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何况现在的大明。
太监静静的走了进来,告知内阁大臣们在门外等候召见。
“让他们进来吧,看来他们都知道了。”
朱元璋羞怒的说道。
听到这件事的第一反应,朱元璋并不是害怕,而是觉得丢人,有些恼羞成怒的意味。
内阁大臣们已经知道圣人也在文华殿,进来后先拜见了圣人,然后再拜见皇太孙。
解缙先开口,询问了此事,然后拜向圣人,诚恳的说道:“圣人安危关乎国家社稷,因此臣恳请圣人不要在微服私访,以免让宵小得逞。”
其余的内阁大臣纷纷劝诫。
他们认为圣人呆着皇城里,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
朱元璋更恼怒了。
他现在老了,权也放了,国事不管,还能干什么?好不容易才有个让他喜欢的爱好,否则他一天里就闲呆着不成。
“从洪武三十年就有了苗头。”
朱元璋恶狠狠的说道:“以为朕老了,就敢违逆朕。”
洪武三十年的事情,自然说的是南北榜案。
南北榜案,中考的全部是南方士子。
朱元璋让人查,没有查出证据,然后要求高龄老人刘三吾改名单,取几位北方人。
六三吾不改。
然后朱元璋命几位新进官场的官员去复查试卷,并作出了暗示。
其中洪武二十七年的状元张信,坚持不改,其余想要顺从圣人的官员,见状元如此态度,因此不敢改。
复试的结果就是维持原判。
然后朱元璋杀了张信,流放了刘三吾等官员,然后亲自下场,全部点了北方人,所以又被称为北榜。
根据刘三吾坚持不改的说法,北方因为前元治下,所以文教落后,因此文章不佳。
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
如今朱元璋旧事重提,可见他内心的愤怒有多深。
朱高炽没有说话。
有史以来。
从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到秦朝,秦汉到隋唐,隋唐到宋朝,乃至后世,是一部上层权力不断下放的历史。
所以朱高炽并不想通过杀戮来达成治国方针,而是用互相妥协的手段。
藩王和勋贵的世袭削弱。
文官和乡绅的权力削弱。
通过发展生产力进入工业社会,提升军民的组织性,增加军民的权力。
那么皇权当然也得要让步。
自己都不带头,怎么能指望别人遵守规则呢。
但是前提是建立在有效的秩序与规则上,形成良性的循环模式,如今有些人想要掀桌子。
朱高炽忍不住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太过“柔弱”了些。
解缙内心“咯噔”一下。
不光是解缙,其余的内阁大臣都是饱学之士,无论自身具备的知识储备量,还是对国家朝政的了解,都不是一般的人可比。
通过圣人的愤怒,还有皇太孙的态度,他们感觉到了一场危机。
当年的圣人好像又要回来了。
不能办成牵连大案。
解缙主动开口说道:“国家富强,百姓安宁,国泰民安,一些硕鼠罢了。”
胡广配合道:“可以下旨五城兵马司,锦衣卫联合督办此案,务必揪出元凶。”
文官竟然主动提出锦衣卫。
朱高炽忍不住想笑。
还是朱元璋的‘凶名’厉害,官员们比自己还要着急。
众人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冷笑道:“咱按照你们的想法,只给三个月,三个月的时间到了,咱就亲自来办。”
“臣等领旨。”
朱高炽也松了口气。
他也不愿意办成特大案件,更相信只是极少数的人。
南北铁道的通车,消息的传播很快,人员的流动也开始了高效,不至于从北到南往往需要几个月,乃至半年的时间。
根据皇太孙的调令,北平的朱高燧南下。
“大哥。”
朱高燧长大了,更加的深沉。
就差脸上写着特务两个字,在这个行业,朱高燧干的很开心,仿佛找到自己人生的志向。
“见过母妃了?”
“见过了。”
二弟和三弟都已成婚。
“大哥把弟弟从北平急招来,肯定有什么大案吧。”朱高燧急迫的问道。
北平太稳了,没有他的用武之地。
来到了比较陌生的南方,他已经急不可耐。
朱高炽笑着解释了一番。
“什么!”
“有人敢打皇爷爷的主意?”朱高燧惊讶的合不拢嘴。
皇爷爷那是什么人物。
办了许多的事情,什么人敢对抗过?
怎么突然有人敢这么大的胆子。
应该是自己吧。
朱高炽忍不住想到。
朱元璋老了,放权多年,人是健忘的,更是会猜测的。
太子远在万里之外。
皇太孙名不正言不顺,反而是最有利的时机。
只要圣人出了意外。
无论是广东的朱允炆,又或者其余的藩王,都具备号召力,至于打不打得赢。
在结果没有出来的时候,谁也不觉得自己会输。
“大哥,你要办到什么程度?”
朱高燧问出了关键。
朱高炽沉吟。
天下有多少对自己不满的人呢。
大户里面来算,十家至少有三四家是有的吧。
还是自己保守的猜测。
但不满归不满,难道就因为人家内心不满,所以要杀别人的全家不成。
朱高炽笑了笑:“参与的人一个不放,而没有参与的人,不能牵连无辜。”
朱高燧摇了摇头。
“大哥什么都好,就是你对下面的人太宽仁了。”
“时间是良药,能改变人们的想法。”
朱高炽没有在意。
正如天下之言,君为父。
既然为父,就不该仇视子女。
那么到了工业化社会,内阁制度的健全,错的就是内阁,君虽然不再是父,可君也不会在错了。
君代表民意,根据民意来惩治内阁。
可目前还没有彻底进入工业社会,那么自己这个君就还是父。
天下人的共识。
想要打造强盛的文明,就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前提是遵守人们的共识,而不是破坏诚信。
嘉靖为何不杀海瑞。
因为嘉靖认为自己是天下的君父。
乾隆为何杀害上奏三条治理良策的大臣,因为乾隆不认为自己是天下的君父。
简而言之,认为是子民,与不认为是子民的区别。
所以朱高炽不会像清朝一样治理国家,以杀戮来治理内部矛盾,而是选择以治理问题来解决矛盾。
没有几日。
山东坐镇多年的朱高煦也入京了,三兄弟团聚文华殿。
“大哥让我去广东监视朱允炆那小子?”
“不。”
朱高炽笑道:“要辛苦你去广西。”
朱棣在年关的时候,应该也就回来了。
明年年初,安南也要开始闹事,正好让朱棣和朱高煦父子俩去收复安南。
朱高炽有些不好意思面对朱高煦的目光。
自己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使唤人家,一口气也不让别人歇歇。
实在是时局不等人啊。
文官的能力,朱高炽不太信任。
安南之战,明军打的很漂亮,可是战后文官的治理却太差劲。
思来想去。
到底还是自家人好用些。
也就多辛苦朱棣吧。
第五百三十二章 五百年来打到此处的也只有我了
朱棣留在了热海的爽塔石,朱能带着大军继续西行,一直抵达俺的干一带。
“五百年来,打到此处的也只有我了。”
旌旗招展。
骑在马背上的朱棣,望着山清水秀的热海,忍不住感叹道,内心充满了得意。
此地唐代属于碎叶城地区的范围。
当地人又称素叶城、素叶水城,因其依傍素叶水,故得此名。
唐朝在西域设的重镇,也是中国历代王朝在西部地区设立的最远的一座边陲城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