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琉球王国是一样的道理。
琉球王国不提小的势力,主要有三大势力,分别是山北、中山、山南。
早在洪武五年,中山王最先入贡,向大明称臣,因此被封为琉球国王,获得了最大的好处。
洪武六年。
山北王和山南王一同进贡。
此时山南王和中山王联合与势力最大的山北王争斗,互相攻伐,朱元璋派了太监去琉球王国,下令三王不得再生兵戈,一同入贡,然后才赐予了山南王、北山王的封号。
这就是大琉球国和小琉球国的来历。
大明认定了琉球国三王,周边的小部落纷纷归顺三王,例如宫古岛酋长与那霸势头丰归顺中山,不久,八重山酋长也前来拜见中山王,奠定了中山王的势力范围。
东南亚也是如此。
因为明朝的册封,获得了最大金主的支持,给了各宣慰使大忙。
当然了。
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守得住。
例如西北的哈密王安克帖木儿,完全属于自己无能,竟然被瓦剌分裂出来的首领鬼力赤汗下毒毒杀,不但害了自己,也让哈密失去了稳定,战事激烈,当地百姓民不聊生。
大明的朝贡宗藩体系,以及内附土司的政策,属于双方都享受好处,双赢的方式。
哪怕大明国力陷入衰败。
朵甘都司和乌斯藏都司,乃至其余的都司等,仍然坚守大明的旗号,保持了两百余年的稳定。
后世不少有心人的带动下,许多人嘲讽大明的册封是个笑话,属于大明自卖自夸而已,实际上大明的册封是很值钱,意义非常大,否则也不会当大明都亡国了,不少的土司,竟仍然保存大明的册封,一直保存到了后世。
大明亡国了,还保存几百年,完好无损,可不是轻松的事。
因此朱棣的强硬,虽然让很多宣慰司内心不爽,可也没有人舍弃。
这些宣慰使是比以往军阀性子更强的存在。
他们有自己的军队,更重要的是部族,他们有自己的部族,这一点超过了普通的军阀,所以不能轻易的对待。
“可是我们与朝廷的距离太远,一来一回只怕误了事情。”
缅甸宣慰使的使者带头说道。
所有的宣慰司中,缅甸是势力最大的一支。
东南亚东边的小霸王是安南,那么西边的小霸王就是缅甸。
至于后世的泰国,现在还没有成型,刚刚兴起的暹罗,也是大明朱元璋所封的国号,要到十八世纪,祖籍广东的郑信,统一暹罗,打败缅甸入侵,南征北战,奠定了后世泰国的疆土。
朱棣盯着缅甸宣慰司的使者。
那使者不敢再狡辩,众目睽睽之下低下了头。
和朱元璋不同,朱棣一直在打仗,更喜欢用军事手段,而不是缓慢的政治手段。
洪武二十五年前。
主要功绩收复东北。
洪武二十五年后。
收复塞南和塞北,在哈密和亦力把里打败瓦剌的入侵,施行三司制度,灭东察合台汗国,收复交趾。
这位雄主的面前,哪怕是缅甸宣慰司的使者也不敢抵抗。
太吓人了。
“朵甘都司,乌斯藏都司各地,响应朝廷的号召,自发修建驿站道路,保持各地的交通,尔等也当如此,一年之内,各宣慰司的驿站道路要修建起来。”
朱棣说着旧事。
朱元璋的功劳。
当初朵甘都司和乌斯藏建立,各法王和土司向大明称臣纳税,就开始修通驿站,保持双方的交流。
一年的时间。
众人面面相觑。
“回禀太子殿下,一年的时间,是不是太短了。”刀线歹硬着头皮说道,他好不容易平定了窜入老挝境内的交趾叛军,可谓是元气大伤。
历史上是明军入老挝平定的。
如今朱棣只让刀线歹自己负责。
“用一年的时间,只组织起驿站而已,算什么难事?还是你们各司承担不了责任?”
