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王府能在北平获得人心,前提是王府的权势,空有仁义之名,并成不了大事。
有名,有财,有兵,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王府有名。
中华重工有财。
接下来就该图谋兵权。
兵权有很多种,朱高炽想要的兵权,和蓝玉的兵权不同,他那种一封旨意下来,只能乖乖等死,不是朱高炽想要的。
心里的兵权,是王府一声令下,十万带甲之士无所不从。
这才叫握住了枪杆子。
“石匣营是王府控制密云地区的重要一环,接下来就要看丘福你的手腕了。”
朱高炽用火钳从煤炉底部掏了掏煤灰,动作很轻微,以免弄出灰尘,慢慢的扫入撮箕里。
这些事不用他来做,偏偏以他的身份做这些事,会令人觉得钦佩,认为小王爷身上有人间烟火。
又能打发时间,又能提高自己的名望,何乐而不为呢。
自己又不是真的从小锦衣玉食的人,做这些事情非常的熟练,有种重温小时候的乐趣。
“小王爷放心,谁敢不听话,有的是法子发落。”丘福自信的说道。
丘福是老将。
他说出的保证,朱高炽是信的,此人是靖难功臣前几的人物,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也不可能达成后世的成就。
两人谈论了石匣营的布置,第二日就走马上任,郭英看在大公子的面子上亲自陪同。
石匣土城不大,两条主干道,西北是伙房,马号;东北是公房;西南是营房;东南是各仓。
有小王爷和指挥使护送上马,新官上任三把火,丘福很轻易的掌控了全营,没人敢抗拒。
以前密云是边疆,后来在大漠设立开平卫和大宁卫,密云就成为了两地的后方。
“石匣城中服役人数,王府希望能扩充到一千人。”
朱高炽向密云卫和密云后卫说道。
这个命令没有手续。
郭英和郑亨脸上露出难色。
他们二人没有收到北平都司的公文。
朱高炽心平气和,没有因为两人的迟疑就气愤。
终归还是要理解别人的难处,给别人一点时间来适应。
“咱和父王不一样。”朱高炽看向二人,一脸的真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二位既然投靠王府,那就开门见山,不要觉得咱说话不好听。”
“大公子请言。”二人连忙说道。
朱高炽笑道:“王府要加强在密云的势力,而二位能不能不理北平都司,直接听命于王府,此举也可见分晓。”
第一百六十一章 燕子归
没有北平都司的公文,两卫主动把卫所的军户派到石匣城。
而事情还没有这么简单。
既然违令挪动军户,那必定要减少其余卫戍地区的人数,以及把原本供应别地的物资,供应到石匣营。
此举无异于断绝了自己的后路。
“密云驻防的布置,是经过了慎重考虑,如果减少了其余防区的守兵,万一有敌来犯,会不会导致战败。”
郭英担忧的说道,指出了麻烦。
朱高炽愣了愣。
还以为会是郑亨找借口,没想到会是郭英。
此人的表现,谁都以为他已经彻底投靠王府,没想到一下子就试出来了。
投靠又不是空话,是需要做出实际行动的,当土匪都知道要交个投名状。
朱高炽看向郑亨,等他找什么借口出来。
对朱棣未来的难处,朱高炽也有了更清楚的认知。不是朱棣愿意等死,而是人心难测。
他又如何知道,在朝廷削藩之策下,谁会愿意跟着他起兵造反呢。
平日里说的再好听,真到了下注的时候,可就不一定了。
朝廷有绝对实力,且掌握了大义,不是谁都愿意跟着以小博大的。
朱棣造反成功才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看来密云之事,有些麻烦。
气氛宁静下来。
郑亨沉吟了片刻,然后抬起头,缓缓说道:“有开平卫和大宁卫,密云长城一带无安。”
此人什么意思?
朱高炽有些搞不懂,准确的说有些出乎意料。
郭英满脸不可置信的看着郑亨,仿佛要从他的脸上看出花来一样,盯得死死的。
郑亨不理会郭英,继续说道:“残元势力躲都来不及,如何敢犯我疆。”
“密云的界域是几字形,而石匣城则是几字内的一点,也就是成了凡字形。”
“石匣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把分散的力量,集中到石匣,反而能有利的支援开平或者大宁。”
“因此王府的决定,我是支持的。”
郭英低下头,脸色异常难看。
前番郑亨的举动,让郭英以为此人是不愿意投靠王府的,其实谁又愿意呢?
王府连自己的护卫都保不住,被朝廷拿去了燕山左护卫。
明眼人都知道,谁才是天下之主。
燕王只是燕王。
北平有布政司,按察司,都司。
行政权,监督权,兵权都在朝廷手中。
前番郑亨推诿,所以郭英觉得今日自己先出面,算是形成了默契,没想到被郑亨给坑了。
“郑指挥使之言,令人茅塞顿开。”郭英脸色不变,大方的改口,仿佛的确是这般想的。
“哈哈哈。”
朱高炽没有计较郭英刚才的言语,有些事情,需要装傻才是上策。
就说那靖难功臣的名单。
也不是谁都铁杆要支持朱棣的,至少在前期,不少人也是观望,最后面对大军压境,无奈的投降朱棣。
朱棣靠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把人强压到了自己这边,然后才滚雪球一样的壮大。
真要事事较真,靖难功臣的名单就要改写了。
也说不定没有了劳什子靖难功臣。
“事情就这么定了,两位尽快辅助石匣营,把兵力扩充到一千人,咱也好回去向父王交差。”
“喏。”
郭英连忙附和道。
朱高炽看了眼郑亨,心中对他的印象又高了三分。
与二人分开后。
朱高炽把今日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给金忠,希望他能帮忙分析下人心。
“郭英的举动,是人之常情,不用太过计较,敲打一番即可,否则过犹不及,反而不美。”
“至于郑亨此人的行事,令人有些看不懂。”金忠皱眉说道。
朱高炽烦闷道:“忠奸难辨,实在是心烦。”
“哈哈。”
金忠笑了起来,浑然不顾的说道:“天下之事,如何又只用忠奸来分之。”
“道理咱明白,但是咱最不喜之事,就是无法掌控的事情。”朱高炽起身,烦闷的来回踱步。
又走到金忠身前,感叹道:“咱以为会是郑亨,没想到会是郭英,亏他这这段时日的表现,咱还把他当做了自己人。”
金忠无所谓的笑了笑。
大公子的气量还是有些小了,不如王爷的胸怀宽广,于是劝道:“下面人的忠还是奸,靠的还是王府自身。”
“王府对诸事控制的严密,不给棋子们机会,则无论棋子们如何心思,也只能随着王府的心意而动。”
“上有各指挥使当众站队,已经达成了最好的局面。”
“请先生解惑。”朱高炽拱了拱手。
金忠从王府的侍卫到小吏,然后一跃而起成为长史府右长史,普通人做梦都不敢想。
此人的才智和能力,朱高炽就算不信任别人,也得信任朱棣的眼光。
金忠说起了别的事情,介绍道:“蓝玉之案,无论他原来麾下的将领们如何想法,只要蓝玉犯了事,这些人就脱不了干系。”
“王府也是如此,王爷数次领兵作战,北平诸卫谁不是王爷麾下的人呢。”
“如今又当众表态站队王爷,就说密云石匣营之事,万一日后王爷如果有不好,他们谁又逃得过。”
朱高炽明白了金忠的意思,不过并不能让人满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