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东北最初的辽东都司和奴儿干都司一样。
东察合台都司,也就是安西都司,一切供应来自西域行省和亦力把里行省。
伊宁河谷为主要产粮区。
然后是西域行省的哈密周边一带,以及河西走廊,兰州一带生产粮食,保障当地百姓的所需,移民了数十万人口,几年下来有了些积蓄。
靠着棉花贸易,西域行省的经济发展的不慢。
“整个地区的百姓才百万人口,如果安西都司打起仗来,至少要调动三十万大军,靠当地绝对是无法供养的。”
张辅感觉到了压力。
铁道的确减轻了运输的负担,可亦力把里行省和安西都司与内地不一样啊。
大军所要的物资,还需要民夫们来承担。
从委鲁母到俺的干,数千里的路程,为了保障大军的供应,至少需要数十万的民夫。
难怪皇太孙殿下不太愿意与帖木儿交战。
这与当初收复哈密和亦力把里是不一样的。
看着俺的干以东的山脉,张辅忍不住想,有时候以战养战,在军事上的确是一种有利的手段,可惜,听皇太孙殿下的意思,能抢的早被帖木儿抢了。
抢完了就吃,吃完了再抢,如果不是没有地方抢了,人家也不敢硬着头皮来大明。
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明的定海神针
“如果与帖木儿开战,几十万的军民调动,必须要依靠西域行省为大后方,委鲁母只能成为中转站,我们才大有可为。”
蒋贵兴奋的说道。
大明太大了。
大到了让人望尘莫及的地步,和别的地区不一样。
草原和大漠也很大。
可大明是有城池和人口的,而不是荒漠和无人区,又或者大片的土地上,只生活了很少的人口。
从一个村庄到一个村庄,一个县城到一个县城,一个州府到一个州府,大明之大,文明之辉煌,远超过人们的想象。
“这个机会可不能错过了。”
“最苦的是塞南行省,根本捞不到仗打,每年两次的大拉练,空费力气而已,捞不到战功。”
“辽东行省也不行了,那里也捞不到战机,这两年国家的精力放在西南,多少将领靠着收复交趾之功,我们连根毛都没有。”
任礼满口的抱怨。
名字虽然带个礼,可说起话来,却是几人中最粗口的。
“以后大致就是这样了,哪边有战事,哪边就能捞到战功,我们比不起京营啊。”
京营的待遇和边军的待遇是一样的。
但是边军的将士们,都热衷于参加京营的选拔,成为京城的将士。
“只有在京营的将士们,才不会错过任何一方的战功,我们却只能守着一方,前程如何比得上对方呢。”
前番朝廷的勋爵颁发,京营将士就拿走了一半,其余各地分一半。
“必然的。”
“总不能南方有了战事,把我们这里的将士,途径万里的调去南方吧?虽然有了火车的便利,可水土不服就能要人命。”
“而且南方与北方环境大为不同,作战方式也不同。”
“那京营为何可以?”
“京营的士兵来自大江南北,居中调度,适应了呗。”
几人你一言我一言。
张辅奉旨来到西域,当地的将士们闻到了战争的味道,不但没有畏惧,反而各个摩拳擦掌。
新一代的将领们,嗷嗷叫的想要拿到军功。
……
张辅带来了六千兵。
分别由刘真和火真带领,安置好军队,营房中,刘真和火真来到张辅处。
白日里,张辅和当地的官员武将见过面,打了招呼。
“当地的军心高涨啊。”
刘真笑道。
不少的将领来和他打招呼,询问关于战事的情况,是不是要打仗了。
都是军中的儿郎,自己的同袍,军事上的准备,瞒不过他们的眼睛,各个都想要独占鳌头,所以刘真忍不住感慨。
“比起圣人制定的勋贵体系,皇太孙殿下重新改革的勋贵体系,让京城很多勋贵不太满意,可没想到地方上,却人人翘首以盼。”
“那当然了。”
“老勋贵们吃饱了,胃口也大,小鱼小虾无法让他们产生兴趣,可边地的将领们不同,他们是饿狼,什么都能吃。”
火真爽朗的说道。
他带着的两千蒙古骑士,没有参加收复交趾的战争,同样什么也没有捞到。
“我得向皇太孙殿下写封信。”
张辅平静的说道。
“怎么了?这么快。”刘真一脸的纳闷,他们才刚到西域行省而已,怎么就有事情上奏了呢。
“边地的将士求战心切是好事,可过之不及,不加以管制的话,说不定有胆子大的,敢亲启战端,伤害大明的利益。”
“张帅多心了,当下没有人敢如此吧。”刘真笑道。
“你们不懂啊。”
张辅叹了口气。
西北的战事,皇太孙和朝廷是不希望发生的,他们也只是来提前防备。
皇太孙再次派了使团,已经说明了皇太孙的心意,以安抚帖木儿为主,而不是逼迫对方翻脸。
如果消息传开,又或者西北的将领们知道实情,恐怕多数人都失望。
正如火真所言。
太多的将领没有吃饱。
皇太孙殿下改制的勋贵,权利虽然小了不少,可也是实打实的勋贵体系,最低的男爵也能保障三代人的爵位,百年的传承。
人总是想要奋斗的。
百姓希望发财做官,将领们同样希望成为勋贵。
大明的武力强盛,催发了将士们的野望。
可朝廷治理的方向,还是希望开拓东南,而不是西北,总不能被地方将领牵着走,又或者破坏大明的国策,让大明临时改变计划。
此时。
贵州。
大山连着大山。
“阿祖,你要去京城了吗。”
院内。
女童跟在老人的身后,老人穿着短衫,左手提着鱼篓,右手提着渔网,仿佛一名普通的渔夫,身后却跟随两名精壮的汉子。
“是啊,你在家乖乖的,等阿爷从京城回来,给你带好玩的回来。”
“阿祖。”
“你带我一起去嘛。”
“哈哈哈。”
“不行啊。”
老人笑道。
身后的汉子们看着家里的小姐向爷爷撒娇,也忍不住露出笑脸。
“将军。”
“将军。”
“父亲。”
进屋后,几名大人围了过来,其中一人看了眼小女孩,小女孩才嘟着嘴,不开心的离开,知道父亲要和爷爷商量大事。
“太子殿下突然召父亲回京城述职,难道有人弹劾父亲吗?”
老人的儿子担忧道。
父亲坐镇贵州二十年,是不是朝廷猜忌起父亲了,中年人一脸的担忧。
“顾公不能离开。”
“大家都服气顾公,朝廷不能识人不明,我建议我们联名向朝廷上疏,求朝廷留下顾公。”
“对。”
两名土司打扮的人说道。
“胡闹。”
老人突然喝了一声。
无论是汉官还是土官,皆安静了下来,可见老人的威望。
“我是朝廷的官,无论去哪里,自当遵从朝廷调度,尔等如何能自专,多年来的教导,难道你们都没有听进心里去。”
众人无言。
“顾公,你对我们贵州的恩情,永世难忘啊。”
土司满脸的不舍,感动的说道。
人非无情。
老人也动容起来。
贵州太穷了。
在籍的人口才十几万而已,把贵州设行省,朝廷的争议很大,最后还是皇太孙殿下拍板,把贵州升格为行省,享受到了朝廷的各项资源。
贵州比云南在籍人口都少,云南还有二十六万呢。
“朝廷这些年来变化很大,老夫也需要去一趟朝廷,禀告贵州的事宜,贵州太穷了,而隔壁云南都开始了大发展,想要让百姓们富裕起来,朝廷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