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裕轻轻道:“除了你外,谁真的晓得我是玄帅的继承人呢?”
何无忌为之哑口无言。
刘裕苦笑道:“你怎样看我并不重要,你支持统领我亦不会怪你,只希望你能为我保守秘密,在对曾经帮助我的兄弟一事上守口如瓶,我已感激不荆”何无忌垂首无语。
刘裕暗叹一口气,晓得他的心已转向刘牢之,再不站在自己的一方,只是眷念旧情和谢玄的遗命,所以仍对自己有几分情意。
好一会后,何无忌点头道:“你可以放心,我是不会出卖你的。”
刘裕心忖大家还有什么好说的,刘毅如此,何无忌也是如此,随着刘牢之在北府兵内势力日渐稳固,自己愈发孤立无援。假如刘牢之聪明点,以大局为重,和谢琰连手平乱,纵然司马道子全力支持他刘裕,仍难以取刘牢之而代之。不过他敢以项上人头来保证,刘牢之绝不会这样做。他根本不是这种人,否则谢玄不会舍他而取自己。
平和的道:“我可以离开了吗?”
何无忌仍不敢正视他,点头道:“统领要立即见你。”
※\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
卓狂生和高彦尚未进入舱门,晁景已从廊道飞退而出,追着他的是一蓬剑光,骤雨般往他洒去,吓得甲板上其它团客四处躲避,与姚猛聊天的姑娘们更尖叫起来,情况混乱。
卓、高两人被逼退往一旁,香素君从舱内追出来,脚踏奇步,手上长剑挽起朵朵剑花,毫不留情地续攻晁景。
晁景却只守不攻,见招拆招,似乎可以守稳阵脚,旋又被逼退两步。
“叮叮叮叮”!
两剑交击之声急如雨打芭蕉,没停过片刻。
高彦和卓狂生交换个眼色,都有无从阻拦之叹。高彦自问身手比不上交战双方任何一人,去拦阻只是喂剑;卓狂生虽有把握稳胜其中一人,但插进去会变成双方攻击的同一目标,岂敢拿小命去博。
香素君是打出真火,一剑比一剑凌厉,晁景则愈挡愈辛苦,再退三步。
舱厅和看台上的人都挤到这边来看热闹,可是除动手的这对男女外,没有人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他们会忽然动起手来。
正闹得不可开交时,两道人影从天而降,分别扑向两人,强大的劲气,往底下交手的男女压下去。
香素君和晁景毫无选择的长剑改往上攻。
从天而降的两人就那以空手对剑,或拍或劈,指弹手拨,把攻来的剑招从容接着。
香素君和晁景同时后退。
卓狂生乘机左右开弓,分向晁景和香素君各推一掌,大喝道:“停手!都是自己人。”
“蓬!蓬!”
香素君和晁景应掌退开,前者比后者更多退一步。
从看台跃下来的正是慕容战和拓跋仪,此时踏足甲板,慕容战面向晁景,拓跋仪则对着香素君,把两人分隔开来。
香素君仍是俏脸含恨,嗔怒道:“不要挡着我。”
拓跋仪张开双手,洒然笑道:“香姑娘便当卖我们荒人一个人情,罢手好吗?”
香素君似欲要绕过他,可是碰上拓跋仪亮闪闪的目光,忽又垂头轻咬香唇,“铮”的一声还剑入鞘。
以拓跋仪的修养,也不由被她动人的神情惹起心中涟漪,竟看呆了。
晁景的神情更古怪,刚才他显然是不想动手的一方,有人来解围该高兴才对,哪知他不但变得呆若木鸡,且脸上血色褪尽,变得色如铁青,两唇震颤,只懂凝视着指向慕容战的剑尖。
慕容战不解道:“晁公子不是受了伤吧?”
