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儿啊,宫中不比在家中,需得处处小心,好在陛下一心是你,晋太后也从不为难你,这才好过些,万不可出了岔子,选秀之事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就算是选了人,放在宫中,也不过是多个人多张嘴罢了,你眼不见为净便是。
沈夫人宽慰沈奕,若是寻常人家,以沈家的家世,怎么做自然是沈奕说了算的,但无法,这宫中做不得如此。
沈夫人说什么,沈奕皆一一应下来,沈夫人未留在宫中用膳,等送走沈夫人之后,沈奕一个人回宫,仰头看着永安宫院子上的那一方天空,心中的烦郁却迟迟不散。
明霞,命人煮一盅清汤来,本宫要去给陛下送膳。
吩咐完明霞,沈奕又回了房中,将前些日子递进宫里来的,那些世家子弟的画像拿出来,有男有女,不管男女,只秦溯中意便可。
一眼都不想多看,沈奕让宫人全都拿上,等清汤好了,命人提着,往御书房中去。
沈奕去的时候也巧,刚好卫子康从御书房中出来,给沈奕见了礼。
二人说了两句话,卫子康告辞,沈奕往御书房中走去。
秦溯正撑着头闭目养神,早听见了沈奕来的动静,便睁开了眼,看着沈奕手中的食盒,本来有些戾气的眉宇顿时舒展开来。
安平今日怎有空前来给我送膳?快让我瞧瞧是什么。
赤水接过食盒,摆在桌上,秦溯站起身过去,就看见一盅孤零零的清汤。
秦溯一时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又看了一眼那空空荡荡的食盒,眨眨眼,安平倒是了解我,知我正想喝汤。
我亦未曾用膳。
沈奕坐在秦溯旁边,只淡淡地看着秦溯。
秦溯看看汤,再看看沈奕,赤水,传膳。
拉过沈奕的手,秦溯有一种风雨欲来的感觉。
作者有话要说:
第106章 卷轴之人,试探
膳食来得极快, 因为秦溯一向不喜铺张浪费,而且连用膳的时辰也大大缩减,所以每餐基本上只有四菜一汤, 今日沈奕在这里, 便多准备了些, 八道菜被端上来, 沈奕拿来的清汤孤零零地摆在秦溯面前。
秦溯拿起调羹, 刚准备喝汤,面前的清汤便被沈奕端走。
秦溯不明所以地看过去, 安平, 怎么了?
陛下已有这般多的珍馐美味,何必再喝这清汤寡水?
沈奕也不动筷子,只是坐在桌子旁,目光沉静地看着秦溯。
秦溯一时没明白过来,眨眨眼,从旁边拿起了筷子,刚准备夹菜,就看见了沈奕微压的眉眼, 动作一时顿住。
筷子悬在半空中, 秦溯是动也不是, 不动也不是, 最后只得悻悻地重新把筷子放下去,安平先尝尝?
陛下的饭菜,妾身无福消受。
沈奕收回视线, 自己喝起那盅清汤来。
秦溯总算是反应过来哪里不对劲了, 从刚才开始沈奕对她的称呼就是陛下,同以往故意称呼她为殿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事大了。
握住沈奕的手,秦溯挪着椅子挪到沈奕身边去,安平,可是我有哪里做得不对,惹到了安平?
陛下为天下之主,怎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沈奕从秦溯手中抽回了自己的手,这番做态,倒是让秦溯更为确定了。
但是她就算是怎么想,也没什么头绪,这段时间她和沈奕一直都是各忙各的,按理来说,自己应当也没有做什么错事的机会。
还不等秦溯耍赖往下追问,就见沈奕抬手,让人抱了一堆画卷进来,更是让秦溯一头雾水。
眼瞧着选秀在即,这是各家公子小姐的画像,皆是未曾婚配的,先请陛下过目。
一幅幅画卷在秦溯面前摊开,秦溯总算是明白了沈奕这气从何来。
好安平这是拿我撒气来了,莫说是画卷,就是这些人都站在这里,可曾比得上安平半分?我已见过沧海,寻常江河湖湾如何能入眼?
