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江咿咿呀呀地一通乱蹬。
刘慧就问:“怎么,听见你爹,来劲呀?小没良心的,枉我天天抱你陪你的。”
院子里,岳婿俩点上一根红双喜。
吴远长出口气道:“是这样的,爹……”
于是把钱仁通的木材加工厂的事儿说了。
杨支书耐着性子听完,一根烟也到了头,眼见吴远还散,就推掉了说:“你是想要打通家具厂的上下游,进一步开源节流,提高利润率?”
吴远直言道:“坦白说,现在的利润率,我已经很满意了。但最快今年,最慢明年,不管是高档组合柜,还是席梦思组合床的价格,怕是都得回落。我这么做,也是未雨绸缪。”
杨支书点头:“这样做,没有错。把更多的资源攥在自己手里,抗风险能力也大。问题是,今年这对私企重拳出击的风波,你就能确定已经过去了?”
“爹,我觉着呢,对私企的风波过没过去不好说,但对咱们兴旺家具厂的风波应该可以确定过去了。而且,收购这个木材加工厂,我也打算兴旺家具厂出资一半或者四成,我自己再单出剩下的。”
这样做的用意,吴远不用多说,杨支书都明白。
但无论四个自然村集体的股份怎么被稀释,它都还在。
只要它还在,这混合所有制的名头就在。
杨支书紧了紧蓝色外套,又问:“那你收购之后,准备把厂搬回来?”
“暂时不搬。”
“为什么?这板材运输的成本,你不考虑?”
“爹,我考虑的是,那边靠着火车站,原木运输便利些。”
“咱这边靠运河,只要把渠道建立了,照样便利。”
这倒提醒吴远了。
于是退一步道:“短期内先不搬,等摸熟了再综合考虑。”
“吃饭了。”杨落雁在堂屋一声嚷嚷。
杨支书起身,顺便抄起矮脚凳交给吴远带上道:“打算什么时候去?”
“明儿一早。”
“行。”
等吴远一进堂屋,原本在刘慧怀里安安稳稳喝米汤的小江,撒欢地一通乱蹬,瞧那架势,是要吴远抱。
吴远连忙伸手敞开怀抱。
刘慧没好气地把孩子递过来,嘴里还咕哝说,小没良心的。
结果小江到了亲爹怀里,依旧乱蹬乱推,嘴角流着口水,咦儿呀哈地,不知道兴奋个什么劲。
直到玥玥推开杨落雁手里的米汤勺子,一直蜷缩的小手指,难得伸直了一回,指着弟弟一通使劲。
好嘛,争起宠来了。
杨落雁心疼丈夫腾不出手来吃饭,直接把俩孩子全都放到婴儿车里去,一视同仁。
这下都消停了。
吃完早饭,吴远回家继续忙活。
路过村部时一琢磨,还是拐了进去。
不过他进去,并没有去工场,而是直接到财务室。
朝阳透过窗棱,照射在马明琪的黑发上,发出盈盈的反光。
“明琪。”
马明琪这才从书本中惊惶地站起来,手里下意识地合上书本,却让吴远看到了名字:电大函授教材……
这孩子想要函授大专?
挺有上进心哈。
上辈子被缪家耽误了前程,不知道有多后悔,真是可怜了这孩子。
“远爷,我不是……,我没有打算离开……”
这孩子一紧张就坏,连话都说不明白。
直到吴远笑了:“你想弄个高文凭,我是支持的。不过电大的,是不是有点低了?你可以多打听打听,弄个正规大学的大专或者本科文凭试试。”
“真的么?我可以么?远爷?”
“当然可以。你当年要不是考中专,而是考高中,现在说不定已经在考大学了。”
“那我一定好好努力,不辜负远爷对我的期望。”
这话说的,让吴远听着,瞬间觉着老了十几岁。
这本该是小江和玥玥俩孩子懂事后,对他说的。
“对了,远爷,你今天过来是?”
