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满城的监视,让地方乡绅不敢说任何不好的言论,否则会引来灭门之祸,长期下来,人们也就只敢拍马屁说好话。
所以才有了古代名臣名将的后代族谱,都在清朝出现了,因为清朝的社会风气已经不要脸到了极致。
买官卖官这种末世现象,在清朝已经成为了常态。
当官就是为了贪,成为了清朝社会的共识。
而编族谱这种不可思议的事,竟然成为了清朝的热门生意,只要有点钱的人家,都会为自己祖上找个名人。
随着买官之风盛行,大家都有了官衔,买来的官身已经无法彰显自己地位,那我再给自己祖上找个名人。
无数古代的名臣名将的族谱,在清朝突兀的出现了,成为了奇葩景象。
所以谁谁谁说自己是谁谁谁的后人。
大多不用信。
清朝人留下的族谱都无法信,更不用说清朝写的史料。
这就是一个谎言的朝代。
那么现在的明初。
朱元璋本该生气的,他也有这个实力压下这些下面官员和乡绅的动作。
但是朱元璋迟疑了起来。
许多事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到了国家的层面,朱元璋要想的更长远,而不是任由自己的心意乱来。
如果是乱来的朱元璋,根本不会给那年蓝玉带军平叛西南的权力。
为了大局考虑,保证西南平叛的胜利,他才给了蓝玉掌握军权的机会。
为此他在第二年,需要在全国做出调动,布下万全之策,因为头一年他增加了蓝玉兵权。
朱元璋心中叹了口气,气息从喉咙发出来。
这位老人沉思着。
按照他原本的主意,他准备让人去北平质问朱棣,让老四给予解释,来回几个月就过去了。
可现在景清的主意,打断了他的计划。
“景清还是能用的,可惜太直了。”
景清是名好官。
对于老百姓是好官。
老百姓最怕的是官官相护,而能有不顾忌官场情面的官员,如此高尚道德的人又太稀少了。
所以朱元璋一直没有拿景清开刀。
就算当年景清藐视科道,朱元璋也只是冷藏了他几年,最后还是让他回到了朝堂。
因为朱元璋从骨子里头喜欢好官。
也从骨子里头恨透了坏官。
高勉是个实干的官员。
叶希贤也是个不惧权势,敢于向权势斗争的官员。
如今到了景清。
朱元璋不希望再有这类官员死去。
至于叶希贤杀威棒下死去的军士,朱元璋并没有简单的以好坏来区分。
这些军士的确在为王府隐瞒。
隐瞒王府随意杀害官员的违法犯忌之事。
那么到底谁对谁错呢?
谁才是助纣为虐的帮凶?
政治啊。
“让老四来吧。”
朱元璋累了。
两边都是重要的,而两边的矛盾不知不觉间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皇太孙已经受封了四年。
在名分大义下。
人们已经围绕在皇太孙名下。
有无数的贪婪权势的人。
也有无数为志向奔波的人。
而朱棣。
朱棣现在已经是朱元璋最满意的儿子,朱棣在北平,大明的北疆无忧。
“如果老大还活着就好了。”
朱元璋又一次想到了长子。
长子啊。
总是令父亲头痛。
老四也是如此吧。
“呵呵。”
朱元璋忍不住笑了两声。
第二日。
朱元璋下旨,让朱棣来北平受审的旨意传开,整个应天府都沸腾了起来。
秦王的前车之鉴,令皇太孙一系已然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只要圣人同意调查,皇太孙一系的人就不怕查不出来,他们怕的是圣人把事情按了下去。
如今。
朱棣被要求来应天府。
虽然不像前番秦王被抓回应天府受审,而是命燕王来应天府受审,有个十之六七的相似。
许多人忍不住摩拳擦掌,等着燕王来应天府。
朱高炽还在金州。
他刚刚接见了刘英。
这位日本百姓口中大名鼎鼎的大魔王,现在乖乖的跪在朱高炽面前,脑门紧紧的贴在石砖上。
“不必如此,非重大场合,我不喜欢重礼。”
朱高炽笑着说道。
他还不知道眼前的人,为他带来了多大的麻烦,虽然这个麻烦,并不是此人故意的。
第三百七十章 朱棣的决定
北平最红的商人是谁。
张薄。
北平最大的商人是谁。
张德辉。
张家。
门外张灯结彩,锣鼓喧天,整条街道上,张家的管家亲自带人,往各家送六十斤小麦,六十斤稻谷。
六六大顺,好事成双。
如此接地气的礼物,街道上的平民家家笑的合不拢嘴,连称张员外仁德。
员外可不是乱叫的。
在宋以前是指正员以外的官员。
到了宋朝因为民间经济的高度发达,促进了各种话本的出现,民间风气大为宽松,那些地方上的大户,也逐渐被百姓们叫为员外。
“我家老爷六十大寿,各位街坊赏光,请去吃个饭,老爷说了,都是左邻右舍的,不接受贺礼,大家能赏光去府上吃顿饭,已经是最大的贺礼。”
管事很和气,姿态很低。
那些平民们非常高兴。
六十大寿。
已经是古代最大的宴席。
七十古来稀,古代能活到七十岁的很少,因此六十大寿一般是人生最后一场宴席。
张家很热闹。
各家的商团商行都来祝贺,有开平的,有大宁的,有密云的,还有陕西,山西的。
这些民间的商团商行,七成以上来自五湖四海,只有不到三成是北平本地人。
张德辉的寿诞,成为了目前北平府最热闹的事情。
中华重工来了不少人。
连周世丰也来了。
“老东家,身体可好。”周世丰笑呵呵的,主动上前拉着张德辉。
张德辉满意的拍了拍周世丰的手背。
第一任中华重工大掌柜,第二任中华重工大掌柜。
然后是地方上的一些官员,最后连长史府也派了人来,给足了张德辉的面子。
张家的风光,这一天达到了巅峰。
“可惜小王爷不在北平,如果小王爷在北平,一定会给父亲面子。”张德辉的长子张贤才惋惜的说道。
“没能来也是好事。”
张德辉人老成精,笑道:“小王爷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既然此次没来,小王爷心里必然记着此事。”
“贤才啊,你要记得,世间之事不要追求完美,越是完美,过后必有灾害,反倒是留一线,则可见生机勃勃。”
这种玄而又玄的话,中年人张贤才并没有放在心上,他现在正是年富力强,最自信的时候。
不久。
应天府的天使到了,带来了圣旨,要求燕王前往应天府。
北平犹如油锅里滴入了清水,炸开了锅。
传旨的太监,等候在北平,态度不言而喻。
王宫。
朱棣眉头紧锁。
“王爷现在不能去应天府,至少等姚广孝传回来消息,搞清楚事情的原委。”
金忠沉重的说道。
现在的事情,犹如当年的陕西,虽然不如秦王闹得那么大,但是金忠看到了危机。
“旨意先到了北平,而姚广孝却没有派人先传回来消息,说明他那边遇到了问题,估计等不到他的消息了。”
葛诚猜测道。
传圣旨的太监们,他们不可能有姚光耀派人骑快马的速度快。
“我已经接触过那些太监,说是日本使者在应天府告状,指的金州之事。”
要说金州。
不光是使用阉工的问题,还有海禁的问题,隐藏了许多的忌讳之事,听说那边有用人来实验医术,实验接生的技术等等。
任何一件传出去都是闹破天的大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