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霆也静静的听着电话那头的呼吸声,他觉得自己很紧张,紧张到不知道说什么。
一旁的罗母看得真着急啊,怎么电话打通了不说话呀?真真的是快把人急死了。
哎呀。
一分钟过去了,罗母真怕人家姑娘把电话给挂了,再也忍不住夺去了儿子手里的话筒。
是友桂吗?我是罗阿姨,罗霆他现在非常的紧张都说不出话来了,他现在伤好多了,心情也好多了,就是不愿意见人啊,劝了他几个月了,这才好不容易有点起色。
你在学校吗?听说你们要实习了,有没有说要到哪里实习啊?什么?你还是留在学校里实习?好好好,学校好,气氛好。
友桂啊?你忙不忙啊?不忙的话,有空来家里吃个饭啊?我这儿子实在太难教太倔了,你过来帮帮我们呗。
罗母在老儿子目瞪口呆下和电话那头的李友桂聊得特别的火热,完全没有半点陌生和距离感,什么都说。
除了罗母自己能说外,李友桂也很会聊天,俩个会聊的人聊起来就没别人什么事了。罗母越聊越喜欢李友桂,幸好他们从来没有反对过,人好真的就可以了。
自从小儿子受伤残疾后回京养伤,以前上门来说媒的都歇气了,那些听说她家里还有个没对象的儿子的那些人,现在也不往自己身边凑了。
罗母以前一直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哪个不想找个身份背景家庭好的人?结果她儿子现在这样了,反倒被人挑剔起来了,嫌弃起来了。
呸。
她才不稀罕那些势力的亲家,势力的女人呢。
李友桂挂完罗母的这通电话,自己还觉得挺神奇的,俩人竟然还聊了十多分钟,有点意外啊。
不过,她现在是没空去看望那男人的了,先把辅导员的岗位落实了再说吧。
当天,李友桂就简单的办了个手续就好了,明天正式上岗。
虽然她现在是系里的辅导员了,李友桂依然打算住在宿舍里,他们班的同学也全部在京市的各个单位里实习,有些搬出去实习单位住,有些依然在学校里住。
萧云云和方芳,肖岚她们三个就搬出去住了,她们分到的单位分别是在京市的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实习英语老师。肖岚则被分配到了广播电台英语台实习,当然不是广播员。
现在,宿舍里住着的人只有李友桂,陆依然和陈飞飞,刘湘。
陆依然分配到的实习单位很好,外交部。陈飞飞则是商务部,刘湘是分到了杂志社。
李友桂从辅导员的事情大家伙都听说了,全都为她感到高兴。
整个宿舍这七个人里,实习单位最好的应该是陆依然和陈飞飞,然后就是李友桂了。
不过,见人见智。
李友桂还是最喜欢学校的氛围的,她不想去那些紧张兮兮整天好像打仗一样的工作单位,太忙太累了,她也不是事业型和女强人型的选手。单位再好,她也觉得压力很大。
少了三个人,宿舍里的气氛空前的好,感觉一下子就轻松多了,舒服多了,几个人凑在一起,就觉得好高兴。
因为现在也没课了,李友桂就带领着剩下的这三个姑娘先去她店里巡视和交代一遍,再补些货。之后再请她们一起到家里来,一起吃火锅庆祝一下。
姑娘们对这样的安排非常的满意,非常愿意跟着李友桂走。马上穿好衣服和鞋子,直接跟着李友桂走了。
刘湘以前和李友桂没走得那么近,也是这一年多来才越走越近的。这会儿她跟着一起去,心里是有些打算的,她要实习了,不得买上两身得体的衣服?!
李友桂店里的衣服款式好,她眼光又好,正好可以让她们帮忙参谋。
她也是有些想法的,同学兼一场,刘湘相信李友桂不会宰自己,肯定会给她最优惠的价格。
第423章 热豆腐
路上。
刘湘就把想买两套衣服上班穿的意思给李友桂她们说了。
这有什么难的?!
