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完之后,收了货款,点了货,又问清楚他们明天要拿多少货,补哪些货。
等记录清楚后,李友桂就把对方组赚到的钱发放给他们了。
所有赚到的钱,全部是属于大家的。我每天只收衣服的进货价,但是要是衣服丢失的话,丢一件赔一件,你们日后自己干也得要这样。不要只看到赚的,就看不到损失的?
李友桂边数钱边给同志们上销售课,这是他们后面需要学的东西。
这种大家都懂都明白,不过没想到会把他们赚的钱给他们,大家伙都高兴极了。
一天一个人能赚上好几块呢,要是找对了方法和技术,以及顾客,估计还远远不止赚到这点呢。
顿时,所有人都充满了干劲,对明天的工作更有信心和期待了。
吃过了晚饭后,李友桂和罗霆又给同志们上了一会课,又请大家踊跃发言,总结经验教训,这才结束了第一天的工作。
同志们第二天出门摆摊的态度更热情了,还和昨天一样三四个人一组,这次拿的货比昨天还多了十件,然后个个都信心十足的出发了。
李友桂对他们也充满了信心和希望,现在就可以让其他省的同志陆续过来学习了。
然而,还没等夫妻俩商量好呢,羊城这边的队伍就向罗霆提出了意见,希望尽快轮到他们队伍的同志加入创业计划中。
第483章 好东西
建筑。
饮食。
装修。
运输。
服装。
办厂。
李友桂和罗霆早就罗列好了各种创业内容,要不是现在管理不了这么多人,早就把工作给开展了。
这边队伍刚刚有要求,罗霆就主动向上级领导部门要人了。
现在,他所在的这个队伍干部同志复员转业处,一起工作的才三个人,还得再加好几个人,不然他得忙到什么时候?!
没有人手,好多事没办法。幸好,这边的队伍还真的给罗霆派来了十个同志。
正好,十个人再加上原来的两个,一个项目就有两个同志协助了。
罗霆就按照立下的项目分配给这些同志们,然后让他们开始在本省的队伍里招收有意向的同志,第一步当然是先报名。
这下子,罗霆才是真正的总领人,每天查询一下同志们的工作进度,再联系一些学校派人过来帮忙培训,最后就是联系一些工地,以及找厂房。
对,没错,李友桂和罗霆说过了,她想开家香菇肉酱这类型的厂子,这东西好存放好运输还好吃,关键是罐头这东西是现有的技术啊,根本不用她费脑子去发明。
她当年做的香菇肉酱味道是真的很不错,罗霆是曾经吃过的,所以他是很有信心的。
除了这个食品厂外,他们还要再开一个加工厂,用来加工薯条炸鸡鸡米花鸡柳鸡翅之类的快餐食品。
这天晚上,夫妻俩才躺在床上商量办事的事情呢,说着说着,她突然灵光一闪,一个快速食品就闯入了她的脑海中。
她去,这种好东西她竟然把人家给忘记了,差点错失了良机啊。
老公,我突然想起一种食物,面条。这东西我们可以炸成一块块面饼,配上调料,包装好后,可以在全国批发零售啊。好吃又方便,什么人都合适。
李友桂边说边回忆边流口水,快餐面啊,从被发明的那一刻起,简直霸占了好几代人的生活,0202年时还依然风靡全世界呢。
这个东西好啊,这个东西特别赚钱,还经久不衰,长期霸榜不下来。
罗霆正想说完了事儿好好的开一回荤呢,结果转头就看到了妻子两眼放光,一副嘴馋得不行的样子,顿时就有些哭笑不得了。
不是吧?!
刚吃完了饭呢,他们夫妻俩的伙食还真的不是一般的好,因为李友桂很会吃,在吃上从来不省,所以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她这样。
做面条容易,照你这样说,比办香菇肉酱厂还容易呢,配料也简单,你想做就做。
罗霆知道自己的妻子可是个生钱高手,只要她喜欢的东西,就没有不赚钱的,所以无比的支持她。
快餐面一定要做。
李友桂瞬间就下定了决心了,而且成本不像服装厂那么大,面条面粉的成本本来就很小,这种来钱能来好几十年的生意她要是给放过了,她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
我打算拉包峰,龙子健他们几个合股,你那边还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我计划在京市也开一间快餐面厂。
有,有几个发小,不过他们大多数都在别处工作,如果让他们入股,问题不大,我明天给他们去去电话。
还真的别说,罗霆可不是没有朋友,只是他的工作情况特殊,多年来都在队伍里,不是出任务,就是驻地实在太远太偏,好几年也没回一次家,一起长大的朋友真的好几年也没能见上一面。
可见不着面,不代表没有。罗霆的发小们,都在各地当着不小的领导呢,京市也有一个,津市一个,除了这两个外,其他李友桂是没见过的。
有人合资就好。
过年回京市的时候,李友桂就决定去看看地皮,买下来建快餐面厂。
罗霆和李友桂说完了正事,就忍不住伸手把人给揽住了,然后趁机开始办事。
办食品加工厂的事情,李友桂直接找了罗小龙他们一起商量,自产自销一条龙。现在因为这种快餐食品销量大,他们也正有此意呢。
而且,他们还可以去特区鹏市开店,若是人手足,他们还可以摆路边摊呢。
李友桂也和他们说过了这些方法,如果他们打算继续干餐饮生意,那么还可以做快餐,小炒,冒菜,香锅干锅和火锅,川菜。
现在最容易的就是快餐和香锅干锅,冒菜了,可以做成一份份的卖呢。
大家伙听了李友桂这样描述,顿时纷纷很有兴趣,现在炸鸡的生意天天好得不行,他们一个月拿一百多块钱都完全不是问题呢。
小龙,我们现在人手足,嫂子说的这些快餐,我们也可以做。
对,我们不怕吃苦更不怕累。
主要是我们人多,三家店只需要不到三十个人,三个同志送货,二十个人在家洗洗切切足够了。
不怕活多,就怕没活。
是啊,有活就有钱挣,我宁愿天天从早干到晚。
同志们听完了李友桂说的那些香锅快餐和干锅的食物品种和类型之后,光听都觉得一定很好吃了,卖出去肯定也不是什么问题啊。
这些东西肯定好卖啊。
大家伙都期待的看着李友桂和罗小龙,他们都想赚到更多的钱,以后回老家起房子结婚成家。
李友桂:我也同意再开三家快餐店,然后再做几辆手推车,让七八个同志推到工地或者学校附近去卖,生意肯定是不会差的。
大妹的点子罗小龙是无条件相信和支持的:好,那就这么办,只开三家炸鸡店确实让大家伙赚得太少了,是得想想办法了。
不怪罗小龙这样说,特区这边的工资都开到了近两百了,他们自己干拿到的也就一百出头,自己的生意是没那么累,但是赚得少啊。
要让同志们的收入达到这边的水平,不然大家伙背井离乡过来又有多少意义?!
李友桂也算过了大家的工资,这收入在其他地方是真不算少了,但是在这边的话,只能是中等偏上水平,好在吃住是一块算的,一百多也是纯收入了。
第484章 香锅
说干就干。
事不宜迟。
赚钱的事情哪能等?!
罗小龙现在的执行力是很强的,不出三天,他就找到了三家门面,这三家门面都开在了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其中两家是在炸鸡店的旁边,可以互相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