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彩莲不高兴了。
朱高炽笑了笑。
郭彩莲没什么心机,心思都在脸上,又有一副好看的模样,让朱高炽很安心。
整日盘算已经很累,不希望回到了家里,还需要勾心斗角。
“夫君这些日子看起来不太开心。”郭彩莲关心的问道。
满眼里只有朱高炽的影子。
丈夫除了陪她们母子的时间少,在其他方面让人感动,郭彩莲的心思都在朱高炽身上,越发的欢喜。
朱高炽点点头。
“安南的事情让人头痛。”说话很随意,只是当做解压的习惯。
与别人说话要慎重,一个字尽量都不要错。
在郭彩莲这里却不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反正她也不在乎那些事情。
“安南不是我们的藩国吗,难道做出了不孝的举动。”郭彩莲好奇的问道。
朱高炽摇了摇头。
解释起来就要说许多话。
果然。
见到夫君没有想解释的模样,而本就不关心的郭彩莲,一点追问的迹象也没有。
见夫君实在不想说话,郭彩莲重新看向远处跑动的儿子。
朱高炽盘算着。
用他知道的信息,结合当下的形势,怎么用最小成本,最稳固的收复安南。
二弟的病重,给了朱高炽一个提醒。
有些事情不能太过想当然。
安南与北方的气候、地理环境是不一样的。
而且广西的铁道没有通车,从广西到安南,高山、丛林、沼泽、毒虫蚊蚁。
“棋子落下了,后面就看老天的安排吧。”
朱高炽喃喃道。
人算不如天算,再多的计划,有时候也要看事物发展变化,就像他没有料到朱高煦会重病。
内心忍不住的关心,对于两位拥戴自己的弟弟,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朱高炽又不是铁人,还是有不少感情的。
……
广西桂林。
靖江王府。
靖江王是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幼时父亲去世,被朱元璋收入宫中亲自养大。
洪武三年被封靖江王,洪武九年就藩。
在朱元璋的规划中,藩王带去大量的军户,充实汉人人口,稳固地方。
同样人算不如天算。
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燕王和楚王,这位靖江王是和秦王一样的人物,在藩国为非作歹。
洪武十三年被朱元璋召回,削去爵位贬为庶人,又罚去凤阳种地,希望能通过劳动改造他。
七年后,朱元璋认为改造成功,恢复了他的爵位,派去云南镇守,观看其作风。
结果让朱元璋失望,此人属于屡教不改。
因此朱元璋把他再次召回,囚禁于京城,洪武二十五年正月,也就是朱高炽到来大明的同年同月,此人在京城逝世。
他的嫡长子,历史上永乐六年就藩。
所以现在的靖江王府并没有主人。
朱高煦来到了桂林,入住了靖江王府。
由朱高炽所派的张辅、杨荣、王真等人,协助高阳郡王理广西军务,派遣使者入安南。
广西在籍人口有一百五十万人。
既然是在籍,肯定就是汉族人口为主,主要分布在广西中部与东部地区,少部分在广西西部,由流官治理;
广西西部的汉人,以军户为主,设立太平府、南宁府、庆远府等府州,然后下设思明府等,施行土流并治。
广西布政司左布政使不是别人,正是山东右布政使杨镛,外省最早接触朱高炽的高级官员,并且推动山东工业化发展。
因此升了一级,升迁至广西。
杨镛带着官员们,迎接了朱高煦的到来。
朱高煦很客气。
在他眼里,杨镛是自己人。
“大哥派你来广西,是要重用你的。”朱高煦一脸自傲的说道。
爷爷是皇帝,父亲是太子,亲大哥是皇太孙。
任是谁也会得意。
杨镛并没有小觑眼前的宗室。
“有人说是明升暗降,本郡王实话告诉你,以后的朝廷大佬,必定会有在边疆主政的资历。”
杨镛露出了笑容。
看来皇太孙的确对这位郡王很看重。
洪武朝最初的时候,朝廷大佬是朱元璋的亲信,后来逐渐形成了制度,开始需要具备在地方主政的经验。
如今的风气,是在富裕的地方上主政。
不过皇太孙殿下监国三年以来,不少人已经习惯了皇太孙的做法。
边地主政,并且卓有政绩的官员,会调入朝廷大用,人们都知道将会形成惯例。
“下官主政广西,不敢松懈,每日勤勉自己,上不敢辜负圣人朝廷,下不敢愧待黎民百姓。”
“甚好。”
朱高煦笑道。
过了几日,广西西部地区的土官,纷纷来到省府,拜见高阳郡王,并且上呈自己境内的事宜。
朱高煦根据张辅、杨荣、王真等人的建议,接待了各土官,以宽慰为主。
派来的官员,朱高炽都是精挑细选的。
杨荣是历史上的三杨之一,为人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
史称其“挥斤游刃,遇事立断。”
在北平被朱高炽培养了数年,有了更高的眼界。
张辅更不用提。
上马治军,下马治国。
而王真这位靖难功臣,有在金州组建林场的资历,早就锻炼了出来。
这几位都是全才。
杨镛对北平并不陌生,知道这几人的名声,立马猜到了皇太孙殿下,对于安南有大图谋。
安南的形势,除了军事之外,治理同样重要,而皇太孙派来的文武都是全才,并不难猜。
果然。
思明府土知府黄广成,单独被朱高煦召见。
黄广成很不客气。
他当着朱高煦的面,批评朝廷对于安南的态度太过软弱,放纵了安南,才有了安南敢肆虐思明府的举动。
“那些人畏威而不怀德,只有狠狠的教训他们,他们才好恭顺。”
听到胡广成的话,朱高煦有些不知道如何接。
顺着说,岂不是把他也算进去了?
胡广成当着自己的面,敢如此放肆批判朝廷,矛头指向皇爷爷,不也是没有恭敬之心。
“安南那边到底什么情况?”
张辅没有被黄广成牵着走,直接询问关键。
安南汉人人口极多。
但是因为历史久远,从秦汉到宋元,每个时期都有迁移过去的汉人,加上不同的居住环境,逐渐形成不同的族群,以华族为主。
而安南南部的占城,华族人口少,当地土著居多。
后来安南吞并了占城,加上西方殖民者的到来,采取血腥政策,几百年的去中国化,导致华族从统治阶级地位滑落。
这也是安南为何被大明收复,后来又反抗自立,却仍然向大明称臣的原因之一。
历史根源太深。
乃至当下仇视大明,安南的实际统治者黎季犛,当众宣称他的祖宗是浙江人,以拉拢华族的支持。
“黎季犛已经造反啦,他说要北伐我们大明。”
胡广成信誓旦旦的说道。
朱高煦听闻后,差点喷出来一口老茶,连忙放下茶杯,震惊的看着胡广成。
为了让大明出兵,真是什么话也敢说啊。
第五百四十一章 一封家信
“大哥的确想要收复安南,父王也有这方面的想法。”
送走了胡广成。
众人开始了商议。
通过与地方官,地方土官的沟通,众人对当下的局势,有了初步的认知。
“安南形势复杂,需要综合考虑,不能蛮干。”
张辅是卫所舍人出身,协助父亲治理过军队,后来又亲手组建北平的新式学校。
说话有股子书生气,可朱高煦没有轻视他。
一路来,此人的谈吐与见识,让朱高煦叹服,难怪大哥如此信任此人。
“安南有我们同族,需要收拢他们的心,团结他们,如此才能让安南彻底归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