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他知道,小王爷的确是爱民如子的贵人,不只是表象。
“工程队外柜上,关于征地事宜,回报已经完美结束。”
闻言。
朱高炽放下手里的计划报告,马王宣把手里的文书,捧到桌面上,正好让小贵人伸手就可以拿到的位置。
文书中。
外柜认为按照小王爷的指示,完美结束了征地事宜。
“马王宣。”
“在。”
朱高炽放下手里的文书,看着固定了半截的明瓦窗,窗外两旁的景色。
远处的田亩中,依稀可以看到农户们农作。
后世的人们,习惯了农村有大量的农具,但是古代可没有那么高的生产力。
例如耕牛,不少的农户,仍然用人力取代畜力。
人才是世界上最能吃苦耐耐的。
任何牲畜都不如人的综合能力强。
人虽然没有牛的力气大,但是人也是可以用肩膀扛着绳索,像牛一样的拉犁。
很苦,很累。
但正如农村常言的一句话,力气每日不用完,就是一种浪费。
小孩们在田地里除杂草。
两手扯的生疼。
朱高炽仿佛看到了一名八九岁的孩子,一边哭,一边拔草,这名还未到十岁的孩童,还未适应生活的艰难。
不过时间会让他适应的。
是啊。
无论多么的艰难,人总是能适应下来。
“你知道为何咱一定让工程队外柜来负责征地的事,哪怕在卫所中,也不准武官出面。”
“因为小王爷知道,无论是官员还是武官,都不会对百姓有耐性,他们会强制要求百姓们同意征地的事。”
“你很聪明,许多事交代给你,你能一点就通,这非常的好。”
朱高炽夸奖道。
他需要一批追随者。
不是常态的那种效忠的人。
他是燕王嫡子,天然就能获得人们的效忠。
正如前番他组织各家子弟出游,人人都围着他,他说什么话,其余人都跟着说同样的话。
他要的不是这样的人,这样的人能稳固他的地位,却对他的道没有帮助。
他需要一批能踏上他道路的追随者,这些人成为薪薪之火,帮他点燃工业之路。
工业。
绝对不是办几家工厂,就能叫做工业了。
后世中国的成就摆在那里。
无论文治还是武功。
可有几个国家学会了呢。
这份荣耀,需要后人们继续接替下去,犹如明清之际,不能被胜利迷昏了头脑,就开始停止了进步。
不进步的后果,就是重新被人拉开距离。
这可就怪不到先烈们了。
先烈们打好了底子,后人不能维持,就不要把锅甩到先烈们的头上,犹如许多人把落后甩锅到先民头上一样的道理。
从来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自己不争取不努力,然后怪先人。
随着实践和知识的结合,朱高炽获得了巨大的成长,他对有些事物,看的更加通透。
比起以往的想法,有了质的改变。
所以他明白。
自己不能把自己定义为领导者,而是传道者,要让更多的人,跟上他的思路。
工业国和农业国,有巨大的形态变化。
不能满足这个变革,仍然保持大明传统的思想,就会和西方工业革命陷入一样的困境。
工业革命的成果,和老百姓不相干。
一直要通过两次世界大战,洗礼了社会,才诞生了更加文明的人文环境。
特别是在即将进入十五世纪的大明。
市民阶层思想,和新学思想都未诞生的形势下,他更需要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人,来辅助他进行工业革命。
一场结合后世经验,把老百姓也融入其中,各阶层获得胜利的工业革命。
马王宣有这个底子。
他识字,思想敏捷,是战场上的勇士。
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并没有自暴自弃,发现了机会就能很快重新发起攻势。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天下的中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朱高炽缓缓的说道。
听到小王爷的话,马王宣脸上也浮现得意。
大明。
就是最伟大的。
他是军人,他就是这么认为的,为此他丢失了一条腿。
中央之国。
朱高炽想到了美国学者的巨作——世界科技通史。
在各个国家的历史中,包括欧洲都是以大洲的形势介绍,以地理划分。
例如用印度河,恒河等字眼,介绍印度等各个国家,以地理为目录。
例如欧洲,用的是事件,时代标志为目录。
例如东方,介绍的各个国家。
例如美洲,介绍美洲的各个国家。
唯独中国是专门的大篇幅,目录取名为中央帝国。
先民傲慢的说中国是天下中心之国。
他们的确是有个这个资格。
哪怕到了后世,国外的学者也是如此写到,不但标为中央,并配上了帝国二字。
“可咱们这个最伟大的国度,为何要经常经受苦难呢,甚至被野蛮打败和征服。”
闻言,马王宣脸上的笑意僵硬了下来。
这个问题,令他有些黯然。
他突然觉得,好像自己的国家,又不是最伟大的国家,可不应该是这样的。
他识字,读过书。
遍观中国周边。
有谁比中国有资格自称为中国呢。
可既然这么厉害,为何有时候,又会被打败呢,而且,看着窗外,老百姓们过得也苦。
“工业发展,能解决这个问题。”朱高炽笑道。
关于人口之说,他并不愿意跟马王宣谈及,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说法。
马王宣的表现,令朱高炽很满意。
他脸上刚才浮现出来的迷茫,正说明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感情。
这种人在古代并不少。
例如于谦。
他的行为,绝对是爱国大于自己的利益的。
例如张居正。
改革初期,就有老友告诫他,继续施行改革,天怒人怨下去,会带来的风险,可能会让他人亡族灭。
“你看看那些老百姓们,他们是最坚韧的,可又是最苦难的。”
朱高炽指了指窗外。
窗外的景色略过,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新的景物取代。
“你是军户出身,你比咱懂百姓劳作的疾苦。”
“咱要做的是改变生产方式,用更先进的生产方式,不但让百姓们缓解劳作的苦,也让我朝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前半生精忠报国,保民安危。后半生,理应务本求实,为民谋利。”
“人生啊,短短数十年。”朱高炽缓缓道:“在死亡的时候,如何才能不留下遗憾呢。”
这种志向,朱高炽认为马王宣是能具备的。
也正是认为马王宣有这种奋斗的精神,朱高炽才从众多的健全的人中,唯独提拔起了他。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自己会监国,会成为皇帝。
那么现在的马王宣,只要保持初心下去,必定会获得一席之地,朱高炽要打造自己需要的人才。
第一百零八章 以民为本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在精神上有不同的诉求。
朱高炽自认为自己是个好人。
犹如古人所言。
亲贤人,远小人。
唯才是举的前提下,也需要大量愿意为国付出的人。
如此方能带领国家走向富强。
真正的达到朱棣所追求的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朕方与民同乐的社会形态。
否则。
朱高炽认为自己就算留下一个工业国,也只会和西方近代一样,把百姓排除在外。
在保证靖难之役胜利的前提下,朱高炽要往更高的层面去努力。
马王宣恍惚之中。
“前半生精忠报国,保民安危。后半生,理应务本求实,为民谋利。”小贵人刚才说的话,一直环绕在他的耳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