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种就种好地。
“自从去年告知暹罗宣慰司,让他们结束对素可泰地区的压迫,今年以来不太听话。”解缙受到了杨士奇的公文,在朝廷上说道。
“暹罗觉得自己的吃亏了,缅甸觉得自己是霸主了,都有自己的心思。”
朱高炽笑道。
安南小霸王没有了,其他的地区觉得自己可以取而代之。
老挝不行,很乖很听话。
至于西边的那些宣慰司是新归附的,目前大明的影响力并不高,属于可有可无的存在,朱高炽也没计划今年就对他们动刀子。
“木邦宣慰司也不听话,云南西南部的土司和木邦宣慰司一下子打,一下子和好,还有那八百大甸宣慰司。总体上来说,这些地区还缺乏王化,可我不想等太久。”
朱高炽已经感觉到了帖木儿帝国的蠢蠢欲动。
陈诚是他派去的使者。
至今没有音讯,朱高炽不会不管。
第五百八十七章 只为了生孩子的军户
朱棣整编了六十万海陆大军。
南征北战,如此的功业和威望,放在旁人身上,哪怕是朱高炽都得坐立难安,可谁让朱棣是自己的老子呢。
这就不同了。
朱高炽不需要耗费精力去防备什么,大明的力气可以往一处使,可劲的造。
没有比朱棣更好使用的人。
用的放心。
任何方面都如此。
结束了文华殿的商议,盛庸和铁铉被小黄门引进来,见到朱高炽连忙行礼。
“请坐。”
朱高炽很温和。
盛庸和铁铉也低着脑袋。
当年皇太孙殿下还是燕世子的时候,他们二人被调去山东,防备燕世子,没想到今日会成为下臣,只能感叹老天弄人。
“军中对我的意见很大?”
“不敢。”
“没有人对皇太孙殿下有意见。”
盛庸和铁铉两人急忙说道。
朱高炽微微露出笑容。
有人说他这个皇太孙殿下当的小气,比祖父和自己的老子都要小气,生怕让下面的人多分点。
“能像你们二人愿意去宣慰司的勋爵很少啊,你们说一说,为何愿意去啊。”
朱高炽好奇的问道。
新的功勋体系出来后,得到的反馈并不好,至少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宣慰司,正如朱高炽当初担忧的,贫瘠的地方,谁愿意去呢。
后世农村已经那般的便利了,结果是农村只剩下老人,并且老人也越来越少。
到处都是空房子。
更不提当下。
去了宣慰司,等于同文明的社会完全告别了。
报纸看不到,书籍也很少。
酒楼,集会,庙会,活动,赛事等等都将看不到,面对的是一成不变的荒凉和荒芜。
“我们担忧富裕的环境里,子弟们不成器,所以想着在宣慰司这些地方,虽然贫苦一些,可是更为锻炼人。”盛庸一脸的诚实。
朱高炽闻言,内心有些高兴。
先军政治总算带来了一丝好的风气。
在生产力没有根本的变化下,保持野蛮的体魄是很有必要的。
到了后世的科技水平,机器人能代替人力,人们只需要操作控制台,对着屏幕就能在战场上大杀四方,朱高炽觉得三百年内,大明都达不到这个水平。
因为大一统的环境,人们过得安逸了。
社会就是这么复杂。
无法让人安逸下来,因为社会的本质就是竞争。
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竞争,社会与社会之间的竞争。
可是当物资文明高度发达的时候,注定了人们贪图安逸。
中华文明的对手不是别人,最大的对手永远是自己,因为几千年来,先民们代代打下来的根基,注定了底蕴在此,几百年的衰败,还不够彻底让中华文明沉沦下去。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你们二人能懂这个大道理,我可以肯定的说,你们二人的家族,未来必定会昌盛。”
盛庸和铁铉露出了笑容。
前事已过,展望未来。
他们二人当下虽不敢比肩北平系将领,不过到底随太子殿下打过仗,又有圣人活着,他们不觉得自己会差过北平系的将领们。
“所以还是我给的少了,因此多数的勋贵们不愿意去宣慰司,又或者他们放不下内地的繁华。”朱高炽笑道。
“人各有志。”
铁铉回道。
“说的好,既然如此,我也不强求。”
朱高炽点点头。
给多少才算多,今日宣慰司给多了,他日新大陆怎么办,难道各个封王不成。
合着自己费尽力气开拓的土地,就是为了给勋贵们的?
他要的是大明百姓的新大陆,而不是勋贵们的新大陆,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说个不好听的。
喂撑了勋贵们,谁还愿意继续奋斗。
再说。
大明的国力,又不是只靠勋贵们,那些学者,官员,读书人,老百姓,士兵们谁不在出力卖命,蛋糕也要分给他们。
“勋贵们不愿意去,我就让百姓们去了。”
朱高炽笑道。
勋贵们认为给的少,不愿意去宣慰司当实封的领主,那就让内地的百姓去宣慰司当庄园主,同样给予他们武力的支持,允许他们招募私兵。
“工贼”嘛。
百姓们要的少。
……
北平行省。
大片井区,又出现一处红轿子,人们张灯结彩,两层楼的楼房前,一地的鞭炮纸屑。
说来也好笑。
红轿子在周围转了一圈,又绕了回来。
原来是隔壁结亲。
两家人只有一墙之隔。
十八岁的王大炳,当初带着伙伴们杀狼的少年,穿着新郎官的衣裳,骑在马背上笑呵呵的见人就拱手,轿子里坐的是喜妹。
两位青梅竹马的男女,有情人终成眷属。
“如果不是大炳要去军队了,我可不会这么轻易把女儿嫁给你。”
“那是那是。”
亲家翁热情的倒酒。
“王大炳这小子从小就调皮,不过是我们看着长大的,本事没的说,去了军队要不了几年就能升起来,以后说不定是我们这片最大的将军。”
邻居笑呵呵的说道。
“诶。”
“你们太抬举他了。”
老父推诿道。
“他可是从小说要当将军的,读过书,从小骑马长大,会拉弓射箭,火器也玩得好,胆子大,贼精贼精,是片区的孩子头,会指挥人咧,放在往年我们那时候,也是军队中抢手的好苗子。”
“现在不同了啊。”
“现在的兵源素质,哪里是以前可以比的,竞争比我们那会大多了。”有人说道。
众人你一言我一言。
“噼里啪啦。”
隔壁的片区,同样传来了鞭炮声。
孩子们长大了。
新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漫山遍野的野孩子们无法无天,在片井里称王称霸。
逃学,剐青蛙,捉蜻蜓,下水捉鱼,猎兔子,追公鹿,设陷阱……让大人们头疼无比,孩子们越来越难管了。
“老周头。”
“听说你又和你家的高丽女佣生了个崽,气的你媳妇回娘家去了?”
“管她的。”
一名老汉无所谓的说道。
“小心啊。”
“怎么?”
“她要是去卫所里告状,说你违法使用女工,你要罚款的。”
“哈。”
老汉忍不住笑大笑:“罚我的钱,不也是她的钱,她疯了才去告状。”
北平行省近水楼台先得月。
放开了女佣用工制度后,同时也出台了一些列的人权条例,例如不得违背女佣的意愿,与女佣发生关系,生下孩子等,不但会坐牢,还会罚款。
可这些条例大不过现实。
军户们的生活条件,在高丽哪怕是倭国,属于地主般的存在,更不用提军户们还是女工们的雇主。
女工们千里迢迢来到陌生的土地,哪里有抗拒的能力,别说她们会抗拒,主动的都不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