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里正还问周郡要不要去读,每年交给族里二两银子就成,不过吃喝笔墨自理。周郡当然推辞,理由是现成的,他家里还有三个孩子呢。从周里正家出来,周郡放下了一个心事,只要周里正出马,应该很容易让大家多存一些粮食啦。
接下来就是再去城里买粮食了。因为过两天就是中秋节了,所以借着中秋节的机会两人买了很多生活用品,也没人怀疑。然后又花了两三天时间,终于把地窖都塞满了。
周郡和赵雍两人还各自买了一大坛子盐巴和能放很久的糖块,还有咸鱼腊肉等干货和海带等能够存放很久的吃的东西。
第122章 开窍
赵王死了。
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已经三个月后,马上快过年了。然后就在百姓沉浸在要过年的气氛中的时候,豫章王府王令下发了。要各地县衙府衙征收兵税。一个月内要征满。
当郑村长和下营村村民说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没想到还有这个税种,闻所未闻。纷纷追着郑村长和孙里正问这是什么税,为什么要收?朝廷要干什么,豫章王要做什么,私发税令吗?
我哪知道啊。郑村长和孙里正也是头大的很,上头吩咐的,上头下了命令,我们能怎么办,造反吗?
这话说的,有村民暴脾气就不愿意了。吵闹着说不交,每年赋税都是有定额的,突然又要交,还是过年时候,他们承受不起。郑村长也发火了,不交可以,不交粮食就交人。上面说了,每家每户交一石斤粮食,粮食没有可以拿银子。都不交的就出人。
出人做什么?
兵税,兵税,肯定是打仗。有懂行的就说了,其中一个老太爷,是郑村长的长辈,郑村长也喊他一声老叔,这位就说:这兵税以前也收过。朝廷要打仗前为了征粮收的。
打仗,我们这要打仗了?人们开始叫起来了,人心惶惶的。
怎么会,我要打听打听,谁知道消息。去别的村问问?
县衙怎么没通知,你那远房侄子在县衙,你快让你媳妇回娘家打听打听。下营村的村民们都动了起来。打仗他们这好久没有打过仗了,一时间都仓皇起来。
然后没几天就传来消息。
朝廷要重新征兵攻打赵王,夺回赵王占领的封地三州十几个县。豫章王已经同意征兵,西南节度使宋麒麟已经答应出兵替朝廷收复失地了。他的八万军马整装待发,已经集结完毕。
兵马出动,粮草先行。豫章王府的长史主导后勤,保证粮草运输供应。
周郡这边得知真的要打仗了,心里说不出的滋味来。有一种意料之中终于来了的感觉。其实三个月前他们买好了粮食,但是一直没有消息传来,一切照旧的时候,他们还以为王丫真的弄错了,给了假消息。都有些后悔把买铺子的事情搁置了。
然后这个消息就来了
赵王没了,赵王世子呢?路云问,怎么死的?
听人说也没了,前年不就是听说和孙将军大了一仗,病了吗,也不知道死没死。
没死。赵王的兵马现在就是赵王世子领着。赵雍道:传言他能征善战,就是身体不好。
那这朝廷就是趁老子死了,儿子虚着。趁他病要他命啊。好,干得好。
路云说了一句:那身体不好,肯定不能上战场,一上说不定就死了。他乐了,他对赵王一家都没好感,巴不得他们早点死,说完就抱着路拾出去了。
赵雍见他出去了,就起身走到周郡身边,低头看他。周郡正在练字,也没在意他这动作,写完了个字后,他抬眸问:那你觉得豫章王和朝廷赢面大吗?
