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你的工作就是负责照顾这只猫。姜默道。
好嘞!张元子蹲下身,盯着黑猫一动不动,一人一猫陷入长久的沉默中。
你干嘛?姜默问。
张元子挠了挠下巴,我想观察一下,它待会儿走路要先迈哪条腿。
姜默:
章鱼先生:
章鱼先生:我和这个仆从,应该聊不来。
*
薛城完成训练,领了明天份的牛奶和鸡蛋,出了农场往廉租区走。
他已经穿上了崭新的制服,不用穿得很臃肿就能很暖和。
吃饱饭加上高强度的训练,原本羸弱,风一吹就倒的体型也变得矫健起来。
同伴从身后追上他,拍了拍他的肩膀,又带回去给妹妹吃?
薛城点头。
同伴突然神秘兮兮道,你最近有没有去萤光市集看过?那里卖的嫁接番茄和嫁接茄子的幼苗,猜猜多少钱?15萤光币一棵!
15萤光币啊!他们大半个月的工资,就够买一棵蔬菜苗。
我发现你说的可真对,同伴拐拐他,末世不会让阶级消失,反而会让阶级分化的更加严重。
我们这些人,也只能做做贵族老爷的走狗了。
薛城看了同伴一眼,抿一抿唇。
不是这样的,他突然开口。
虽然他们现在买不起作物幼苗,但农场的正式职工们,住在石屋区的人们都买得起。
等到他们开始了种植,必定会产生一些过剩的蔬菜和粮食。
农场不需要这些,这些过剩的蔬菜和粮食就会向下流走,住在廉租区,甚至没有住房的其它居民们都能够受惠。
慢慢,民间的经济交流就会变得越来越多,市场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健康,而农场将失去垄断食物的权利。
农场的大老板徐衍是很敏锐的一个商人,他不相信他不懂这些。
这不是我说的贵族老爷的情况。薛城回过头,看耸立在山间的白色风车。
他对同伴说,真正的贵族老爷,会把粮食的生产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不会售卖粮食种子,也不会将种植权交给大家。
同伴挠挠头,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听懂。
他们沿着下山的路盘旋下来。
路边有人在房屋旁围下围栏,看来是打算种植嫁接蔬菜,有人在屋后用竹片和铁丝搭建高高的架子,好多种植几棵嫁接爬山虎。
廉租区有个小孩儿兜着一个围兜,从山上风风火火地跑下来,撞到薛城身上。
咕噜噜,一颗黄色的杏子掉落在地上。
薛城捡起来还给小孩儿,现在杏子还是酸的,要等春节才能成熟,你把杏都摘了,春节吃什么?
春节啊小孩儿吸了吸口水。
春节。
薛城突然也意识到,还有半个月不到就要过春节了。
这个月什么时候发工资,你知道吗?
*
姜默回家的时候,周老太太正在从地下室往上拖面粉。
老太太绷着有力的手臂,吭哧吭哧正干得带劲。
姜默忙上前接过面粉,给她拎到厨房,一看厨房摆的盆盆罐罐,吓了一大跳。
你干啥?
老太太端起一帘烤好的绿豆饼给姜默看,好看不?
好看是好看。姜默看了看摆满厨房的面粉、馅料、糕点。
你给谁烤呢烤这么多?不吃饭了?
周老太太指挥着姜默把面粉倒进盆里上称,这不是要过年了么,学校里那么多孩子回不了家,给他们做点儿零嘴吃。
经过连续两次降温,再加上时不时的变异动物骚扰,像太平村那样整个村都全军覆没的小据点不计其数。
很多孩子被送到学校时,还和家长依依惜别,约定春节回家过年,到春节的时候,已经没有家了。
姜默洗了手,替周老太太揉面,那做吧,小孩儿能吃,得多做点儿。
春节不止该给小孩子福利,员工们的福利也要有。
年礼是王晶晶负责的,已经准备好了,近期就会发下去。
但姜默还想再做点儿什么,让大家都高兴高兴,毕竟这是农场的第一个春节。
你说我要是办个荧光农场春节联欢会,可行不?姜默问周老太太。
可别,大冷天的,还得排练,还得出节目,最后就看个眼瘾,还不如窝在家里吃点儿热乎饭。周老太太吐槽,
嘶姜默摸了摸下巴,蹭得下巴一片白,也行。
周老太太行什么?
就让大家凑在一起,吃顿热乎饭好了。
第55章 春节日常(1)
二老板最近奇奇怪怪的。
先是大冷天把精铁工厂的人叫回来上班,上班做什么呢?做锅!
一米二口径、一米八口径的大锅,每一种都做了十来个。
做完也不说干什么,就放在外面晾着,连续几天没下雪,铁灰的锅底反射着太阳光,在工厂门口排成一排,看起来格外壮观。
二老板的奶奶周老太太,则挨家挨户收酸菜。
入冬前,不少人都跟苏羽的妈妈学着做了很多酸菜。
农场产的白菜大,他们根本吃不完,一听周老太太收,二话不说便宜卖出去。
眼看着收了快上百斤酸菜,老太太一个人怎么吃?
于是便有人猜测,过年农场不会要请大家吃饭吧?
二老板不说,直接问又不太好,万一不是多尴尬。
那些有点儿察觉到的员工们,就每天美滋滋的等消息。
年底了,养殖区的猪要出来一大半,鸡、鸭、羊,产皮毛的兔子,都可以宰杀收获了。
萤光市集内的商品突然丰富起来。
糖果、瓜子、各种肉类、鱼虾蟹、水果糕饼、毛线、毛衣、兔皮各种货品全挑着这几天上架。
加上市集新挂上的红色纸灯笼,窗花春联,真的很有末世前过年的气氛。
接连一个多周的春节大促,那些本来想拿着钱,攒一攒留着明年的,最终还是没能忍住诱惑。
攒什么攒?过年能没有瓜子吗?能没有果盘吗?能不穿新衣服吗?
好吧,末世了,不穿新衣服可以,但亏了嘴真是让人很难受。
住在农场内部这些人,毕竟还是家里有粮,赚的钱敢大胆花出去。
住在石屋区和廉租房区的那些人,则是另一种消费模式。
他们出入市集的频率明显变多,今天糖果打折,就卖两块糖回去,明天布和棉花打折,就买点回去做一副棉手套。
慢慢的,家当也变多起来。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