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不会引起圣人的不满?”
葛诚提醒。
“皇爷爷有没有不满,我是不知道的,但是北平发展到如今的变化,我相信皇爷爷是看得到的。”
“至于皇爷爷是如何想的,我已经猜不透,也不想去猜。”
“因为我们的道路是坚定不移,早已有了完整的规划。”
“接下来的北平,将会继续深化发展,而对于大宁,辽东,陕西,山西四个方向,也将会继续深入掌控下去。”
“大宁的宁王,和辽东的辽王,以及山西的晋王,还有陕西的秦王府,以及陕西行都司的宋将军,都将是我们接下来的阻力。”
“中华重工接下来的阶段,以接管陕西,山西建设开发集团的权力,以拉拢下层文武官员,以及军户为主要方阵,从下至上获得地方实际控制权。”
“至于大宁的宁王,和辽东的辽王,则可以采用比较强硬的态度,以实力压服他们,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归于王府主管。”
随着朱高炽对未来规划做出的计划,犹如在人们眼前展开了巨大的宏图伟业,让在场的人们情不自禁的加重了呼吸。
……
北平行都司。
扩张增卫结束于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太子死后的一年,也是大明扩张放缓的一年。
此时。
大宁有十七卫,一守御千户所,三护卫。
合计满员兵力有十万人。
大宁是军事地区,当地没有民户,全部是军户,总人口有三十余万,一半靠自给自足,一半靠内地供应。
这也导致北平行都司离不开北平都司的原因。
北平行都司收到军工联合办的公函。
“兹命令。”
“北平行都司以下,实际正丁服役地区的千户和百户武官,全部入北平武官军事学堂学习三个月,以统一武官素质标准。”
房宽看着公函下方军工联合办的印章,内心有些不爽。
这个成立不到三年,原本是一个民间组织的机构,不知道何时起竟然有了这么大的权利。
甚至敢堂而皇之的向都司衙门下命了。
正当房宽思考的时候,有人来登门拜访了,是长史府的金忠,也是军工联合办的常务主任。
既然金忠亲自前来,房宽有再多的话也无话可说,当场痛快的同意王府的要求。
不日。
北平行都司下发了这条公函。
公函上有军工联合办的印章,以及北平行都司的印章,唯独缺乏宁王府的印章。
年轻的宁王气的说不出话来。
比起四哥朱棣的宽和,大侄子委实有些不把他放在眼里。
“欺人太甚。”
北平都司不隶属燕王府,属于平级,而且北平的卫所,除了燕王的三护卫,规制上属于北平都司管理。
实际上燕王府控制了北平所有的卫所,卫所的将领们也听王府的命令。
那么放在大宁。
宁王连自己的护卫都不算彻底掌控。
甚至大宁卫所的将领,更多的是愿意听燕王的,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以及这些年燕王多次成为大军主帅的原因造成的。
北平行都司才是大宁各卫的直属上级部门,当北平行都司下令后,宁王竟然无法阻拦。
气急败坏的宁王,亲自去了都司衙门要见都指挥使房宽,但是房宽没有见他,以巡视诸卫的名义说不在衙门中。
而北平行都司的公文下达后,许多的武官并没有抗拒,直接按照公文的要求执行起来。
这就厉害了。
说明燕王的威望在大宁远超过所有。
那些摇摆中,还想继续观望的武官,见到如此迹象,也不敢在跟着摇摆,越来越多的武官南下。
当核心人物刘真南下的消息传开,北平系武官以外的武官,全部乖乖南下。
“你不在名单之列。”宁王暗中见了刘真。
刘真无奈的摇了摇头。
“燕王府派了人亲口命令末将南下。”
“本王要弹劾燕世子。”
“宁王三思。”
刘真留下一句话,毫不迟疑的去了北平。
第三百九十六章 蒸汽机轮船
“我才是大宁的王爷!”
宁王摔了东西,大声的吼道。
……
“军户是我们的人。”
“武官是我们的人。”
“北平行都司还是我们的人。”
“宁王他用什么跟我们斗?乖乖听话还能留着他,如果敢闹起来,哪怕是宁王,也得来一趟北平了。”
军工联合办的副主任马王宣,陪同刘真将军南下,给足了他面子。
两人在火车上。
马王宣当着满火车的军官大声的说道。
嚣张。
除了嚣张还是嚣张。
可人们还就吃这一套。
刘真熄灭了一切心思,彻底倒向燕王府,而他的这趟行为,也让北平系以外的将领四分五裂了起来。
原本北平以张玉为核心,大宁以刘真为核心,辽东那边以周兴,庄德为核心。
形成的北平系以外的将领,逐渐吞噬当地的军权,与北平系将领对持的局面。
在朱标死后刚进入的第六年,应天府的布局彻底落败,也预示着朱标时代在北平的残迹彻底根除。
无论是张玉还是刘真,都倒向了燕王府。
“刘将军,以前在大宁共事,多有得罪之处还请见谅,以后大家就是自家人了。”
几名军官主动上前,来到刘真座位旁说道。
“哪里哪里,过去的事情就过去吧,大家以后都在燕王府旗下做事,团结一心才是重要的。”
“说得好,刘将军高义!”
两派军官开始了磨合。
北平武官军事学堂。
设立在大兴县以东,成立的目的,是统一军官的军事素质标准,本是为新军准备的,结果首先用来政治斗争。
大宁的实职武官基本上都来了北平,新军扩军从年前开始扩张至今。
“开平新军一营,密云石匣营,大兴新军二营,涿州新军三营,金州营,元城新军四营,山海关新军五营,天津新军六营,平山新军七营,沧州新军八营。”
“每营三千人上下,合计三万新军扩充完毕,目前军工厂的产能还在提升中,军备的缺口高达三成。”
“目前优先保障新军的训练,其次是后备役军队的训练。”
朱能在舆图前,向朱高炽等人介绍。
“开平新军一营分为五个驻地,塞南三个,塞北两个。”
“新成立的五营,依托卫所经历实战具备丰富经验的武官,以及原五老营军官构建而成。”
“在面对新式战术上,出现了军官素质水平巨大差异的现象,为了提升全军整体作战标准,为下阶段大扩军提供底蕴,北平武官军事学堂,以我为主负责人,结合各方面的体系,主要让军官了解各色新式军备,学习新式战术,以研讨为主,共同进步的培训方针。”
听完朱能的介绍,朱高炽比较满意。
“大宁兵源充足,经历过战火的老兵不比北平少,又和王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对待大宁方面的军官,王府不但不能推出去,还要大力吸收到己方阵营。”
“在最终二十营新军的计划里,大宁要整编出三营,大宁的精锐都要吸收进来。”
朱高炽强调道。
众人明白小王爷的意图。
“对于大宁南下的军官,学堂既要照顾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更要深化他们的思想,真正的让他们重回北平,消除双方内心的隔阂。”
“喏。”
众人应道。
保守派朱棣离开了北平,剩下的朱高炽是个激进派,彻底露出了“爪牙”。
中华重工的人,甚至去了应天府。
看望燕王的人由长史府安排,而他们的任务是吸收应天府的精华工匠们。
“一个月至少十二两银子的工钱,如果是船匠大师傅,别说十二两,只要通过了等级考核,成为五级以上的技术人员,这辈子都不用愁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