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页(1 / 1)

('

“这是什么,这么高的房子?”

“官人有所不知,这栋大厦是粮票发行银行总部大楼,也是我们北平最高的建筑。”

“有十三层高呢,楼顶很高的塔是水塔,我们使用的粮票,都是来自于这里。”

车夫笑着说道。

刘达伸出头,往上望去,十二层高的大厦,在刘达眼里惊为天人,更有那“高耸入云”的尖水塔。

粮票发行银行总部大楼。

十三层楼高,总部工作人员高达一千七百多人,并不像车夫所言,这里有生产粮票。

生产粮票的工厂,并不在这里。

几大粮票银行的发展,成为抢夺高等人才最狠的地方,连中华重工都抢不过,更不提其余的民间商行。

也为改造府学,州学,县学,包括社学提供了有利的助力。

无数的就业岗位,可以解决太多的社会问题。

“如此北平,岂有对手。”

刘达第一次来北平,他不懂工业上的道理,但是他并不傻,看着一栋栋的楼房,刘达心里升起了古怪感。

那些反对北平的人,真应该来看看。

在如此力量的面前,谁能抵抗的了啊。

“难怪北平的读书人没有什么声音,原来早就被吸收干净了,如此的用人需求。”

刘达感叹。

明初的读书人,待遇可不如明中期。

明规则潜规则,明中期的读书人待遇太高了,待遇这么高,自然就眼睛朝天。

明初的读书人,中进士的必定是少数,举人的身份已经无法成为进入官场的护身符。

大量的读书人抵挡不住这些诱惑。

读书人是人才。

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如此。

新城区一栋接一栋的楼房,北平城一幢皆一幢的大厦。

城中的马拉火车,在城市铁轨上行驶。

刘达自认自己的眼界开阔,天下就没有他不知道的道理,但是当他见到了北平,被北平的力量震撼住了。

“原来还能这样。”

刘达望着北平的公车系统,那些十几层的楼房,生出了无力感。

第四百四十九章 无形的差距

中华重工工人子弟中学。

学校已经放假。

不过在体育场里,有近百名二年级的学生们,正在紧张的排练。

有站着的学生,也有坐着的学生。

坐着的学生们的面前,一张大鼓,一张小鼓,还有两个悬挂的铜锣,手里拿着两根小棒槌。

站着的学生们拿着大号,小号,竖排竹琴等乐器。

十几名乐课老师指挥着。

“后天就是中秋盛典,你们报名参加,经过了三个月的排练,流了多少的汗水,就是为了后天的盛典,不为了别人,只为了不辜负自己,诸君坚持到底啊。”

说话的乐课老师,来自于北平剧院的乐师,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能成为先生。

他的心中,眼前的孩子们都是了不得的人物。

孩子们都喜欢上他的课。

因为他们最能感受到尊重。

中学二年上半年的课程非常的紧张,压抑的学生们喘不过气来,下半年的课程突然大幅消减了。

他们从繁重的学业中解放了出来。

短短的三个月,他们参与了一次户外工厂参观活动,办了一次学校秋季运动会。

甚至学校的告示栏上,鼓励学生们成立自己的社或者行。

古代就有社与行的民间组织。

例如铁匠们的铁家行。

这些铁匠们会定期参加这种类似后世的行业交流大会,才能有古代技术的强盛。

光靠父传子,是不可能有古代技术的辉煌成就的。

明代的五炼铁,九炼铁这些炼钢法,同样是福建的铁家行,铁匠们交流最终发明出来的技术。

例如宋末元初的数学家。

他就去南方和许多数学家交流过数学内容,最后写出了大名鼎鼎的数学书籍,这些都是有历史记载的。

明代的李时珍也是如此。

包括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

也是组织了无数的行业交流大会,许多有治水经验的人参加进行交流,通过实地勘察等等,才有了这项伟大的工程。

周王。

他就是当代植物学草药学交流大会的组织人之一。

大明许多相关的植物学家和草药学家,在周王的组织和资金下,经常进行行业学术交流,才有了未来一本又一本的医学宝典。

只是这些历史上的记载没有出现在教科书上,反而后世现代西方的学者们,把这些东西大书特书。

例如十七世纪的瑞典医术交流大会等等,冠上他们现代化的词语,就显得很文明了。

看得许多人当成了至宝,证明东方古代落后西方古代的证据。

其实这也是后世东西方对古文化的两种态度。

一个追捧,一个批判。

造成的不同的印象。

一直到开始倡导复兴伟大中华文明,才逐渐有了一些对古代文明称赞的文章。

总之。

学校鼓励学生们自发成立社和行的举动,并没有让学生们感到陌生。

小学的蹴鞠活动和竹球活动,在课程渐少的环境下,中学生们自发的兴起。

对社会活动的主动参与性,北平现在的学校,远比后世的气氛要高很多。

毕竟北平没有要追赶的紧张风气,因为大明就是世界第一,身后更没有竞争对手。

学生们在学校吃完了中饭,午休后又排练了一个时辰,然后才从学校离开。

学校修建了宿舍,开始施行封闭式学校管理。

但现在是放假。

除了留宿的孩子,住在北平的孩子们选择了回家。

中华重工工人子弟中学公车站。

一辆马拉火车驶来。

铺设在砖石上的铁轨,只露出浅显的铁轨。

孩子们笑闹着登上马拉火车。

他们有红色的公车牌。

红色的公车牌,代表他们是学生,购买了学生包月票。

随着北平城的交通需求,已经修建了公交系统,以马拉火车为主的公车为主。

公车上人很多,孩子们站在过道上。

当抵达一个新城区,几名孩子从火车上下来,各自告别返回自己的家中。

“父亲,娘,我回来了。”

没有听到父亲的声音,从厨房里走出来妇人,脸上有抱怨。

“不好好读书,时间都浪费在了乱七八糟的事情上头,我看你明年怎么办。”

明年就是中学三年级了,毕业年。

北平开始兴建大学。

但是大学的门槛很高,只要少部分孩子可以成为大学生,其余的孩子们会进行分配。

妇人的家里不缺吃喝,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入大学。

少年没有说话。

读不读大学对他而言是无所谓的,相反,他更想早点加入社会,对社会充满了希望。

妇人的抱怨,一直持续到晚餐。

刘通从书房里下来。

“父亲,您写的文章,我们学校的先生看后很佩服,先生专门交代了儿子,向父亲发出问候。”

少年崇拜的看向父亲。

刘通平静的点点头,在二楼的书房,他听到楼下夫人对儿子的抱怨,缓缓的说道:“只有进入更大的平台,才能掌握更多的信息。”

“你在学校做的事情,我并不反对,但是希望你明白,早日找到自己可以坚持的事情。”

“为父希望你能读大学,但这是为父的希望,你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值不值得你为之奋斗,旁人是无法判断的。”

“儿子毕业后想要参军。”

少年大声的说道。

“参军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我大明!”

“先生说了,我们伟大的大明,需要保卫伟大的人,儿子要当伟大的军人,保卫伟大的大明。”

“很伟大的志向,父亲为你骄傲。”刘通鼓励。

妇人欲言又止。

他们的家庭,生活水平很高。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