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看 > 都市言情 > 被白月光套路之后 > 被白月光套路之后(82)

被白月光套路之后(82)(1 / 2)

听完他的话,韩昭昭笑了,轻轻地道:谢钱大人的体谅。

他是楚王的人,不反对她的决议也实属不易了。

钱大人年纪大,在中山郡当地也算是声望的人,他的话一出,其余的人大多都沉默下来,他们也都是苦此水久矣。

唯有一年轻的圆脸官员面露不忿之色。

可是,这位夫人,咱们做这种事情,要适度,不能过分消耗民力,不是有句话,叫什么一口吃不了个胖子嘛,前面有多少君王都是因此而亡国的。那是修宫殿,这虽然是修筑运河,可耗的都是钱,与那些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吗?我想,我们要缓缓修筑这运河。

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这边,一时间,议论纷纷。

缺钱、缺粮、缺兵是几大软肋,而运河的工程必须赶在汛期来临之前。

汛期河水暴涨,又有匈奴人在,到时候若是淹没大片田地,都分辨不清是天灾还是人祸。

第131章 堤坝

◎兑现今日的诺言◎

这位年轻官员虽是韩昭昭的对立方, 但是他问的话,韩昭昭认真考虑过。

做事,是不能操之过急, 可是此时,为匈奴、气候所迫, 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在周围人聚焦的目光当中,她开口道:这件事我明白, 现在朝廷也在竭尽全力支持运河的修筑,运兵、运粮、运器械, 两害相权衡, 取其轻罢了。

取其轻,你哪里知道征用这么多人,压在他们肩头上那么多活,便是危害小的?我就是卢奴县的人, 打小在这里长大,虽然这条河每年都要泛滥几回,但是也不足以造成较大的伤亡,若是说倒灌入运河当中,造成连片的平原洪灾,更不至于, 而且缓缓地来,不过是迟缓一年的事情罢了,就是这一年当中, 能有什么大事?

这个年轻人是有些傲气在心头的, 自己认定的事情, 执拗得很, 不愿意去改正。

可是, 这不是可能不可能,有多大可能的问题,与你在朝堂上所做出的,你到底要偏向哪一派别不同。是,你这么多年在中山郡,都未曾遇到一次大规模的洪水,但是你就敢肯定今年就一定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洪水吗?世事无常啊。

韩昭昭回看了一眼田地里刚刚冒出嫩芽的麦苗、玉米苗,又道:若是真的发生了,便是数不尽的百姓流离失所,中原动乱,这不是赌,要赌,你赌不起。

他仍是不服气:可是照着这个速度,能够在汛期来临之前完工?

将河水分流,引入另一条河中,并在沿路灌溉农田,并不是一项小的工程。

加紧做,我又加派了人,都是卢奴县本地人,深受水患之苦的,朝廷那边也在往这边供应物资。

刚送到她手中的陈子惠的回信才被她拆开,她自己念出来信里头关于物资的部分内容。

这信,是我夫君给我的,所有的东西,都在努力供应,事到临头,不得不采取此法,难道你们愿意看到良田被水所毁,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这身边,有朝廷派来的工部的官员,有楚王一党的在中山郡本地的官员,更多的还是挖运河的民工,他们全是普普通通的百姓。

韩昭昭的话一出,年轻官员沉默了片刻,片刻后,又道:运河修筑十里,用了那么长的时间,这一处又灌溉田地,又分散流水修筑堤坝的,赶在汛期之前能够修筑完?

运河修筑速度慢,与当地官员的不作为有很大的关系。

如今,再找来的大部分河工都是当地的百姓,为自己做活,为自己家的农田能够旱涝保收,难道不会努力做活?至于官员的问题

她的眼睛扫视了一圈四周,目光冷冽,一股上位者的气势呼之欲出,手抚了抚令牌,最后的目光落在了质疑她的年轻官员身上:若有消极怠工者,调兵,按照律法处置。

那夫人您呢?

