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有人要保护北平的。”
二十几岁的赵宏,至今没有成家,这名六年前在工地上极其倔强的少年,如今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坚强。
入了营就是军人,军法就是第一。
逃者以军法处置。
赵宏望着母亲和弟弟。
他们一家人六年前的时候,已经到了要变卖父亲留给他们的房子的地步。
好日子才过了几年,赵宏深信小王爷引导的工业化社会发展道路是正确的。
既是为了家人,也是为了大义,赵宏内心很坚定,并没有太过考虑个人得失。
这就是责任!
人人都不想承担责任,那么这个民族就会遭受痛苦。
法国人不想承担责任,所以法国人只能依赖黑人,靠黑人当兵,靠黑人来工作,所以法国换种了。
而越是以人为本的地方,人们就越有责任。
赵宏看到了北平社会的美好,为了这份美好,像赵宏一样具备牺牲精神的人就会有很多。
正如中华重工喊了六年,从来没有动摇过的理念。
发展是为了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百姓生活水平,以人为本,提倡社会道德风气。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这不是可以嘲讽的笑话。
嘲笑这句话的社会,说明这个社会是悲哀的。
至少在古代,心中没有辫子的时代,社会是追求道德的,称赞道德的,而不是以道德为耻,谁提道德就笑话谁。
赵宏的决定,弟弟不再反对。
夜晚。
赵寡妇无声的哭了一夜。
第二日天未亮,赵寡妇为儿子们做好了早餐,两兄弟和往常一样坐在桌上吃饭。
“大哥,你什么时候跟我找个大嫂?”赵锐活跃的问道,努力让家里的气氛好起来。
赵宏笑骂道:“听说你在大剧院和一位姑娘处的不错,所以催起我来了?”
“没有的事。”赵锐得意的笑道。
“可不能胡来,如果觉得人家不错,就把人家娶回家,你要是没有这份心思的话,你敢乱招惹人家,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大哥放心吧,我岂能是负心汉。”
赵宏又看向母亲。
赵寡妇安静的吃饭。
想了想,赵宏什么也没有说,言语有时候很无力。
中午。
铁道调度司划分给了北平铁道运营集团公司,赵宏的工作已经交接完,公司组织了欢送会。
在欢送会上,赵宏和好朋友们一一告别。
第三日。
赵宏前往军工联合办报道,在单位呆了一日,第二日一早,和一批人被引起了都司衙门。
经过了衙门的盖章,他们的身份就不再是军籍工人,而是——职业军人!
这一批的军官并没有去辽东,而是去了太原。
短短的两个月。
新扩张了太原新军一营,太原新军二营,太原新军三营,太原新军四营,太原新军五营。
辽东新军一营,辽东新军二营,辽东新军三营。
整个军工体系日夜开工。
工厂里的灯火如白昼,人歇机器不歇,需要人工的环节,工人们主动加班加点。
铳管厂原来的传统竖排钻孔机器,改成了直排钻孔机器,由蒸汽机提供动力,新的钻孔机开始投入生产。
木柄厂。
蒸汽切割机,那飞快转动的齿轮,把木材轻易的切割,百倍的效率提升。
木柄钻孔机钻孔。
高速转动的石盘机,把一枚枚的木柄打磨成型。
手榴弹需要的木柄,在木柄厂的仓库堆积如山,通过军工厂区的内部铁道,送往组装工厂。
在组装工厂,工人们把各个部件塞入空心的木柄,拉活绳,拉火管,拉环等。
铁质头部填充了火药,里面覆盖了一层蜡纸。
随着用纸的需求直线上升,中华重工不可计数的资料文件,让北平的造纸厂建立一座又一座。
蜡纸的产量算不上什么。
玻璃被定为民生物资,价格便宜,畅销全大明,产量更是极大,玻璃粉的提供没有什么限制。
这些保密的材料装入手榴弹里,许多工序不可言明。
机器代替人力。
军工厂每个月九千杆的产量,提升到了一万二千杆出头,一部分装备太原新军,一部分装备辽东新军。
全社会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只用了两个月的产量,就装备了八成新军。
最先按耐不住的是陕西行都司。
陕西行都司虽然不像辽东一样,山海关一闭关,天津和金州一禁海,立马就失去了内地供应。
但是失去了太原的调度,陕西行都司无法自给自足,在粮食和物资上是有缺口的。
哪怕夏收也弥补不了,长期的对抗,对于陕西行都司非常的不利。
应天府。
齐泰终于出了主意。
皇太孙和黄子澄两人的努力方向,之前在外而忽略圣人,现在又在内只看到圣人却没有顾虑外界,让齐泰无法直视。
齐泰已经看到了危机。
“不能让北平顺利扩军,就算扩军,军备也是跟不上的,现在他们扩军越多,反而战斗力下滑,趁着这个机会,应该让地方动一动。”
黄子澄好奇的看向齐泰。
以前他们调动地方,齐泰是反对的,现在他们催逼圣人,结果齐泰又要调动地方。
这家伙始终和自己持相反意见啊,也就是看在他的威望不如自己的份上。
“圣人的心思谁也不知道,圣人如今一心发展海防和水师,如此下去恐怕任由北平做大。”
齐泰努力的说服众人,心中隐隐的猜测却至始至终不曾说出口。
“圣人的想法才是对的。”
黄子澄反驳道:“京城是天下中枢,不容有失,山西就是因为太原陷,导致各地混乱,无法对抗北平乱军。”
齐泰瞪着黄子澄。
黄子澄毫不让步针锋相对。
两人再一次的纷争,朱允炆还是信任黄子澄,采纳了黄子澄的建议,等着他最亲爱的皇爷爷做主。
齐泰长叹一声,再也不发一言。
应天府的民力和积蓄,这两个月用在了修建海防和组建水师上面。
各地只接到朝廷的命令,要求各地做好防备。
山东的卫所,河南的卫所都呆在当地未动。
“没有援兵,如何打?”
被朱元璋派来的马宣、毛遂等将领,拒绝了北边山西行都司的联络,共同出兵太原的请求。
第四百一十九章 圣人有易储之心
洪武三十年七月十一日。
朱高炽的战略计划终于达成。
新军合计建立二十五营,职业兵合计七万五千人,每年光军饷支出高达一百四十万两。
在职业兵的建设基础上,淘换卫所兵制,取消卫所兵服役的,减少了部分的军事开支,又增加了农业生产人口。
“如果不是军籍工人受训计划施行了三年,恐怕新军的扩充也很难如期完成。”
“小王爷布局深远,让我等佩服。”
葛诚笑呵呵的拍着马屁。
心里还有句话没有说出来,小王爷要造反的心思,恐怕有好几年了,藏得可真够深的。
没有这些年各个相关方面,一个接一个隐藏的布局,虽然有工业之威力,也无法如此的顺利。
朱高炽欣然接受。
只要结果是好的,手段方面嘛,百姓们享受到红利,细节上的些许也就没人会计较了。
老百姓都愿意当官的贪一点,只要能做点实事。
自己可不只是做实事这点事。
“军心可不可控?”朱高炽关心的问向陈亨等人,军队扩张了,但是军心和士气也很重要。
“军心没有问题。”
“金州营和石匣营虽然是营制,但是多年来培养了大量中下级合格军官。”
“还有许多优秀的军籍工人后备役兵官,加上大宁军官,辽东军官,以及太原军官中选拔出来的合格人才。”
“在基层军官方面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战斗力不用怀疑。”陈亨肯定的说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