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修听罢此言,又故意重重的咳了两声,翻身坐到床边,自行套上了龙纹织金的厚底朝靴,展开手臂眯着眼睛等着韩墨初上前来与他更衣束发。
自他少年之时,他亲身的一应大小事情皆是韩墨初亲力而为,无论是日常更衣还是营中束甲他只依赖韩墨初的照拂,这样不经意的亲近是他们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若是他此时过来与我更衣,我便考虑原谅他昨日之事,若是他与我戴冠时能对我将他昨日欲开学宫之事好生说说,今日朝会我便帮他挡下门下省的那群老言官。顾修抬着两条胳膊如是想着。
沉默良久而后,顾修的手臂都端到发酸也不见韩墨初向他走近。他微张双目用余光看向韩墨初原本应在的方向,巨大的琉璃镜前,早已没有了韩墨初的身影。
顾修顿时只觉得胸口中的这口气憋得更厉害了,他自行穿戴整齐后来至饭厅,早膳早已摆好了。韩墨初正端着一碗紫米粥,气定神闲不紧不慢的吹着热气。另一边,小太子顾毓诚正剥着一颗新鲜煮好的鹅蛋,见他来了,便忙放下手中的吃食,笑吟吟的朝他行礼:父皇晨安。
好。顾修沉着脸应了一句,接过侍女递到手边的帕子擦了擦手,也端起一碗粥一言不发的往嘴里送着。
顾修虽然生性严肃不苟言笑,日常待人接物时喜怒也少行于色,可也极少有这般一言不发面色冷沉的时候,尤其是韩墨初此时也在膳桌之上。
平日里无话不谈的两人,今日也不知为何都是一言不发,整个早膳桌上的气氛都显得格外诡异。
毓诚一手捧着盛粥的大碗,小心翼翼的拉了拉身旁看起来面色好些的韩墨初的胳膊:亚父亚父,父皇怎么了?怎得看起来这般不高兴?
是么?臣可没看出你父皇哪里有什么不高兴来。韩墨初叠着帕子擦了擦自己的嘴角:小殿下觉得,陛下不高兴么?
小毓诚不可思议的眨眨眼睛,他亚父今日这是怎么了?连他都看出他父皇不高兴了,他这个一向能查人于微的亚父怎么反倒看不出来了?难不成他亚父也生气了?想到这里,毓诚忍不住掰开手中的鹅蛋咬了一大口,在无比漫长的咀嚼之中思考起来。
昨日他亚父同门下给事中争论时他就在当朝旁听的屏风之后列席,虽说没有听得太真切但是也听了个大概。事关恩科大事,他亚父又要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第一人,门下给事中要同他亚父拼命,想来他父皇心底的不快十成九就是从此而来。
得出结论的小太子第一时间抻着脖子将喉咙里的鹅蛋咽了下去,伸出手拽住了顾修的衣袖仰头笑道:父皇,你别同那老匹夫一般见识,他是没见过世面,也没出过京城。
放肆!顾修冷着脸,重重的放下了手中的粥碗:顾毓诚是谁教你这般说话,门下给事中尚祈历经两朝,谁准你叫他是老匹夫的?你如今已是这个年岁了,为何还是这般不懂事?今日朝会过后回你便的东宫跪两个时辰,好生思过。
父......父皇.....当年十三岁的小太子自记事以来从未见过父皇顾修对他这般疾言厉色,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了,只能将求助的目光落在一旁的韩墨初身上。
陛下,太子殿下方才何时说了尚大人的官称,又何时指名道姓说这老匹夫是谁了?反倒是您言辞之中将尚大人的身份做实了。韩墨初轻而易举的到了顾修话中的漏洞:还有,尚大人身为门下省从一品大员,虽然在位多年却鲜有政绩,我大周一向最忌庸官散漫,莫不是他仗着虚长几岁便能懒政不为了?既然尚大人在其位,难谋其政,尸位素餐,还请陛下过了年便准他一个正一品金紫光禄大夫,让他荣休养老就是了。
