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就这么看着李坚。
李坚仿佛感受到了什么,下意识的回头,撞见了那人的眼神。
那人的眼睛动也不动,直盯着李坚,两人的目光在半空中相撞,谁也没有先避开视线。
许多人发现了这里的异样。
这两个军人难道有私仇吗?大庭广众之下不会打起来吧。
北平多年对军人形象的宣传已经深入人心,加上军人的超高待遇,军人已经是百姓们仰望的对象。
不少人内心担忧了起来。
果然。
两人同时起步,向对方大步走过去。
“要打起来了?”
“我们要不要去拦一下。”
正当人们还在担心的时候。
“李坚。”
“赵宏。”
两人准确的叫出对方的名字。
赵宏的个头要比李坚高,居高临下的盯着李坚,仿佛要压过李坚一头,让对方服输。
李坚毫不客气的争锋相对。
“我会赢你的。”赵宏威胁道。
“你没有机会。”
李坚一点也没有让步,当年身上一丝的怯弱,完全见不到了踪迹,仿佛两个人一般。
巡逻的差人也发现了这里,差人的眉头紧皱,军人在外打架的后果很严重。
“哈哈哈。”
赵宏主动笑了出来,一把拥抱起了李坚。
李坚这才跟着露出笑容,用力拍了拍赵宏的后背。
两名队长。
虽然不在一个营,但是一起打过仗,在军中竹球赛上也是竞争对手。
“许久不见。”
“是的,许久不见。”
两人熟悉军中条例,没有问对方现在在哪里服役。
“呼。”
“这才是。”
周围的人群仿佛松了口气,远处的差人也忍不住摇了摇头,不再管这里,去了别处巡逻。
“你家人呢。”
“我娘和我弟都在北平大剧院工作,他们是活动参加者。”赵宏耸了耸肩。
“真好啊。”李坚羡慕道。
“你家人呢。”
“我当兵是我自己的主意,家人后来知道了反对。”
“你现在是队长了,难道还没有改变主意?”赵宏不可思议道。
新军不光是待遇高,地位也高。
“我家人都是普通军户,种地种了一辈子,就算心里改变了主意,也不好意思说出来。”
李坚笑道。
赵宏理解的点点头。
“可惜我们的票不在一起。”
“下次见就是赛场上了。”
“行,赛场上见。”
“输了也不要气馁。”
“好大的口气。”
两人见得快,分别的也快,果断而又热情。
北平城。
燕王宫。
“嘚嘚嘚……”
两排王府卫队骑士,穿着闪亮亮的板甲,伸出的双手带着铁链手套,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拿着短铳。
短铳有三根铳管,属于三连发的火器,威力大距离短,在王府卫队骑士们的腰间还斜挎着一柄长剑。
前面两名骑士举着王府旗帜和卫队旗帜。
王宫大门前的空地上,停放了近百辆的马车,各家家眷一早进入王府,陪伴燕王妃徐氏。
大女儿和二女儿从前日就回到王府,要陪母妃一同过中秋节,还有她们婆家的人也来了。
宁王妃,辽王妃,周王妃,齐王妃,二代秦王妃,文武官员家眷,王府的太监和执事们,准备好各项工作,避免疏漏导致的问题。
二代秦王妃是晚辈,身份比其余王妃低一头,与燕世子妃站在一起,两人倒有些共同话题。
“本宫原不想去的,多扰民啊,可炽儿说这是与民同乐的事情。”徐氏在众人的簇拥下容光焕发。
“百姓们知道王妃也会参加,好多人很高兴呢。”一名大妇陪着笑说道。
太监和执事们,引导者众女眷登上各辆马车。
“我们共坐一辆吧。”郭彩莲大着肚子,突然向朱能的媳妇说道。
朱能的媳妇出自小门小户,何时见过这等大场面,听到世子妃的话,激动的说不出话来。
不过下面的宫女会做事,上前顺其自然的搀扶。
在其余人羡慕的眼光中,朱能的媳妇随着郭彩莲乘坐一辆四轮马车。
两排王府卫队骑兵,把马车队伍护送在中间。
缓缓的行走在大道的中间。
街道上的百姓很多。
王府卫队骑兵并没有驱赶,只不过保留了大的空间,随着人流缓缓走动。
不少的人看到车队,主动站到路旁,并且向车队拱手,也有人在招手。
随后是世子旗。
“世子旗啊。”
“小王爷在车队里。”
百姓们惊呼道。
那些穿着工服,工字服,军服的人们都停了下来,主动的让道两旁。
一只只胳膊伸向前方。
仿佛在打招呼。
笔直的胳膊,正是军礼。
有些黑黝黝的老汉,竟然跪在了街边上,向着打起世子旗帜的车队磕头。
还有人高举手里的燕子图画,对着车队展示。
王府卫队骑士们,里三层外三层的簇拥着朱高炽乘坐的四轮马车。
车厢是钢铁制造。
他看不到外面的场景,因为王府卫队骑士们,挡住了厚厚的几层,朱高炽看不到街道上。
“威。”
一名军人抬头挺胸立正在街旁,笔直的伸手朝向车队,简短的军令,标准的军礼。
“威。”
周边不少的人学着。
朱高炽看不到外面,但是听到了外面的声音。
第四百五十一章 小王爷的旗帜
“这里是粮票发行银行总部大楼,是第一家粮票银行,最后分离出去能源开发粮票银行,农业发展粮票银行,工业促进粮票银行,交通建设粮票银行。”
各行省的官员们,参观北平的建筑。
“哗。”
工作人员熟练的拉上铁栅门。
几名官员好奇的望着狭小的空间。
操作蒸汽机上下梯的工作人员开始操作,顶层的鼓轮转动了起来,把轿箱拉上升。
刘达脚一软,差点就摔倒了。
上下梯倒不算稀罕物,可不用人力的上下梯,让人们啧啧称奇。
“粮票发行银行总部大楼,是第一家使用蒸汽机上下梯的单位,整个北平,目前只有不到十家单位使用这项新工程技术。”
“这个系统有三十四个大小部件,拽引轮、导向轮、机座、导轨支架、导轨、补偿链、绳缆等,操作工配有四人。”
这架最原始的上下梯,除了在动力使用机器外,主要作用还是要靠人力。
“使用成本太高了。”
刘达忍不住说道。
上下梯直达顶楼,在顶楼已经有先一批的官员抵达,他们站在楼顶上,眺望北平城。
“不可思议。”
“北平的变化令人震惊啊。”
“这就是北平模式么,大开眼界,大开眼界。”
官员们在护栏边上。
因为是最高的建筑,他们可以看到大半个北平城,甚至看到天际线处,朦朦胧胧的新城区。
越是靠近新城区,那里的街道规划的越笔直和宽广,一栋栋的房子拔地而起,还有不少的大厦。
地面车水马龙,从楼顶望下去,各个看得新奇无比。
“这就是北平城的公车系统吗,原来是这么规划的。”有名河南布政司的官员,看着城市里的铁轨。
“在公车台等候的时候,还觉得铁道马车少,从高处看才能发现,竟然有这么多铁道马车。”
“只有北平才能如此,换做其余的地区,哪里有这么多百姓会乘坐公车呢。”
“北平模式让人口流动性大幅度增加,人们有了对公车系统的需求,而北平模式又让人们的口袋里有钱,所以才有眼下看到的车水马龙。”
北平布政司的官员,向同僚们自豪的介绍。
千言万语不如眼见为实。
如果在北平城中,还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么到了这座最高大厦的楼顶,整个北平的面貌映入眼帘,谁也说不出话来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