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曼城常年堵车,人人皆知,但大多七八月最甚,春季因为是旅游淡季,街上异国面孔少一些,偶尔出现也基本都落座在装修还算得体的咖啡店门口。
只是这边天气太热,即便是春季也动辄三十几度,日光火辣刺目,汽车焦躁碾过,车胎掀起滚滚尘土,一半起起伏伏归于地面,一半扑到路边的摊位和咖啡杯里,很快响起接二连三的各国骂娘话。
咖啡店角落坐着一个亚洲女人,那么热的天,旁边多的是穿吊带的人,她却穿得规矩很多一件深色圆领T,外面罩了一件浅色的类似防晒衫的外套。
她胳膊撑在旁边的椅子扶手上,手托着下巴,身子斜靠在椅子一侧,脸上没什么表情地看向街道处,尘土一瞬飞扬,她才有些嫌弃地皱了皱眉,敛睫收回空洞的目光。
身子也往后靠。
她有些瘦,身板看着很薄,脸也消瘦,因此并不明艳的五官看着也很惹目。
半个小时间,已经有三位男士前来搭讪。
现在是第四位,一个西方面孔的男人,他说英文,但是弹舌明显,有些发音也不由自主出错,虽然很快纠正,但已经把母语暴露。
亚洲女人笑了笑,开口说了句法语。
西方男人立刻露出惊讶的表情,哦,天呐,你居然是法国人吗?
当然不是,亚洲女人说,我是中国人。
很抱歉,法国男人说,但不管是法国人还是中国人,你都是我见过最美的。
这杯咖啡,送给你,法国男人说,虽然天气很糟糕,但阿拉比卡的豆子还是很值得我们共饮。
谢谢。女人没有碰咖啡。
法国男人有些失望,但他并不想那么快放弃,继续找寻新话题,你法语说得很漂亮。
女人仍然只是一句:谢谢。
法国男人终于露出苦涩的笑,他们大多表达直接,坦白说不耻下问这一道理也许更适合西方人,不过也许就是因为中国人很难做到,才总是被拎到课本上反复提及。
不好意思,请问是我有哪里不符合你的审美吗?男人问。
中国女人笑了笑,很抱歉,我没有对陌生人评头论足的习惯。
法国男人终于妥协,就在他起身准备离开时,一个人走了过来。
来人是个女孩,瘦小,那么热的天,她穿得并不少,只露了一双脏兮兮的手,她头上包着头巾,还遮去了半张脸。
她合掌向他们鞠躬,然后双手掌心向上。
是乞讨。
法国男人:哦,我可怜的,请问你需要什么?也许我可以给你需要的。
中国女人闻言也看向女孩。
可是女孩并没有多余的动作,她仍旧保持鞠躬、掌心向上,她双眼微垂,让人看不到她的眼神。
也许是她不想看到法国男人满是怜悯的眼神。
真的只需要钱吗?法国男人再次开口,钱可是会花完的。
女孩终于抬头,法国男人和她对视,却换来女孩满目茫然,她歪了歪头,片刻后似是反应过来一般抬手在自己耳边画圈,然后冲法国男人摆手。
意思很明显:我听不见。
法国男人惊呼:天呐。
女孩又用差不多的手势表达:我不会说话。
天呐!法国男人已经忍不住捂住了嘴,而后又像听到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双手在抱头又松开,手足无措却又无能为力地说,天呐!我可怜的!上帝啊!
中国女人忽然接了句:上帝要生气了。
法国男人微微愣,很快面孔严肃,你知道我并不是在说上帝。
中国女人没理,再次扭头看向女孩,她开口说了中国话,聋哑人?
女孩表情仍旧很茫然。
中国女人笑了笑,起身给咖啡店前台要了纸笔,她把纸笔递给女孩,女孩一顿,眼睛直勾勾看着中国女人。
中国女人一边和她对视一边在纸上写:聋哑人?
她写的汉字。
法国男人看了一眼,询问:你怎么知道她是中国人?
中国女人没答,只是抬手轻轻勾了下女孩手腕上的红绳。
这里是一个遍布信仰的国家,也因为太过诚心,红绳对于他们来说显得有些敷衍潦草。
但大多数时候,对中国来说,就刚刚好。
静了两秒,中国女人低声说:求的什么?平安还是学业。
话落,女孩明显一顿。
中国女人微微一笑,顺着红绳握住了女孩的手腕,她抬眼看向女孩,女孩眼中有水光溢出。
中国女人扭头对法国男人说:麻烦报警,咖啡我会喝,谢谢。
法国男人不明所以,但还是掏出了手机,然而几秒后他还是转身求助了店内前台人员,大概是不知道报警电话,前台人员往这边看了一眼,很快走出来问:不好意思,请问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法国男人正要说话,中国女人忽然说:她偷我东西。
前台人员一愣,看向女孩。
法国男人也一愣,看向中国女人。
中国女人跟前台人员说:看她没用,她是聋哑人。
前台人员很夸张地哦了一声:我们有人会手语的,我让他来
中国女人打断他:你怎么知道她会手语?你们认识?
前台人员又一愣,几秒后笑得勉强,我经常见到她,她总是在这附近乞讨,我猜她也许会一些手语?不会也没关系,其实他语无伦次,这其中有没有可能存在什么误会?她人挺好的,应该不会偷东西?
你的意思是我撒谎?中国女人说。
前台人员连忙摆手,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
嗯,那么,麻烦请报警,中国女人一字一句,她已经触及到我的底线了。
前台人员咬咬牙,点头说:好的。
他们闹得并不大,这会儿街上人也不算多,但是因为中国女人,很多人都忍不住往她这边看因为她很瘦,没有浓妆艳抹,五官浅,黑色眼眸凉,像闷夏里唯一解暑的青竹。
这一看,也不小心围观了整个事件的经过。
有人议论,有人甚至拿手机拍摄,店内员工经人提醒前去阻拦,很快警车便到了。
为首下车的是一个穿着制服的男人,他手里拿着警棍,下车以后第一反应是先往周围看,打量一番才走过来问:谁报的警?
咖啡店前台人员忙不迭迎上去,鞠躬哈腰,是我,我们店的客人抓住了一个小偷。
哪个?警察问着,眼睛直勾勾看向中国女人。
前台人员看着中国女人跟警察示意:是她。
中国女人露了淡笑,说:是她。
前台人员一顿,不自然朝中国女人笑了笑,身体却下意识往警察身边靠拢。
警察深深看了中国女人一眼,才扭头看向女孩,他抬起手里的警棍抵在女孩下巴上迫使女孩抬头,女孩满目战兢,警察却一句话没问,似乎知道这女孩不能开口说话一样,他偏头跟旁边同穿警服的人说:带走。
话落,另一辆车从远处驶过来。
车子停在咖啡店门口。
前台人员面色一变,只可惜警察注意力都在中国女人脸上,并没有看到前台人员的表情变化。
直到车门打开,有人下车,才惊动他们回头。
他们一回头,脸色也变了。
这时法国男人开口问:这些是?
中国女人微微一笑,中国大使馆的人。
几位警察脸色已经难看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