顾修顺着那个从容坦然的目光看去,那人墨色的双眸比起少年时初见时城府又深了几重。这么多年来,他顾修虽在前朝执掌江山天下,可是论谋算还是不及韩墨初万一。
这么久以来,只要是韩墨初说出的话,他基本上是驳无可驳,辩无可辩。因为即使驳了辩了韩墨初也依旧会有一万种方式找出他的错漏来。
见顾修不说话,韩墨初又将目光转向了小太子顾毓诚:小殿下,无论如何方才确实是您有错在先,身为东宫太子言语不妨,长此以往又如何继承大统教化万民。今日朝会过后您便好生临一帖魏碑静静心吧。
小毓诚抿着嘴唇,见顾修并没有出言反对,点点头朝着君臣二人深鞠一躬道:是,诚儿知错了,今后不会再这般言语不妨了。
***
韩太傅同皇帝陛下闹了别扭,不单单是早膳桌上的气氛诡异。
含元殿中的朝会气氛也没有好到哪里去,起先之时工部吏部先分别报了两项不甚紧要的案子,随后是兵部尚书呈报了来年的军备事宜。
昨日在前朝之上险些争得头破血流的科举之事一直无人开口,礼部之上及门下省的那群老言官们都快把手中的笏板攥化了,都等着对方先行开口。
往日里热火朝天的大周朝堂一时之间竟然静默得针落可闻,气氛越安静,便越无人敢说话,越无人说话朝堂之上便越安静。静得凡是在场的文武官员不管与此事有关无关,喷嚏咳嗦全都吞到了肚子里,连喘气都尽可能的放缓速度,生怕弄出什么响动来吸引了君王的注意力,若是在此时被君王提问,答话时稍有不慎头上的乌纱可就保不住了。
众卿,今日可是无本所奏?顾修隔着遮面的冕旒环顾殿上四周,打破了这场十分诡异的寂静。
陛下,臣有本奏。韩墨初持笏上前,敛声说道:臣昨日所请学宫之事尚无论断,今日想再请一旨,请陛下决断。
陛下,臣也有本要奏。韩墨初话音刚落,昨日扬言要与他拼命的门下给事中也持笏上前道。
尚大人,您有何事要奏?
这是顾修登基以来第一次忽视了韩墨初的奏本,高台之下的臣子都是在官场之上走惯了多少年的老油条了,惊讶之余都品出了君王此番与韩太傅似乎是政见不和。门下给事中自然也听出了天子的这层意思,一时之间忘形得意,将笏板上所书之言尽数念了出来:臣想弹劾一品太傅韩墨初,倚功造过,动摇国本,阻塞视听,祸乱朝纲,实乃我大周祸患!
此言一出,方才憋着咳嗦的臣子们咳嗦全数憋不住了,整座含元殿内立时三刻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咳嗦声。这几个罪名,连与尚祈同在门下省的同僚们都听不下去了。
这些年来,大周之所以国富民强一是靠着当朝天子的杀伐果决,另一半便是靠着那位韩太傅的算无遗策。
顾修同韩墨初这对君臣之所以能有今日成就,靠得不就是敢为先者不敢为之事吗?类似废除科举设置学宫之事韩太傅做了多少?都是看似不可能,一旦做了便是今子孙受益,造福万民的事情。
眼下无非是在来年恩科将开的当口提出来让人有些措手不及罢了,若是仔细想想,若是恩科制度当真能改成如韩太傅所说的那样,那么整个大周上下都将人才济济,无非就是多费些时日功夫罢了。
这位历经两朝的尚大人,怎能如此颠倒黑白,不分是非?
尚大人,你今日弹劾可有实证?天子顾修单手支撑着眼前的龙书案,轻声言道。
回陛下,韩太傅公然于朝堂之上扬言要废除科举,此举难道还不是动摇国本么?老尚大人言辞凿凿,丝毫不曾察觉高位之上的天子脸色已经渐渐低沉下来。
除了动摇国本一项,其余三点可有实证?天子又道。
启禀陛下,韩太傅在前朝一贯嚣张跋扈,排挤同僚......
尚卿,韩太傅到底是阻塞视听,以功造过,还是嚣张跋扈,排挤同僚?天子的声音骤然提高,沉稳如山的声音朗朗入耳,虽算不上振聋发聩,可对于尚祈这般多年不曾受过重视的老臣而言,还是极具威慑力的。
陛下!尚祈陡然心惊,扑通一声双膝跪地,真心实意的悔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