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意思很明显了,首先是高出许多的价格,然后是公司步步紧逼过分热情的合作意向,工作室直接拉高警惕,刚刚聊天时,估计是怕被他套话,小助理一句也不敢多说。
原舒听完,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感受,后悔和伤心交杂着,十分复杂。
大概就是这些了,我们还要继续吗?负责经理问。
继续吧,把价格压下来,压到正常的合作价格就行。
负责经理隐约觉得这个方法能成,他没多问就应下了。
于是在这天下午,喻恬工作室众人面对突然压下来的价格,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怎么会有人觉得价格高了合作不了,低了就能合作?
第59章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几个负责人都积极地找喻恬聊天,谈话内容离不开设计图细节,喻恬放出来的那个本身就是废稿,没完善就被她弃了,非要她说出什么细节她也说不出来,负责人却以为她在端架子,聊天氛围总是比较不愉快。
这些聊天千珍的两人都会在场,无一例外,负责人对此的解释还是是那几个字:友好交流,公平竞争。
就连小新人也察觉出不对劲了,她从一开始觉得负责人态度过分,合作可要可不要,到现在发自内心觉得其中肯定有秘密,绝对不能合作。
喻恬什么也没说,慢悠悠吊着他们,细节她是说不出也不想说,每次聊天就只是敷衍应对,就这样负责人和千珍都没放弃。
像这种项目,竞争的肯定不止这几个人,但连着两三天,喻恬都只见到千珍,她对此暗暗留意,寻找其他可能在竞争这个项目的队伍。
小新人在对付负责人这件事上没做出什么贡献,心里有点过不去,在寻找其他竞争对手这件事上格外用心尽力。
这天是出差的第四天,已经超过喻恬原先计划的出差时间了,早上喻恬又去和负责人扯皮,说了半天没用的事情,几次下来她感觉到有点疲惫了,尽管对千珍和负责人的那口气还没出,但回去的路上她忍不住想,这么浪费时间在这种人身上,真的有必要吗?
今天她和小新人是分开行动的,两人约好时间在一处茶馆见面,小新人带着满脸笑容进入包间,神采奕奕。
喻恬心里一动,忙问:怎么了?
小新人没等她问完,一股脑全说了,她联系好几个竞争对手,其他人当时也是和千珍一起演示,并且一连几天负责人都没再联系她们,大家都默认自己已经被淘汰了。
喻恬默默听完,虽然早就想到负责人和千珍觊觎自己的那份稿子,但现在确认之后,她的内心还是有种很荒缪的感觉。
那只是她的一份废稿,甚至不确定是在什么时候画的稿子,这几天的反复翻看和回忆,都想不起关于这幅稿子的细节,时间必然很久远,虽有上辈子的经验在,但高中连着几年都没系统学习过研究过,这样的稿子居然也能被看中了。
小新人显然也意识到负责人和千珍是一伙的,简单说完事情之后,颇有些不屑道:做出这种事情,当初居然还有脸绵里藏针骂我们。
说的是第一次演示时,负责人对台上喻恬说的话。
喻恬收回思绪,觉得自己刚刚是有些大惊小怪了。
长期窃用别人的东西,自己的一点本领都被磨没了,自然看着别人的废稿都当做宝贝捧着。
这些人愿意和我们见面吗?喻恬问。
愿意的,其实这里面很多都是学生,大家听到这件事后都很气。
小新人自己也还是个学生,设身处地想一下要是碰到这种糟心事,要么从始至终被蒙在鼓里不清不楚,要么知道了也闹不大,白白受气。
喻恬心里有了主意,交代她联系好那些竞争对手,或者说,现在不能叫竞争对手了,喻恬和这些人才是合作伙伴。
*
首都这边,天气阴沉沉的,从早上就乌云密布,结果憋了好几个小时也没真正下雨。
原舒和负责经理讨论之后,确定一个合适的价格,价格偏低,另一边有一点抬高的空间,符合常规的合作价格。
一旦按照常规的商业合作进行,那负责经理就擅长多了,只不过这几天他联系工作室次数太多,那边又已经从她们的领导那里拿到准话,所以不太愿意和负责经理细谈。
好在那边代理的小助理经验不多,负责经理好说歹说终于从她那里听到个承诺,对方表示一定会把修改价格后的合作和其他要紧事情一起发给喻恬。
这就够了,负责经理对那位在外出差的喻小姐很有好感,几次交锋他可以确定对方是个很聪明很好合作的人。
聪明的喻小姐在谋划一件大事,出差第五天的上午负责人又联系她了,按照她以往的经验和记忆,最晚明天就会宣布结果,今天应该是最后一次细谈。
小新人一边整理资料,一边心有惴惴问:这样不会有危险吗?要是万一被发现了,他们直接在会议室里撕破脸怎么办?
喻恬打算在这最后一次细谈里套负责人和千珍的话,录音或者录视频,这种证据自然是没办法走法律程序的,但足够她们在宣布结果那一刻把事情闹大了。
喻恬眼里闪过狡黠,宣布结果那天可不止几个负责人在,让千珍名声扫地的同时,她也要让那几个负责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要干脆点了,再这么拖下去太浪费时间,我得赶紧解决完回工作室了。
小新人翻看昨天首都那边刚发来的信息,说道:昨天有三封重要信息,十二封次要信息,我们要现在看吗?
工作室每天会把信息分类汇总,重要和次要打上不同记号发过来,方便喻恬查看处理。
今天的信息算是比较多的,但时间紧急,喻恬想了想说:次要的你帮我看一下,其他的先放着,这边马上解决完回去了,我回来再处理。
这几天谈话的内容总是大同小异,但这次喻恬认真了些,从记忆深处翻出点七拼八凑的细节点,一个劲往那张废稿上填充。
同在会议室内的几人虽然对她的态度转变心有疑惑,但喻恬的年纪太小了,这点疑惑因着对喻恬的轻视,很快被众人抛之脑后。
千珍这几天被那张废稿迷得不行,也因此对喻恬的能力十分信任,可能真的是长时间没有自己独立思考创作过,他们一时间竟看不出这些细节是喻恬胡编乱造的。
千珍这种有点专业水平撑着的都看不出来,那几个负责人就更看不出了,他们只认千珍的态度,千珍认为好就行。
就这样,一场没什么意思的细谈开始不到半个小时,喻恬成功套出不少话,完成自己今日目标。
临走时几个负责人笑得很开心,即便他们对这一行不算了解,也看得出今天喻恬说出不少东西。
虽然结果早已内定,但能有这些细节,想来千珍做出来的东西也会精细些,到时候不至于太拿不出手。
负责人边想边在心里嗤笑,千珍到哪都吹嘘自己大公司,结果没一样拿得出手的设计品,前几次竞争对手能力也不行,没法给千珍提供参考借鉴,恰好有次活动碰到几个真正懂行的,那些设计品害得几个负责人被一通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