晁景欲语无言,这才默默收剑,但脸色仍是非常难看,颇像被判了极刑的犯人。
卓狂生向围观的各人呵呵笑道:“没有事哩!大家可以继续喝酒谈天,欣赏边荒天下无双的美景。”
香素君娇喝道:“晁景!你听着,如果你敢碰我的门,我就把你敲门的手斩下来。”
说罢掉头回舱去了。
众人还是首次听到她的声音,都有如闻天籁,绕耳不去的动人滋味。
姚猛这时来到高彦身旁,轻推他一把。
高彦不解的朝姚猛瞧去,后者仰颔示意他朝上看。高彦忙往上张望,见到那苗族美人正凭窗下望,只可惜表情被重纱掩盖,但足可令人生出异样的感觉。
晁景仍呆立在那里。
慕容战道:“晁公子没事吧?”
晁景沉声道:“阁下高姓大名?”
慕容战一向好勇斗狠惯了,听得心中不悦,这种说话的方式和态度,通常用于江湖敌对的立场,不过由于他是边荒游的客人,只好忍了这口气,但已脸色一沉,冷然道:“本人慕容战,晁公子勿要忘了。”
晁景忽然垂头叹了一口气,斗败公鸡似的垂头丧气的返舱去了。
卓狂生来到拓跋仪身边,低声笑道:“仪爷又怎样哩?”
拓跋仪老睑一红,晓得自己的神态落入卓狂生眼内,苦笑摇头,向慕容战打个招呼,一起回望台去。
※\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ue5e5※
刘牢之在石头城太守府的公堂见刘裕,没有其它人在旁,刘裕进堂后,亲卫还掩上大门,在外面把守。
刘裕虽恨不得把刘牢之来个车裂分尸,仍不得不依足军中礼数,下跪高声感谢刘牢之开恩。
刘牢之从坐席抢前来,把他扶起,歉然道:“是我不好,未弄清楚事情底细,便怪罪于你。这或许就是爱之深,责之切,小裕你勿要放在心上。”
接着又把放在小几上的厚背刀拿起来,亲自为他佩挂。
刘裕心中暗骂,这家伙确是愈来愈奸,学晓玩建康权贵笑里藏刀的政治游戏,今回不知又要玩什么新的把戏。
表面当然是一副非常受落,感激涕零的模样,来个尔虞我诈的同台表演。
刘牢之觉察到司马道子对自己改变态度,心中会有怎么样的想法呢?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刘牢之绝不会就此罢休,可是少了司马道子的配合,杀自己的难度会以倍数遽增。
以前他已奈何不了自己,现在更是无从人手,除非他刘裕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军中最大的规条,是违抗军令又或以下犯上,刘牢之能在这两项罪名上向他刘裕使计吗?
分主从坐好后,刘牢之微笑道:“小裕消了气没有呢?”
刘裕恭敬答道:“只是一场误会,小裕不但没有心存怨气,还非常崇慕统领大人秉公办事的作风。”
刘牢之欣然道:“真高兴小裕回来为我效力,于此朝廷用人之际,正是男儿为国效劳,建功立业的好时机。小裕心中有甚想法,尽管直说,看我可否让你尽展所长?”
刘裕心忖任你如何巧言令色,最终目的仍是要置老子于死地,且杀害自己的心比任何时刻更急切,因为司马道子对自己的支持,令这奸贼响起警号,愈感受自己在北府兵内对他权位的威胁。
不过自己对刘牢之亦非全无利用的价值,刘牢之现在最恐惧的人,既不是孙恩,也不是司马道子,更不是他刘裕,而是桓玄。因为刘牢之清楚桓玄是怎样的一个人,绝不会忘记刘牢之在最关键的时刻背叛他,致令桓玄功败垂成,全因刘牢之之故,含恨退返广陵。
刘牢之终为晋将,不论如何威慑朝廷,仍须听命晋室,如对天师军的进犯完全袖手不理,实很难说得过去,亦难向手下将士交代。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便可以充当送死的先锋卒。
装出感激神色,道:“小裕愿追随统领大人,讨伐天师军。”
刘牢之问道:“你曾在边荒与天师军周旋,对他们有什么看法?”
刘裕答道:“天师军绝非乌合之众,徐道覆更是难得的将才。其手下将领如谢缄、陆环、许允之、周胄、张永等均是能征惯战的人,兼且他们乃当地有名望的人,不但对该区了如指掌,又得当地\ue373众支持,不易对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