠做足了准备。
“其中的关系很复杂,原东察合台汗国战乱太激烈,太长久,导致外人很难分清楚他们的情况。”
为了搞清楚各地的局势,金忠身为兵部尚书,这些年从各种渠道了解东察合台汗国,以及西察合台汗国,下了很大的力气。
“太久远的事情不提,哈马儿丁在也里牙思火者死后,发动叛乱,并屠杀了许多黄金家族,自立为东察合台可汗,此时统一了西察合台汗国的帖木儿也开始频繁东侵。”
“帖木儿还东侵过?”
朱棣一脸的好奇,“既然选择东侵,以他的实力和能力,应该能吞并东察合台才对啊。”
虽然要和对方交战,可帖木儿此人的武功,朱棣还是认可的,起于微末,能有如今的成就,已经非同一般了。
“正如陛下所见。”
金忠指了指周边的荒芜,“以战养战的根基是能劫掠到物资,这里的贫瘠,让帖木儿很快就放弃了,所以改为西征。”
朱棣理解的点点头。
亦力把里偌大的南部地区,才十余万人口,已经说明了一切。
“不过帖木儿虽然离开了东察合台,可哈马儿丁却也被帖木儿打败,最后不知所踪,如此的局势下,哈马儿丁的侄子忽歹达,因为自身威望不足,所以推出了黑的儿火者,也就是也里牙思火者的弟弟成为大汗,间接控制东察合台。”
这么一说。
朱棣恍然大悟。
为何黑的儿火者和他的儿子沙迷查干都主动归附大明,又为何敌对帖木儿。
外有大敌,内有权臣。
如今黑的儿火者死了,忽歹达也被大明俘虏,沙迷查干在自己的帐内,这些历史纷争也该烟消云散。
“沙迷查干的心结,你觉得怎么处理才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