秦溯将人抱在怀中细声哄着,也不知是谁又将这些倒腾到了沈奕面前,害她如此。
妾身姿色寡淡,当不得陛下美言,这些才是天下顶好的美人,尽供陛下挑选。
推开秦溯的手,沈奕自顾自喝着汤,竟是全然不吃秦溯这一套了。
秦溯看着那汤,猛地反应过来,原来刚才沈奕那句话是这个意思。
压住沈奕的手,秦溯将汤端到自己面前来,珍馐再多,也不合我胃口,抵不上安平给我送来的这一碗汤,选秀之事,我且来处理,日后安平可莫要再提了。
秦溯将沈奕的意思猜了个透,沈奕才消了心头的气闷,拿起筷子用起膳来,若是不让陛下纳妃,宫中只我一人,想必天下人该戳我脊梁骨,容不下人了。
这定然不会,安平且放宽了心便是。
秦溯千哄万哄,总算是把人哄好了。
一顿饭下来,秦溯除了自己面前的清汤,其余的未敢动一口,生怕沈奕再多心。
午膳后,沈奕多在御书房中留了一会,秦溯顺带将最近实行的新政跟沈奕聊聊。
破旧贵,富于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没有人想要从原先的位置上让出来,尤其是一些思想老旧,延用旧朝制度的小部分地区。
秦溯边说着,边拿起两份折子,又扔了回去,摇了摇头,顽固腐朽,无药可救。
沈奕坐在秦溯身旁,拿起那两份折子看了一眼,子寻还是太仁慈了些,这些人惯喜充赖,滚刀肉模样,就是料定了新皇登基,朝廷不稳,又如此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政,不能严苛,所以才肆无忌惮,子寻可先杀鸡儆猴,后再明罚实奖,此法一出,定然可行。
子寻不必担心那些文人的口诛笔伐,应当先下手为强,提前安排人将这些东西宣扬出去,先发制人,让那些顽固旧贵都认清形势,什么叫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如此上下一心,新政方才得以彻底推行,若是只治标,不治本,虚假的幻象总有日出而破的一天。
沈奕说到这里,又同秦溯说起另一件事来,正好借着这件事,先前师父同我说过的一种类似于民间通告的东西也可以推行起来,师父一直同我说过,这天下每日发生这么多的新鲜事,若能集成书册,一日一换,再价格低廉,定然可行,只是前期或许不稳,成败需得试过方知。
秦溯看着侃侃而谈的沈奕,恍然大悟,如此难题,到沈奕这里,倒是迎刃而解。
安平,得你当真是我毕生之幸。
秦溯有点后悔没早点将沈奕拉来御书房,说不定从沈奕的角度,能看出更多的东西来。
不过现在也不迟。
秦溯从旁边搬出最开始那个卷轴,摊开来让沈奕瞧瞧。
沈奕面色微微一僵,接着恢复原样,应下来跟秦溯一同看去。
说起这卷轴,秦溯又忍不住想起写这卷轴之人,赞不绝口,夸得天上有地上无,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奇才等等。
沈奕只听着,偶尔应和一两句,却并不多说,更是一句主动的夸赞也无,甚至偶尔批评两句。
子寻也不必将此看得太重,这通篇看下来,多为空洞广泛之言,并无具体之法,新政能有今天,还是要靠子寻同众位大臣之功劳,此人或许是误打误撞罢了。
沈奕说完,秦溯顿了一下,觉得哪里好像不太对劲。
不等秦溯想明白,沈奕似乎也觉得自己好像是说错了话,也住了口。
正巧这时,御书房外卫子康求见,沈奕顺势离开,回永安宫去了。
卫子康又同沈奕打了个照面,二人打了个招呼后沈奕离去。
秦溯看着沈奕离开的背影,视线移到卫子康身上,卫大人,朕好像找着人了。
卫子康同样疑惑地随着秦溯的视线看去,不明所以。
来,朕交代你件事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