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的安南之战,新军要发挥以往的作风,南方军也要当做主力,通过一场战争来磨合双方。
提拔出大量优秀的南方军将领,为日后的整改打下基础。
如此复杂的形势,张辅觉得整个北平系将领中,有资历和能力促成此事的,除了朱能之外,就只有自己。
因为大军的指挥权,绝对不会交给北平系以外的将领,这也是矛盾的所在之一。
见到张辅的姿态,朱棣很欣慰。
整个北平系的将领中,老派的将领要么是年龄大了,要么是大局观不足。
比如陈亨、房宽等人。
他们虽然忠心,可是大局观不够,不足以担负重任,唯独朱能和张辅,这两人让朱棣非常的满意,挑不出毛病。
朱能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这个优点是很难得的。
而张辅所具备的全局观,以及本身的才能,合起来同样是难得的优点。
这两个人又年轻,彻底培养出来后,将会是老大在军队中的左膀右臂。
哪怕自己不在了的那天,任何势力也无法威胁老大。
老大在治理国家方面没有问题,唯独军事上,朱棣发现了老大的短板。
朱棣要为老大留下一套,忠心耿耿,且能打胜仗的军事体系。
此时。
朱高煦派人询问了朱能的病情,一边考虑派军攻打镇夷县,打通南下谅江府的要道。
虽然父王紧急派来人,告诫自己不得轻率大军,朱高煦收到军令后,放弃了表现自己一番的想法。
不过收复要道,为日后南下做准备还是有必要的。
安南的天气,实在不适合行军。
更不适合野外驻扎。
毒虫蚊蚁,样样能要人命,更有气候多变,前几日湿热难耐,如今又早晚寒冷,白日炎热。
自己都受不了,何况下面的士兵们,不能早日结束战争,恐怕疾病率会越来越高。
提前打下通道,减少士兵们驻扎野外,至少能降低五成的患病率。
正当朱高煦和将领们商议的时候,外面的令兵赶来通报,本地的乡绅们联名来拜见高阳郡王。
朱高煦不敢怠慢,让人去请。
不久。
一大帮华族乡绅进来,纷纷向朱高煦行礼,朱高煦一脸的笑容。
“我大哥说大明与安南同宗,皆为一族,自当一体,本郡王入安南以来,才发现大哥所言不虚。”
朱高煦热情的笑道:“例如前方的镇夷县,也只有我华族才会取的地名了。”
“高阳郡王所言甚是。”
“不光有镇夷之名,还有归化州,宣化府,长安等名,因我等祖籍本是国内。”
高阳郡王听闻后,大感欣慰。
“我父王与大哥再三强调,大明军队在安南各地,军纪约束,不妄杀,不劫掠,对地方秋毫无犯,如果各位又被冒犯之处,尽可找本郡王告状。”
听到后朱高煦的话,众人纷纷笑着点头。
“郡王小心,黎氏父子有奸计在前,埋伏了大军,就等着郡王钻进去呢。”
一名乡绅透露道。
朱高煦不以为意的问道:“谁是主将?”
“黎贼的长子早已从西北悄悄返回,集结了至少十万大军。”
朱高煦怔了怔。
整个西北都不要了?
忍不住看向帐内的舆图,朱高煦不禁冒起了冷汗。
民心。
朱高煦当下懂了民心有多么重要,难怪大哥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不是自己被父亲和大哥耳提面命,拉拢住了心向大明的华族乡绅,恐怕自己后面还真不好说。
正是历史上的记载。
大军军纪严明,受当地百姓拥护,张辅得知前方有伏,将计就计,大破伏兵,一路收复到江北。
就古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环境,没有乡绅的组织,百姓们哪里知道谁好谁坏。
第五百五十五章 民心所向仁者无敌
朱高煦当即打消了其余的心思,老老实实等候后方军队的带来,以至张辅抵达。
大明在安南有人心,明军入安南后,对地方秋毫无犯,保障了当地华族们的利益。
越来越多的情报,源源不断的送到了明军手中。
“民心的威力,谁也无法小瞧。”
张辅感叹道,忍不住看向朱高煦:“幸亏高阳郡王没有莽撞,陷入黎贼的埋伏。”
如果真的被黎贼得逞,张辅想想都觉得心慌。
“是啊。”
“按道理,我们本该如瞎子般,黎贼知己知彼,如今调换了,他们被蒙在鼓里,我们却了然形势。”
张辅盯着舆图。
良久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吞下这十万军,我们在安南的形势将大势定矣。”
将计就计。
张辅立刻下令,大军出动,在芹站一带,命令鹰扬将军吕毅、黄中等领军把守山道,建立工事,要把埋伏在山中的安南军堵死在里头。
他则率领大军抵达昌江口,直奔安南军主力所在,首先围攻嘉林县,夺下安南军的补给点。
这一战,张辅动用了新军。
从后方整编后的新军,带上了新式火炮,整整炮轰了三日,让城墙上的守军不敢留在城墙。
大军围攻的第二日,各处的安南军就赶来支援。
张辅立刻顺势围点打援。
嘉林县成为了安南军必救的城池,而明军布好了阵势,等着安南军上来撞碎脑袋。
整整两日,在嘉林一带,安南军伤亡了数千人,被击溃了上万人,再也没有军队敢来支援。
见状。
张辅加强了攻城的力度,最后借助炸药包炸塌了城墙,半日的时间,拿下了嘉林城,缴获了粮草物资无数。
而西北地区的沐晟,并没有南下,而是选择东征,大片缺乏兵力的城市,望风而降,正好与张辅在嘉林汇合。
此时。
张辅手里已经有了高达十三万的兵力,立刻扑向了安南主力所在地市桥。
到了这一步,黎元澄已经知道自己的计划败露了。
“该死的叛徒。”
黎元澄没有了当初的镇定,破口大骂,恨不得亲自带军去屠戮了那些乡绅。
明军每一步都踩在了他的节点上,让他步步疲于应对。
对方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算的这么准,一次两次说得过去,三次四次绝对有问题了。
“云南那边的明军,虽然不是我们意料中的南下,但是我们的计划是没有问题的。”
帐内的士气低下。
黎元澄重拾了心情,鼓励的说道:“此战之败,不是败于我们实力不如人,而是被人出卖。”
众将领并没有反对。
他们太憋屈了,每一步都被敌人牵着走,他们毫无还手之力,从来没打过这么窝囊的仗。
“一城一地不在乎,失去整个北方也不要紧,只要我们还在,兵力还在,就还有机会夺回来。”
“反观明军,他们越是深入南下,他们后方的补给会更难,我们的机会还有很多。”
黎元澄稳住了军心,没有因为内心的愤怒和不服,选择继续和明军硬干,而是选择了退却。
竟然真的直接放弃了大片北方地区,但是带回去了八万大军。
在江口。
黎元澄烧毁了所有的船只。
“此人的魄力非常人也。”张辅抵达了大军,望着空无一人的大江,一艘船只也无,隔江感叹。
朱高煦久久无言。
他在想如果换做是自己,会不会有这么大的决心,更能不能压过心里的不服。
又想起了父亲的教诲。
作为军中主将,绝对不能被心情打败,始终保持冷静,顾全大局,做出对己方最有优势的布置。
“我在云南时,经常听到隔壁黎贼父子的名声。”沐晟心情很愉悦,畅快的说道。
他们沐家很尴尬。
特别是燕王成为了太子后,他们沐家在朝廷的关系,不但不能成为助力,反而成为了包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