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落雁嬉笑着道:“你当我是什么啦?再说计划生育,是你想生就生的?”
吴远不以为意地在媳妇身上摸索道:“想不被罚款就出国生呗。不过话说回来,让咱爹操作操作,罚的少点,没准比出国生还省钱。”
杨落雁拧着身子笑道:“你又懂了!你怎么什么都懂……”
吴远矢志不渝地道:“我还懂外语,让我教你学外语!”
这一学,就学了一宿。
比陈院长和乌克兰女郎学得认真多了。
一连两天,转瞬即逝。
三姐的烧烤摊,也将在29日当晚,正式推出。
毕竟连着免费吃了三天了。
对内,吴秀华、苗红和张艳的烧烤手艺都练得差不多了。
对外,烧烤摊也这项业务,也通过免费试吃,彻底打出去了。
因为这两天,召回了不少以往酷爱小龙虾的老客。
暮色降临。
西头的陵园慢慢没入黑暗之中,显得幽静而肃穆。
东头的夜市却在零星的灯火中,变得明亮而又温度起来。
吴远下了班,就直接过来了。
熊刚也是早早地下了班,回到家中。
于是俩人各执一根华子,蹲在门面房旁边的黑暗里,看着逐渐上人的摊位,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
“整整三天,烤串免费试吃了三天!”熊刚皆叹着道:“单单串串的食材成本就花掉了五百块,这还不算烧掉的木炭和人工费。都快赶上我仨个月的工资了!”
吴远瞧着三姐干劲满满的背影道:“三姐就是有魄力,今晚人肯定不会少。”
熊刚弹弹烟灰,略显保守地道:“免费这三天,上的人倒是越来越多。不少人甚至是慕名而来,专吃免费烤串的。当然到后头,免不了买点饮料小菜什么的。”
吴远点点头,一点都不意外。
免费模式,肯定是一传十,十传百的。
不仅能吸引来原先的老客,就连新客也会因免费而勇于尝试。
如此一来,吃掉五百来块的食材,是一点都不稀奇了。
然而熊刚接着道:“可今天一收费,怕是免不了有人不乐意的,到最后能留下多少愿意花钱吃烤串的,还不知道呢。”
这确实是个问题。
免费转收费,带来的客户流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吴远也不瞎安慰,只是一针见血地道:“三姐夫,你得承认,这样的客人,本来就不是烧烤摊的目标客人。流失了他们,压根不算损失。”
熊刚迟疑一下道:“你说得也对。”
但眉头依旧皱的能拧出水来。
第774章 这算盘打得,连三岁孩子都听见了
初上的几桌客人,似乎也印证了熊刚的担忧。
一听说烤串要收费了,连价格问都不问,就摆摆手说不要了。
直到县招待所的一大帮莺莺燕燕,簇拥着沈清过来,占据了一个大圆桌台面之后,才开始点起了烤串。
熊刚回头看了看妹夫一眼,那意思俨然是‘这人不会是你叫来撑场面’的吧?
吴远失笑道:“我没那么无聊!她们肯定是周日晚上吃得好,才成了回头客的。”
熊刚也看向那群招待所小姐姐道:“嗯,她们昨儿晚上也来了。”
“这就对了,这就属于真正的目标客户。”
对于沈清这帮第一波愿意花钱吃烤串的客户,吴秀华亲自上阵烧烤,确保她们吃得开心,吃得满意。
结果这一开烤,烧烤的肉香味立马飘散开来。
闻得先前拒绝了烤串的那几桌,也开始有人询价,最终又有两桌也补点了烤串。
等到大部分桌子上都有了烤串,后来的客人想不点都不好意思了。
在这过程中,吴远又看见了一拨熟人。
厂里财务部的赵果她们,以及行政部的三姐妹桑语、花蓉和葛丽丽。
连赵果这样的小龙虾拥趸,都专程来吃烤串了,那三姐这烧烤摊的生意做起来,只是早晚的事。
看到这里,吴远抽完最后的华子,扔在脚底下碾灭,随后长身而起。
熊刚见状,也跟着起身挽留道:“他舅,再坐一会。”
吴远抖抖俩腿,任由卷起的裤脚掉落道:“不了,有这样的开局,我也就放心了。我去跟三姐打声招呼。”
吴秀华一见幺弟要走,一方面急着要送,一方面又离不开烧烤架上的烤串。
忙得两头是难。
最后被吴远按回了烧烤架。
可经此一闹腾,原本坐着的沈清和赵果一行人全都看见了吴远。
沈清盈盈起身。
而赵果这桌人,则是大大方方地喊了声道:“老板,一起吃点?”
