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1 / 2)

韩墨初将这种新式火器命名为连珠火铳, 并由君王下旨将此物尽快投入生产, 各地军中的火器军将领也要尽早派遣主将来此学习此物的进攻方式, 以确保此器投入军中后能以最快速度推广全军。

君臣二人似乎回到了永定三年时的那个冬日,每日除了晨朝便是火器局的营房, 为了尽早赶出威力强大的连珠火铳废寝忘食。

韩墨初比起君王顾修甚至更忙碌些, 因为学宫招收的第一批学子已经入学,身为主讲人的韩墨初自然要主持大局。易鶨先生留下的那些珍贵的书本图册也都成了这些学子们今后研习的课题。

宁王妃徐静柔在次年年初生下了她和宁王顾攸的第五个儿子,取名毓含。

小毓含出生那天,徐静柔抱着枕头嚎啕大哭,捶着宁王的肩膀又掐又咬,直嚷着要他把原本的小郡主还回来。连丽太妃也埋怨自己的儿子没本事,怎得连个女儿都生不出来。

最终还是晴昭公主出面,带着两岁大的小公主顾曦璨来到了徐静柔的床前, 让小家伙当场认了徐氏做了干娘。

原本还抱着小儿子抽泣的徐氏立马就收起了眼泪,第二天就开开心心的以干娘的身份开始给小公主张罗起嫁妆来了。

晴昭公主心中暗笑:也不知是不是同她那个宝贝弟弟顾攸在一起生活久了,徐静柔的眼泪竟然也变得这般来得快,去得也快了。

***

载盛七年,三月初三。

君王万寿之日。

这一天不光是万寿节,也是小太子顾毓诚的千秋节,更是太傅韩墨初的生辰。

父子三人同日生辰的缘分, 着实让人啧啧称奇。

顾修自小就不愿做生辰,他幼时生在北荒长在北荒, 一直都不愿受那些拜寿收礼的繁文缛节, 即便是登基称帝以后也极少开宴做生辰, 除非有什么重大事项要借着君王生辰的名义发作,顾修才会着礼部筹备宴席,款待宗亲。

今年也不例外,京中的文武们都在君王生辰这一天得了一日恩假,还有一份京郊御田正产的时令蔬果。各地方官们并无恩假,顾修刚登基时地方官与顾修祝寿的折子都是由吏部统一收齐,再转交给礼部,再后来韩太傅嫌弃这些毫无意义的祝寿折子浪费纸张,便发了指令再不许各地方官上表祝寿。

每年省下来的银钱,就够得上一个大周百姓小两年的花销了。

这一日,春风和煦,艳阳高照。

紫居之中,一对父子正守着一张空大的圆桌相顾无言的坐着,周遭安静如斯,甚至听得见窗外的鸟叫虫鸣。

小太子顾毓诚陡然之间把脸一垮,整个人向前匍匐,上半身直接趴在了圆桌桌面上:父皇,儿臣肚子真的好饿啊。

十五岁的少年人稚气未脱,哪怕他早已入主东宫,在前朝也早已开始接洽军务,可面对自己这个看似严肃的君父顾修时他都始终改不了稚子心性。

再忍忍,想是也快好了。顾修轻咳一声,用以掩饰他腹中因为空虚而隐隐发出的响动。

今天是他们父子三人的生辰之日,韩墨初从三日前便说要在这一日亲手做三碗长寿面,就当是给这对父子的生辰贺礼了。

这样经济实惠,又极有心意的贺礼也就只有韩太傅才想得出来。

为了吃上韩墨初亲手做的这碗长寿面,这对父子从晨起之时连口水都没喝便一直等在这里,整整两个时辰,早已是前胸贴后背了。

约着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一大早便投身厨下的韩墨初终于现身了。

还是那一双温润似玉,弯如新月的眉眼,一袭象牙色深蓝滚边的广袖圆领襕衫,玉簪束发,连鬓角都不见一丝凌乱,丝毫看不出这人方才在厨下整整忙碌了两个时辰。

紧跟在韩墨初身后身后过来的是内监总管元宝,他手中端着一方大托盘,盘内放着三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

呀,可终于好了,儿臣都快饿死了。已经饿到把玩筷托的小毓诚见了吃食,立马从凳子上弹了起来,两步凑到元宝公公跟前准备帮着端面。

太子殿下您当心,这面汤可是烫的。元宝说罢将手中的大托盘放在了圆桌正中,依次按照父子三人的位置摆好了汤面的大碗,又将分汤用的小碗,汤勺和筷著摆在了父子三人手边,退身站至一旁。