他大着胆子问了一句,瞧着韩昭昭一个女子,身形瘦削,弱不禁风的模样,想来她手中的权力也是靠了那个夫君。

我就在这里,同河工一起。

年轻官员一愣,万想不到她会说出这番话,又觉得是在诓他,她在这里,哪能坚持这么久。

你若是不相信的话,可以看看我会不会兑现今日的诺言。

傍晚的阳光挂在西山尖,将一抹余晖洒向大地,河水当中波光涌动。

因为时间急,这个时候,河工便要开始开凿分流出来的这条河道了,韩昭昭一直站在这里,没有走。

这些官员纷纷到了自己的岗位,散开了后,趁着天色还没有完全暗下来,韩昭昭又仔细地看了一遍陈子惠写给她的信件。

方才,只是扫了一遍,捡着前面重要的事情看了,而后面夫妻之间的话语,几乎被她忽略掉了,这一回她才看了个仔细。

前面的字迹工整,后面的字迹略显凌乱,底下的落款下写了写信的时间,是昨天的晚上,结合着边境近来的战况,匈奴常常搞夜袭,他要带兵应付匈奴军队。

她猜想着,最后那句告知她自己一切安好的话语,应当就是在那个紧急的时刻匆忙写出来的。

一时间,心中酸涩,着下人借了笔来,又给他去了一封信。

这是自他离了中山郡,去北境后,韩昭昭一个月以来给他写的第五封信,信中少有政务,多的却是思念之情。

这一夜站到了很晚,她才回到府中,第二天一大早,天还蒙蒙亮,又逼着自己从床上爬起来,到了河道边,一边与工部的人商议引流河的路线,又一边监修工程。

十几日过去,都是忙得脚不点地。

今年的气候不知为何有些反常,还是三月暮春时节,便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几日不停。

河水的水面渐渐上涨,韩昭昭愈发忧心,更是吩咐下人加紧了工程的进度,挖出河道分流的同时,还要派人去巡视、加固大堤。

运河的修筑对中原来说是打通南北的动脉,与北方打仗的时候极其方便了运粮,但于匈奴来说,便是巨大的灾难。

他们必然会费尽心机去阻挠运河的正常修筑,毕竟,这里是中原的领土,在这里生活的是中原百姓,与他们有积怨,匈奴人会做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情,韩昭昭并不确定。

最容易的方法便是在凿开堤坝,放水,中山郡是一片平地,水一旦放出来,必然会会淹没中山郡的一大片田地,一大批百姓无家可归,中山郡作为后方,也必定会不稳。

一箭多雕的事情,韩昭昭不相信匈奴人不会动这种心思。

只是,这河道太长,他们根本不知道匈奴人会从哪里开始挖这个大堤,造成河水决口。

正惆怅之间,蒙蒙细雨中,忽然有士兵自远方打马而来,递来一封信。

韩昭昭匆忙拆开,见是一封用匈奴文字写的信,与匈奴打交道打的时间长了,这些字她大概也能认出来,说的是他们要在某一处炸大堤。

在这些匈奴文字的后面,还跟了几句汉文,简单地说明了这封信的来历,是从匈奴右贤王的亲信那里截来的。

韩昭昭刚看完这封信,便又有探子疾驰马来报,据他们得到的消息,却是匈奴人准备派人炸另一处大堤。

这人韩昭昭是认识的,是陈子惠那边的人,身上又有陈子惠亲信的标志。

好,我知道了。

韩昭昭摆了摆手,让他去,让他把信回报给陈子惠。

陈夫人,这次,我们该怎么办?

一个工部的官员问道,跟在他身后的官员都将目光投向这边,不论是追随皇帝的,还是追随楚王的,于他们而言,他们都是中原人,这里是他们的家,自然希望这片土地能够保全。

韩昭昭注视着手中的这封信,眉头紧皱,手攥紧纸,直接将纸揉皱。

给出了两处地点,不知道哪一处是真的,甚至,两处可能都是假的,事发紧急,无法一一验证,而一旦堤坝被冲毁,必须紧急派人去抢修,越快越好,人越多越好,越能减少灾祸。

因此,这两处当中她只能选择一处。

她的手仍然在揉捻着纸,将上面的字看了一遍又一遍。

去这条河刚入平原的地方。

为何是这处?

底下的质疑声起,毕竟,亲信过来的口述说的是另一处,那封匈奴过来的书信会不会是伪造,谁都说不准。

最新小说: 杀穿耽美文副本(np不h) 清冷天师找了个阳气旺盛的助理 骗婚军士长( H ) 她又飒又爽[快穿] 总之成为偶像吧! 我在万界锄大地 不放手不还手 炮灰十世的苦命 江明月的七日冒险 入梦即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