“哦,这样的,明天我和老支书,还有你二哥,一起到彭城那边考察个木材加工厂,你作为财务,跟我们一道去把把关。”
“行!”
“顺便从账上取5万带上。”
第97章 巾帼不让须眉,高手在民间
隔天一早,天刚蒙蒙亮。
吴远还在家里喝粥吃馒头的时候,一挂拖拉机吭哧吭哧开到了。
打眼一看,好家伙,人都齐了。
这拖拉机毋庸置疑,是老丈人叫的。
而马明朝和马明琪兄妹俩,竟也早已坐在上面了。
这老丈人办事是真的热心积极。
真把他这女婿,当儿子待了。
吴远心里有数,三下五除二地秃噜完稀粥,塞完馒头。
碰巧乔五爷掐着点先到了。
跟五爷交待一声,吴远直接上了拖拉机,排坐在老支书旁边。
还真别说。
拖拉机的宽轱辘,开在中间凸、两边凹的石子路上,就是比其他车稳当。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拉风了。
有点冷。
老爷们对此还好一点。
可马明琪就被吹得,迎风流鼻涕。
结果被吴远看个正着,直接臊得脸红到脖子根儿,差点要从拖拉机上跳下去。
一路到了汽车站,换了中巴车,直奔彭城。
到了彭城下车,才刚刚早上九点多。
马明朝照旧给陆援朝挂了个电话,结果才知道,钱仁通是下午两点的火车到彭城。
不过无妨。
吴远和杨支书一凑头,决定按照车上商量好的计划,先到王村打打前站。
半个多钟头后,陆援朝赶到。
吴远给他介绍了杨支书,而后让他带着老支书先到王村认个门。
恰巧王村的大队书记,也差不多这个年龄段。
支书对支书,先盘盘道儿,摸摸木材加工厂周遭的情况。
免得跟村里有什么解不开的瓜葛,导致后续接手后的经营环境堪忧。
而吴远则和马明朝兄妹俩,留在彭城等信。
两个钟头后,中午十二点半左右,俩人去而复返。
众人干脆找了家小饭店,边吃边聊。
找到上回吃地锅鸡的那家中档饭馆,直接傻眼了。
好嘛,人去楼空。
门上贴了封条。
众人心照不宣,继续沿着路边往前找。
好不容易找到家小苍蝇馆子,也不挑了,就地坐下来点菜。
五个人,吴远直接点了六菜一汤,煎饼管够。
趁着等菜的空隙,杨支书便聊开了:“王村的环境没什么问题,钱老板招了村里人在厂里上班。只要咱们接手后,不动工人,问题就不大。”
“另外,我发现王村比咱村多的一条优点:供电稳定。听小陆说,平时即便刮风下雨,也很少跳闸。”
吴远点点头,木材加工厂,好几台大功率电锯。
最怕的就是隔三差五地缺电停电,那还怎么搞生产?
杨支书一番话,跟做报告似的,直接说到结论:“我觉着,这厂能买。”
“有爹把关,我就放心了。”
随后热菜陆续上来,众人拿煎饼卷菜,埋头猛吃,就着飘不了多少蛋花的蛋花汤。
非常时期,非常对待了,属于是。
吃饱喝足,一点钟了。
众人找了个卖大碗茶的茶摊坐着,等着陆援朝去火车站接钱仁通。
五分钱一碗的大碗茶,显然没受到这次重拳出击的影响。
老板依旧乐呵呵地招呼着南来北往的过客。
这一坐,直到两点半,吴远和杨支书爷俩又商量了不少买厂的细节问题。
陆援朝带着胖乎乎的钱仁通到了。
爷俩打眼一瞧,顿时内心双双一突,交换个眼神。
虽说人不可貌相。
但大多数时候,其实是能看出个端倪大概的。
尤其是杨支书这种阅人无数的老干部,那眼神看人不说百分百,起码也有个七八成。
眼前这钱仁通吧,胖乎乎,乐呵呵,瞧着人畜无害,跟精明搭不上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