元宝公公先下去吧,这里并没有什么要伺候的了。韩墨初摆摆手命站在一旁内监总管元宝退下,转而面向父子二人:陛下,殿下,且尝尝这碗面味道如何。

顾修底下目光细细的端详着眼前的这碗新出锅的长寿面,雪白的面条,油亮的汤头,挺透的菜蔬,面汤里淋着丰腴肥美的肉臊,还有细切的嫩葱均匀点缀,猪油的脂香混合着面香被热气激发,萦绕在鼻尖之上久久不散。

这碗面原型出自扬州广陵府,号曰阳春。是广陵当地百姓的家常吃食,也是韩墨初儿时每次赢了苏澈的压岁钱都要去吃的一种吃食,而今日的这一碗里不止有阳春面醇厚的汤底,还淋上了尚宫吴氏秘制的肉沫臊子。

顺带一提,韩墨初今日亲自下厨做的这三碗面是在吴姑姑的全程指导下完成的,自打顾修和韩墨初在前年吴姑姑出宫照顾晴昭公主时这对君臣趁着夜色将她最心爱的砂锅炸成了两半,她便在小厨房上多加了三把锁,并吩咐所有在君臣二人身边服侍的人无论她在或是不在,都绝不许让这两个活祖宗再靠近她的小厨房。

父皇,亚父,儿臣实在太饿了,就先吃了。小毓诚迫不及待的用筷尖挑了一大缕白生生的面条,略微吹吹便送进嘴里。

面条入口的一刹那,小太子整个人都愣住了,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自己的父皇顾修,那一缕白面就像是胡子一般挂在嘴边不上不下的垂着。

你怎么了?坐在毓诚对面的顾修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对,也挑起一缕面条送进嘴里。

然后,顾修也愣住了。

对面落座的一对父子,就那么一人咬着一缕面条,一动不动,更不说话。

坐在父子二人中间的韩墨初见状也挑了一口面条,面条入口的瞬间,韩墨初舌尖上敏感的味蕾立马就将这团滋味不明的东西顶了出来。

这碗看似美味的面尝起来竟然又甜又咸又酸又辣,挂在面条上的汤汁中混杂着和面的碱味,还有一丝菜蔬未熟的生苦之味,好似哪一味料都放多了些,煮得火候又差了些,综合在一起就是十足的难吃。

他上一次吃这么难吃的东西还是在多年以前给顾修用铜壶煮的那碗半生不熟的咸粥,简直比战场上那些未经调味就架火烤熟的炙肉还要难以下咽。

咳咳,陛下殿下别吃了。韩墨初掏出怀中的软帕轻轻擦擦嘴角,温润的笑颜之中夹杂着些许愧疚。他早就该知道自己确实不擅烹饪,可又偏偏每次都不愿死心,毕竟比煮面难上千百倍的事情他都能信手拈来,怎么就做不出一碗滋味上成的长寿面?

可见上苍公平,说到底还是人无完人。

叼着面条一动不动的父子二人终于有了动作,他们先是将含在口中半晌的面条用筷子送到了口中,又沉默的合眼将其咽下。

其实,臣不介意......韩墨初再次开口试图阻拦。

这对相顾无言的父子好似听不见一般,一口接着一口的埋头吃面,好似饿了三天三夜似的狼吞虎咽。

好在面条顺滑,不用怎么咀嚼就能滑过喉咙,填饱肚子,否则这对父子非噎死不可。

父子二人在不到一柱香的时间里不仅仅吃光了碗中的面条,还豪气干云的将碗中的热汤统统一饮而尽。

亚父,您做的长寿面真好吃啊!小太子毓诚朝着身边的韩墨初牵扯出了一个实实在在心满意足的笑容。

嗯。另外一边的顾修也点了点头,对韩墨初的手艺表示出了认同:朕觉得子冉做的面,倒也不比吴姑姑做得差。

最新小说: 烽火照烟京 乘龙 快穿:绿茶反派又被男主欺负哭了 养龙使我差点身败名裂 弇山录 神奇主角在哪里 斗罗之龙枪逆世 深恩不负 教主霸气威武 异能为绝对闪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