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祁肃然问道:夫君,出何事了?
并未出何事,沈爱卿已将周家一干人等一一审过了,今日判决,朕欲要去旁听。作奸犯科的周家人众多,且其中的一十二人算得上朝廷重臣,丛霁自然信得过沈欣怿,但兹事体大,还是去旁听为好。
温祁颔首,表示自己知晓了,又问道:夫君要出宫去大理寺么?
对,朕要出宫去大理寺。丛霁原本将周家人关于天牢,后为了方便沈欣怿审理,将他们悉数移交于大理寺了。
夫君多加保重。温祁以左手抓住了幸月的右手,并以右手抓住了葭月的左手,向着丛霁挥了挥,又对龙凤胎道,幸月、葭月,父亲要去处理政事了,暂时不能陪我们父子了。
政事?幸月满面迷惑。
而葭月则主动地向丛霁挥了挥手。
丛霁亦向着温祁父子挥了挥手:朕尽量早些回来。
而后,他出了宫,乘坐马车,直抵大理寺。
沈欣怿正候于大理寺前,见得丛霁,行过礼,恭声道:陛下,请随微臣来。
到了公堂,丛霁坐于一旁,而沈欣怿则坐于堂上。
沈欣怿对差役道:将前刑部侍郎带来。
前刑部侍郎被带来后,跪于堂下,见得丛霁,当即连声求饶。
丛霁不予理会,下令道:沈爱卿,开始罢。
沈欣怿一拍惊堂木,正式开始判决。
丛霁一面饮着小厮奉上的蒙顶石花,一面听着沈欣怿判决前刑部侍郎斩首示众,一派闲适,并未施舍前刑部侍郎一分眼神,只觉得求饶声甚为聒噪。
为官者本该为国为民,做下中饱私囊,欺压良善,杀人放火之事,付出性命的代价理所当然。
直至红霞满天,所有的判决方才结束。
沈欣怿全部判决得当,丛霁只稍作调整。
判决结束后,丛霁客气地道:沈爱卿辛苦了。
此乃微臣分内之事。沈欣怿又建言道,陛下,此番周家官员几乎被连根拔起,致使官位空缺过多,微臣认为须得快些选择良材,补上空缺。
诚如沈欣怿所言,肃清周家人后,官位空缺过多,但要选择良材,补上空缺,谈何容易?
丛霁早已考虑过这一问题,道:沈爱卿认为开设恩科如何?
沈欣怿坦言道:微臣认为开设恩科甚好,毕竟目前正是求贤若渴之际。
朕会择日下旨开设恩科。丛霁归心似箭,无暇与沈欣怿闲谈,话音未落,人已出了大理寺。
三月初六,丛霁临幸温祁,温祁并未见血。
三月初七,温祁重返翰林院,履行翰林院修撰之职。
三月初十,子时一刻,一道人影潜入了距寝宫不远的栖凤殿。
栖凤殿原是皇后的居所,由于温祁日日与丛霁同床共枕,不曾踏足过栖凤殿,故而这栖凤殿仅定期扫除的宫婢会踏足,而今已是子时,自是空无一人。
火/药的引线便藏于栖凤殿。
第127章
这人影蹑手蹑脚地到了栖凤殿角落处的一矮几前,费力地搬开矮几,而后低下身去,叩了叩墙面。
墙面内设有机关,这般一叩,其上的一块砖石旋即打开了,露出里头的一截引线。
她颤着右手从衣袂中取出火折子,轻轻地一吹,隐约的火星子立即变作了扎眼的火苗。
深吸了一口气后,她方才将火折子凑近了引线。
然而,由于她的右手颤抖得过于厉害,火折子不慎跌落于地,致使火苗熄灭了。
见状,她心急如焚,慌忙拣起火折子,又吹了吹。
许久后,这火折子终于再次生出了火苗来。
火苗摇曳,将她的影子映于墙面之上。
她额上尽是汗水,屏气凝神,右手却颤抖得更为厉害了。
火折子颤颤巍巍地凑近了引线,引线霎时间被点燃了。
她怔了怔,丢弃火折子,拔足奔出了栖凤殿。
再过片刻,这栖凤殿底下所藏的引线便将引爆埋于寝宫底下的火/药。
栖凤殿离寝宫太近了些,十之八/九会遭到波及,她须得尽快离开,以免活生生地被炸死。
出了栖凤殿后,她因为过度惊慌,足下踉跄,直直地倒下了身去。
此时,万籁俱寂,她生怕被人听见动静,顾不得喊疼,立刻站起身来。
她未及站稳,一抬眼,温祈赫然钻入了她眼中。
温祈面如皎月,气若霜雪,并未束发,衣袂与发丝齐飞。
她强作镇定地道:更深露重,皇后殿下何以在此?
温祈不答反问:赵太妃又何以在此?
此人正是不久前才结束禁足,重获自由的赵太妃。
赵太妃答道:本宫今日心口发闷,出来透透气。
温祈似笑非笑地道:赵太妃为何要特意来距羽落轩甚远的栖凤殿透气?又为何频频后顾,后头有何古怪?
本宫赵太妃唯恐自己被炸死,无暇作答,急急地掠过了温祈。
岂料,仅仅十步后,她便被突然出现的侍卫拦住了去路。
温祈迤迤然地行至赵太妃面前,佯作恍然大悟地道:本宫知晓了,赵太妃害怕被炸死,才频频后顾,至于后头的古怪自然便是引线了,而那引线所连接的火/药则埋于寝宫底下,只需点燃引线,本宫与陛下便会尸骨无存。
赵太妃急声道:皇后殿下既已知晓此事,还不快些放本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