朱棣强硬无比。
“如果觉得自己不行的,现在答复孤,孤派人去为你们修。”
请神容易送神难。
如此强势的大明,众宣慰使和使者都不敢拒绝,更不敢试试太子所言他派人来修之事。
“以往各宣慰司自己经常动兵戈,甚至与云南土司发生兵戈的事情,前事不追究,以后各地再有私自兴兵者,朝廷必然重处,勿谓言之不预也。”
大明的势力延伸到了东南亚,这就是朱棣的底气。
要不了几年,当交趾能为大军提供物资后,所有的宣慰司更加的不敢跳脚。
这次的召见。
许多宣慰司苦不堪言,并不是想象中的美好。
“朝廷对我们的态度,变得严格了起来,不再向以往般的放任。”回去后的刀线歹,向自己的弟弟抱怨道。
“今时不同往日。”
刀图里带着五百土兵,协助大明打过仗,深知局势变了。
“以前朝廷离我们远,当然是天高皇帝远了,如今就在我们隔壁。”
“以后怎么办才好。”
“自然是心向中华。”
刀线歹看着自己的弟弟刀图里,这位老弟呆在交州像变了个人,开始下力气学中国话,写中国字。
连安南都被平了,西边的缅甸都老实起来,他们小小的老挝,还是不要出头的好。
第五百八十章 土司宣慰司藩国内外三层体系
交州。
云南部分土司,广西土司,贵州部分土司,各宣慰司,还有赶来的占城国王,暹罗王国使者,真腊王国使者,陪同大明太子朱棣,检阅大明军队。
上万新军集结于校场。
从卫所野战军中脱胎出来的新军,可谓是从战火中一直磨练,如今加上新的社会风气和制度,配备新式装备,乃至于高强度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
“威。”
“威。”
守备齐声喊道,随后各小营,哨官带着自己的同袍们齐声呐喊。
大明的旗帜高高的飘扬。
“大明无敌。”
“必胜!”
“必胜!”
刚刚从前线战场下结束了战争的新军士兵们,满身还在散发杀气,犹如才从高速公路下车,速度不知不觉就飚到了一百多迈,还需要时间才能安抚他们的心灵。
从燕王到太子。
带领他们南征北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杀!”
“杀!”
方阵。
士兵们举着刺刀,在队长们的带领下,进行刺杀演练,仿佛真的在杀敌。
“哗啦啦。”
方阵整齐一直的专项。
全军由东向西,改变刺杀方向,没有一人出错。
高台上。
朱棣的披风飘荡,穿着礼甲的朱棣,威武且庄严,没有人敢打量他,所有的土知府,土知州,宣慰使,使者等等,全神贯注的看着大明新军,第一次见到传说中,鼎鼎的大名的明军。
“轰隆隆。”
上百门大炮,闪发出耀眼的光芒,随后巨大的炮火声,让每个人的脚底发麻,耳边震耳欲聋,仿佛地动山摇。
“冲啊。”
三千名演练士兵,发起了百米冲刺。
“轰隆隆。”
手榴弹开道。
刺刀随后。
设立的木靶全部摧毁的一干二净。
人们仿佛看到了大明军队是如何摧毁交趾叛军的,这个东南亚一霸,彻底的荡平,取而代之的是大明的旗帜。
“这……”
广西思明府土知府黄广成,长大了嘴巴合不拢嘴。
他之前向朝廷禀告,前安南入侵的土地,原本属于云南,本想接着大明的力气,威逼安南让出他们控制的土地,增强自己的势力范围。
如今安南变成了交趾。
那些地区重新回到了广西,可朝廷派了流官治理。
他们这些原本是边地的土官,被交趾和广西中部地区包围了起来,变成了内地,黄广成深知不妙。
可是大明的一场场干净利落的胜利,让他没有想法,如今被点名来交趾,参加检阅军队,现在看到的景象,让他更加没有了想法,头脑里一片空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