李友桂就满口答应下来了,陆依然和陈飞飞就说给刘湘参考参考。
她们俩不缺好衣服,买不买都是可以的。
四个人先去李友桂家里取昨天就写好的补货单里的货,足足三百多件,李友桂装进一个麻包袋自己一手提起就走,根本不用人帮忙。
陆依然和陈飞飞早就见识过她这份大力气了,一点也没惊讶,倒是刘湘有些吃惊。
到了第一个服装店,先让她们三个去挑衣服,李友桂就把店里补的货交给店员,然后开始查账清账,收取当天的营业额。
这边,陆依然和陈飞飞她们已经给刘湘选到了衣服,一件天蓝色的昵子大衣,衬得人肤色白气质好。
刘湘自己也很喜欢这件长到了屁股下来的大衣,料子好款式好连颜色都好,她也一眼就相中了。
不过,她也想听听李友桂的意见,毕竟人家干了好几年的服装,眼光更让她相信。
款式和料子就不用说了,厚重形又好,蓝色本来就特别显白显气质,另外这种衣服长度都到大腿了,自己有合适的裤子,完全不用再买裤子了,把钱节省下来。
李友桂也挺喜欢这种昵子大衣的,唯一不满意的是,长度不够,大衣最好长到小腿,配裙子和裤子都是好看的。
要不是刘湘钱不够,李友桂都想给她全部配上呢。
刘湘早就看过李友桂这样穿了,非常的时髦好看,她那身大衣配那种不宽松的裤子,或者长短裙,经常是女同学们争相模仿的对象,只不过李友桂不知道而已。
李友桂说好看就一定好看,刘湘二话不说就决定买下来。
然后,李友桂也没让她失望,这件昵子大衣标价四十块,她就只收了刘湘三十块,没赚她钱。
不用陆依然和陈飞飞和刘湘解决,刘湘就知道这是李友桂的好意,感激得不行。
三十元的昵子大衣对她来说是真的不便宜,但是这衣服价值就在这里。好在,刘湘从大二开始,一直在学校里勤工俭学,大三开始还在外面给初中生补课赚外快,一年半下来,还是存下了二百块钱。
然后,在去别一家店时,陆依然和陈飞飞看中了几件衣服,俩人都忍不住剁手了。连刘湘也买了一件灰色的薄棉大衣,也是成本价二十元。
好不容易,四个人才终于走出了三家女服装店,足足耽误了近三个小时。好在要去的只有男装店和超市了。
男装店和超市的速度都很快,她们几个又是骑车去的,收完了帐和钱款。
李友桂对罗小龙和柳爱国俩人说了自己的实习单位还是在北大外语系,有事情可以去学校找自己,以后她估计就中午和傍晚这段时间有空了。
现在,罗小龙和柳爱国已经完全适应了京市的生活和自己的工作。
一个月去火车站接一次货,天天晚上睡在超市里,每个月的工资能存下五十元,现在俩人都有近一百五十元存款了呢。
他们俩来到京市后,越来越喜欢京市了,而且大妹也和他们说了,将来让他们在京市买房子娶媳妇落地生根。
小超市的生意越来越好了,挣的一点也不比服装店少,李友桂已经打算开第二家分店了。
地址她已经选好了,正在四处打听有没有门面卖了。
第二家超市要等到她完全熟悉适应了辅导员的工作后,才能开始,而且还要找员工呢。
李友桂要和陆依然她们去菜市场买菜,让罗小龙和柳爱国关了门就过去一块儿吃饭。不过,俩人也不愿意,等到关门已经七点多快八点了,不用李友桂等他们俩。
然后,李友桂就只好采取了折中的办法,让他们俩其中一个骑车过去取晚餐,她给他们做好装好。
柳爱国和罗小龙这才答应下来,晚点过去取他们的晚饭。
到了自己家里后,几个姑娘立马分工合作,洗菜的洗菜,煮饭的煮饭,切的切,剁的剁,没多久就边烧鸡肉和骨头汤边等人。
李友桂去王家叫王露过来一块儿吃饭,因为都是姑娘家,又是认得的,不怕没有话题。
王露很快就和李友桂一块儿过来了,一边吃一边聊天,一边给柳爱国和罗小龙烫菜。
没多久后,罗小龙就骑车过来取饭菜了,一大锅的饭,一大锅菜和汤,一大碗的香菜葱和调料,伙食十分的丰盛。
在李家吃过了晚饭后,趁着夜色还早,一行人赶紧骑车回学校。
从那天以后,大家伙就分头去实习单位上班了。李友桂最近最快,从宿舍里出来她就是大一的辅导员了。
查岗查宿舍,点名,解决困难,勤工俭学,各种各样锁碎的事情都是她的工作范围。
好在,这些她没干过也看得多了,流程和人员她都认识,大多数不用去问晏老师,她就能自己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