大。
那就行。
是要打仗了,但不是他们地方打,而是在赵王的地盘打。周郡立刻就放心了,他可不想在经历一次逃亡了。兵税他选择的是交银子,对于那些能拿得出银子的家庭来说,交银子最划算了。
因为兵税一出,粮食铺子的粮价立刻涨了。仗打起来,打长了还有的涨。
赵雍把这个和郑村长说了,郑村长就算着村民们交钱。
出人,交粮和交银子,三选一,大部分人选交银子,当然也有银子和粮食都拿不出来的,家里兄弟多的,那就交人。和他们打架的赵家五兄弟就选择交人。赵五要上战场了。
赵五自打那场变故后像是变了一个人,低着头也不说话,和其他村的几个选择出人的一起去了县衙,也不知道被带到哪里去了。
有人就说赵婆子心狠,送儿子去死。可是也有人说赵五种了雪夜虫的毒,没了传宗接代的能力,去战场是给家里最好的出路了。对于这个,王虎媳妇就一个字:该。她呸了一口,看了一眼自己这新娶回来的儿媳妇。
王虎媳妇专门在儿子媳妇门口大声说话:这都什么天了,还睡呢,要是再下雪了,地里的草都埋住了。
屋内一点反应都没有,王虎媳妇脸色更难看了,开始砰砰敲门喊人:大顺,大顺媳妇,起来了,今天要去山里砍柴。
门被打开,大顺媳妇一脸不耐烦,娘,砍柴你和爹去就行,我和大顺有事。
啥事?
大顺陪我回娘家一趟。
你嫁过来三个月,三番两次回娘家,大顺媳妇,二妞可是只是回门来了一趟,很久没回来了。
大顺媳妇眼皮一翻,啪的一声关上门,她自己没长腿吗,她自己不回来管我啥事。
这关门声让王虎媳妇脸上挂不住了,更加恼怒了,开始大力拍门,喊儿子,大顺,大顺,你看你媳妇怎么和你娘说话的,你是个死人吗,你不会管管你媳妇吗?
可是屋内一点声音都没有,王大顺似乎没听见一样。王虎听见出来,看了眼自家媳妇,说了句:我去砍柴了,你中午别烧我饭。
王虎媳妇追上来,也背了个篓子拿了绳子,等等俺,俺和你一起。她才不在家给他们做饭呢,但是转念一想这儿媳妇回娘家肯定要拿东西,不行,我还是要搁家待着。刚交了120斤粮食,家里的粮食她要是没看住,说不定就被儿媳妇顺回娘家去了。
她立刻掉转头回到屋子了。她要看紧这东西,还有鸡窝里的鸡蛋和鸡鸭。又看了一眼儿子媳妇紧紧关着的门,想着好久没见的女儿,王虎媳妇咬牙心中一酸。这叫什么事啊。这新娶回来的儿媳妇简直是讨债来的。好吃懒做不说,事事还扒着娘家,儿子被她迷了心窍,什么都听她的。她这是造了什么孽啊。
王虎家这一出,几乎经常上演。中秋节后王虎一家又娶媳妇又嫁女儿的,好不得意。如今却是日日要吵嘴。周林他娘看在眼里,忍不住对周大福媳妇说,人常说娶个好媳妇家和睦。你家周立周明娶媳妇你可得好好把关,别只看长得好就娶回来。
周大福媳妇道:俺家的两个小子婚事都由他爹和爷爷做主,我可插不上手。她还是相信自家公爹看人的本事和眼光的。像大顺媳妇这样的搅家精肯定进步了她家门。就算儿子一辈子打光棍也不能要。她是看出来了,大顺不顶事,耳根子软。媳妇又厉害,不敬老,现在王虎两口子能干的动她就这样子。等老了,这王虎夫妻俩以后有的受了。
路嫂子这时候从河边洗完衣服回来,她小腹也隆起了,周大婶娘就去端她的盆,你说说你大冬天非要跑河边洗,这几件衣服让路阳洗洗得了,你这身子要注意。
我这才四个月,没那么娇贵。而且动动身体也好。
你啊,人跟人真是不同命。周大婶娘感慨一声,帮着她把衣服挂起来,问路阳呢,路嫂子说是去卖炭了。路阳是个好的,知道挣钱。她看路阳媳妇双手冻得通红,催促她,你晚上别做了,搁我家吃点。她又坐下来择菜,等会儿和面包饺子。
周大福媳妇接茬,是啊,一早起来我就听见周林媳妇说晚上吃饺子,正剁肉馅呢。这周林媳妇真是能干啊,我家小子要是娶到这儿媳妇,我做梦都能笑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