吴远摆摆手,“你们吃好喝好。”
随即上车离开。
9月1日,就在这样的节奏中到来。
虽说是周六,但依旧成了村办小学的开学报到日。
一大早,学校的广播就准时响起。
那声音,足以笼罩到最东边代婶家,最西边董二家。
至于南面是稻田和鱼塘,北面则是桑树地,基本上不受影响。
当然,耳朵灵便的人,哪怕是逆风隔着二里地,也依旧能听得到。
但不会像吴远这样被吵醒。
洗漱之后,吴远出来就发现,儿子和闺女正跟着学校广播里的韦大嘴,很有节奏地拍手跺脚。
不得不说,这首专为亚运会而写的《亚洲雄风》,颇有让人热血澎湃的感染力。
村办小学选着这首歌作为报道日循环播放的主题曲,就很应景。
刘慧也从外面回来,嚷嚷着道:“学校门口,弄得挺像是那么一回事的。”
紧跟着,吴远也就去看了。
毕竟就几步路的事儿。
看了之后发现,抛开三大恶人不谈,村办小学的入学礼,整得确实挺有仪式感的。
生活需要仪式感。
这方面,宋老师是属实拿捏了。
至于大姐夫蔺先学,他就纯粹是个工具人,平日里的心思和主意没那么多。
这一点,吴远是太了解他了。
不过吴远也很意外的是,大姐夫都已经过来接任校长了,大姐吴淑华那边,依然是毫无动静。
难不成大姐夫已经在家里把她的思想工作摆平了?
瞅着不像。
饶是如此,吴远也不大可能当着开学礼的时候,去问蔺先学。
更何况,从四面八方过来报道入学的孩子们,着实不少。
蔺先学、宋春红他们忙得不可开交。
根本顾不上围观的父老乡亲。
回到家吃早饭的时候,杨落雁耳畔回想着这首《亚洲雄风》,就不由问起道:“亚运会是哪天开幕来着?”
吴远不假思索地道:“9月22号。”
顺便就问起道:“办事处那边拿了不少票,你们去不去?这机会可难得。”
杨落雁毫不迟疑地道:“翠花姐带着顾媛姐已经到BJ筹备专卖店工作了,我这个月指定得去一趟。”
刘慧看了看俩孩子,直摇头道:“我们在家看看电视就好了。”
纵使是已经回了上海认了亲,刘慧依旧是不愿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这一点,吴远也不强求。
吃过早饭,杨支书背着手溜达着过来了。
杨落雁要给他盛稀饭,他却摆摆手,说自己个在李会计家吃过了。
然后就闷在沙发上不说话。
虽然不说话,可那算盘打得,连俩孩子都看出来了。
一个劲地拉着扯着杨支书道:“姥爷姥爷,你是又有难题来找粑粑吗?”
一句话,说得杨落雁忍不住笑了。
刘慧更是没好气地指着他道:“瞧瞧你这点小心思,连三岁小孩都懂。”
杨支书顿时觉得老脸有些个挂不住。
吴远连忙递话过去,给接着,总不能真让老丈人这脸面掉地上,拾不起来。
“爹,有什么事你就说。”
杨支书一拍大腿:“还是那师资力量的事儿。咱们照万主任那说法,英雄帖已经发出去了。可到今天也没个音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