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 / 2)

再启开一口箱子,箱子里堆满了足以晃瞎人双眼的珠宝,箱盖上依旧写着三个字:子冉的。

抱着三百两黄金走了一路的苏澈觉得手里的这箱黄金瞬间就不香了,一边喃喃自语,一边不停开着箱子的封盖:子冉的,子冉的,怎么都是子冉的!

韩墨初拉着顾修绕过了那些木箱,走到了一扇模样有些古怪的石门跟前。石门上面刻着一个圆头圆身圆足圆手却长着一张猫脸的生物。

那生物看起来娇憨可爱,大腹便便,腹部下方还刻了一个凸起的半圆。

韩墨初试探着在那半圆上按了一下,石门果然吱吱呀呀的开启。

石门之中竟是被无数盏长明灯照亮的一间石室,石室的左右两侧分别堆放着将近两丈多高的金币山。金币山后方的石壁上,挂着一整副三丈见方且绘制详尽的万国图,比起少年时韩墨初为顾修画的那一副至少要详尽十倍。

万国图顶端的空白处写着振聋发聩的九个字: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万国图下方,还有三口巨大的木箱。

韩墨初两人走上前去,打开了木箱的顶盖。

这三口箱子里,一口里面装满了各色武器,战甲,舰船的图纸。一口里面装满了书籍,有冶金的,有治水的,有讲贸易的,还有将采矿和农耕的。最后一口箱子里叠放着一张又一张小羊皮地图,图中详细的画着万国图上各地金银铜铝锡等金属矿藏的所在。

韩墨初抚摸着那些地图与书籍,眼角不禁涌出两行清泪。顾修的眼圈也跟着红了,他是韩墨初一手教出来的,也很快就理解了易鶨先生这个世外高人的真正意图。

大周这个国家,是易鶨先生与他顾家先祖一齐打下的江山。

虽然他不知道上一辈时易鶨先生究竟与太!祖皇帝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但是他知道,易鶨先生此举,就意味着将振兴整个大周的希望交托给了他,也交托给了韩墨初。

韩墨初拉着顾修,君臣并肩跪地朝着那副万国图郑重的磕了三个响头。

他们两个,将用毕生的精力将大周的版图开阔成为这整张万国图上版图最大,实力最强,最为兴盛的国家。

***

广陵街头,满街祭棚,卖香烛的小贩在街上来回游蹿,行路之人无不驻足祭拜。

一个一身白衣,形容俊朗的年轻人背着一个黑漆漆的小包袱神色从容的走在街上。

迎面撞上一个卖香的小贩,小贩热情的招呼道:这位相公,买把香吧。

我买香干什么?年轻人扬唇笑道。

自然是给易鶨先生上柱香啊。易鶨先生可是我大周开国的大功臣啊,连当朝天子和太傅大人都来祭拜了。

我啊?我也不认识他,还是不拜了。年轻人摆摆手继续往远处走去。

小贩看着年轻人的背影挠挠头道:真是的,这年头还有人不认识易先生?

小贩转身继续吆喝,猛然间起了一层白毛汗。

方才那个年轻人,竟然与祭棚里挂的人像有五分相似。

就好似易鶨先生,年轻了七十几岁一样。

*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易鶨先生会有另一部独立的小说,关于易鶨先生的故事会在独立的书中一一说明。

预收文案《君行万里之易品仙》已开放,感兴趣的小可爱可戳专栏点击查看哦!

第一百一十八章 亲昵

踏着初冬的风雪, 韩墨初与顾修带着易鶨先生留给韩墨初的遗产回到了都城汴京。

经过户部官员没日没夜的清点统计发现,易鶨先生这间石室中藏着的光是纯黄金便有九百六十七万余两。其余珠宝,玉器, 夜明珠, 琉璃器等若此时按市价折卖, 共可折银两万万八千九百七十万两。还不算这些东西连年水涨船高的价格。

林林总总的算起来,易鶨先生留给韩墨初的这笔遗产相当于大周整个国家二十年的民生总和。

与这些有价的金银珠宝相比, 易鶨先生留下的那些书籍, 图纸,以及矿藏地图,才是真真正正的无价之宝。

顾修与韩墨初回京后第一件事便是将前朝翰林院与宫中的藏书楼合二为一,并重新修建了一座六层高的六角形高楼,御笔亲提,赐名为琅环阁。

琅嬛者,天帝藏书之地也。

琅环阁除了保留了先前为国朝收录藏书,修编古籍, 保存善本等职以外,还专门寻了一批饱学之士为大周贤能之臣撰写功臣事录。

今后凡于国朝有功的股肱之臣,无论文武,一应由朝中工笔为其著书立传,并保留遗真影像,供后世瞻仰。

易鶨先生的画像是韩墨初亲笔画的,择选吉日与君王一同将画像奉入琅环阁内。

以表君王对国士敬仰之情。

在此后上百年的时间里, 这座琅环阁也成了大周学子朝圣拜谒的必经之地。

***

永定二年,隆冬时节。

国朝共有两件大事, 一则是今秋恩科已毕, 江南科场一片整肃。

一年前顾修在此大杀贪腐, 活烹官吏的场景历历在目,已经积弊近百年的江南官场终于有了几分忌惮收敛。当年江南的盐粮肉菜等价格比起以往减了大约三分之一。

为查全国吏治之弊,韩墨初一早便在前朝提出要在天下十道分设督官府,风吹了将近两年,直吹得各地官员心气都浮了,总想着等那些督官郎校的名单下来再做打算。

万万没想到,韩墨初竟然在恩科结束后,在当年参与恩科的学子之中挑选了一百二十名学子直接封为了督官郎校。

督官郎校属正五品,直隶于门下省辖。与监察御史同级,行事时可不着官服,只听命于君王及韩太傅。每年将在各地的所见所闻报知君王知晓。

再结合每年吏部官考之绩,有功者赏,有罪者罚,无功无过者降,懒政庸碌者黜。

此职每隔三年一轮,每次的名单只有韩墨初一人知晓。

不过就便是被人知晓此人为督官郎校,韩墨初挑选出来的那些及第的学子们也都是油盐不进,软硬不吃的。

让这些心怀抱负的年轻学子去拘束那些在官场中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老油条,逼得那些老油条们都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做出政绩来。

二则是自南诏收归大周而后,大周各地属邦及接壤的异族部落都在蠢蠢欲动。

最新小说: 烽火照烟京 乘龙 快穿:绿茶反派又被男主欺负哭了 养龙使我差点身败名裂 弇山录 神奇主角在哪里 斗罗之龙枪逆世 深恩不负 教主霸气威武 异能为绝对闪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