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我家去镇上买年货的时候,到处都听人在说这豆腐有多好吃。我娘说再等两天叫我去大山叔家问问,这豆腐卖不卖给咱村里人?
卖啊,咋不卖,咱手里的也是货真价实的铜板啊!大山又不傻,还能跟钱过不去?
一人羡慕道:瞅着这县城火热的架势,怕是今年大山手上落得不少。
被众人议论的冯大山此时到了族长家,将竹篮给了老族长的大儿,叔,我过来是想同您说说豆腐的事情。
老族长捋着胡子的手顿住,继而淡定起身,朝冯大山招招手,咱去屋里说。老大,去叫上你几个族叔,连同你一并也进来。
另外,你盯着弄一桌菜,将我早先买的酒也备上。
冯大山搓了搓手,下意识吞了几下口水。老族长家殷实大方,每每待客的菜色都异常丰盛,他今天可有口福了。
天色暗下来之前,冯氏的几位族老们陆陆续续到场,一盘盘的菜摆满了大圆桌。
所有人都到齐后,老族长让他的大儿先给在场人满上一杯酒,末了才开口说道:叫咱们老几个过来是要说说豆腐的事儿。
族长起了个话音,其他人纷纷看向最边上的冯大山,其实他们看到冯大山在场也多多少少能猜到几分。
一个族老从冯大山那边收回视线,转而落在了正给大家倒酒的族长儿子身上,老大哥,贤侄的口风可真紧。喊他们过来前竟是不透露半分。
老族长微微一笑,还算懂事。他抿了口酒接着说,大山,你跟咱几个叔伯们说道说道,那豆腐卖得到底咋样。放心,你大方说便是,我们几个老头子又不会伸手找你要银子。
冯大山往嘴里塞了块肉,再灌了杯酒下肚才开口,诸位叔伯们可别笑话侄儿了,便是要了我手里的银子也是使得的。侄儿家中多有艰难时候,都是叔伯们你伸一把手我伸一把手地帮衬着才有侄儿的今天。
说这些做什么?老族长摆摆手,你也是咱几个看着长大的,又从小安分上进,就是养出来的儿子不大像你。别的我瞅着你家沅昭是个好孩子,还有友光,听说最近也是发了狠的上进。
冯大山脸红了半边,也不知是因为酒意上头还是因为俩不成器的儿子丢脸羞愧,咳。叔说得是。
接下来冯大山也不寒暄了,直接将这三月来的豆腐生意的账本背了遍,主要老婆子一天得在他耳朵边唠叨三遍,他只记下每个月的总流水也不难。
家里拢共赚了近十五两的银子,并一百来斤的粮食,换来的黄豆还没算进去。总得说起来,用了十石左右的黄豆,昨个去缸里一看,这一年收上来的黄豆竟给用得差不多了?
饭桌前的族老们快速在心里算了笔账。
黄豆价贱,两文钱三斤几乎没怎么变过,单十石左右的黄豆若要卖出去还不到一两银子。
但是做成豆腐去卖,竟卖了将近十五两?!
族老们不淡定了。
这十五两还是三个月内赚来的,听冯大山的意思,若不是家里的黄豆不够,年节当中指定还能赚一笔。
他们早知道豆腐能赚钱,也只以为是细水长流般,渐渐让族里富庶起来。没想到,就连摆个摊子随意买卖也能赚上这么多?!
听着周围一下下的倒吸气声,冯大山又开口,只是豆腐生意也不是一直这样好。
族老们连忙问:怎么说?
冯大山解释道:咱这豆腐生意能迎个开门红,一是因为这东西确实新鲜,味道也好,老少皆宜,所以市场大;二么是因为,咱刚赶上过年前的这仨月,手紧了快一年,临到年节可不就愿意花点小钱吃新鲜么?这又说到第三点,就是豆腐这东西它说起来不算贵,三文钱一斤。若是定的多还有优惠。
族老们纷纷点头,你说得有道理。
老族长稀奇地瞥了眼冯大山,大山,这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
冯大山抓了抓鼻子,摇摇头自豪道:那倒不是!
饭桌前一众人:不是你你这么骄傲做什么?
倒是其中有个族老同冯大山一家较亲近,想到什么笑道:莫不是沅昭说的这话?
其他人一听,琢磨着还真有这个可能。
果然紧接着就见冯大山点头,是我家昭昭说的。也是她让我今天过来同族长交代的。
众人面面相觑,或讶异或困惑,倒是老族长的眼神闪过一抹了然,早就知道那丫头是个机灵的。
你接着说。她叫你来做什么?老族长问。
冯大山抓了抓后脑勺,也没啥要说的。我这是临时决定过来的,不过先前昭昭说过几句。
在众人注视的目光下,冯大山从不怎么记东西的脑子翻出来沅昭说过的几句话。
沅昭说了,咱镇上的豆腐市场已经饱和了,倒是周边的几个村子还能趁着过年赚一波。不过咱家是不成了,家里已经没了黄豆,可以让给族里。博个好印象。
众人:
沅昭还说了,一码归一码,豆腐方子是给了族里,但咱家的豆腐生意是自己从无到有打拼出来的。尤其是镇上酒楼和几个员外家的单子,是咱家的就是咱家的,不能给族里。
不然就家里这几个只知道买卖不知道生意的人,等族里的小作坊起来,指定就叫给挤兑没了。
众人再一次沉默。
冯大山还在说,咱族里要做豆腐生意的话,对外就还说是河神的赏赐。将先前三丫的事情编一编散播出去,用她的下场警示百姓是一方面,再一方面也是警示族人。
做豆腐其实很简单,关键就是石膏和卤水,知道这两样便能轻易复制出来。为了维持冯氏的特殊性,所以方子务必要捂得死死的。
但是光靠族老们的威严明显不行,冯友耀不就差点捅了大篓子吗?所以得有个更加权威的存在在前面站着。
沅昭能想到的就是河神。
第32章
冯大山说完, 在场人心思各异。
一族老拧着眉头,当下就问,大山, 既你说镇上的人都买你家的豆腐, 且咱族里不能同你抢,那岂不是以后只能在周边村子贩卖?
可村里庄户人家才能买多少?
族长敲了敲桌子道, 不急这个。本县不行就去外县,总归这豆腐是头一份的买卖,咱族里要拿这个做生意,光一个青山县是指定吃不下的。
冯大山默默点头,其实沅昭也是这个意思。
饭桌上族老们又互相讨论了一番豆腐的生意, 几乎没怎么吃东西, 倒是都便宜了冯大山的肚子。
眼见着外头天色不早, 冯大山吃饱喝足,又将三房的事情说给了在座的族老们, 老三如今将我和柳氏恨到了骨子里头, 我去说他指定是不能听的, 甚至还会变本加厉磋磨翠花。所以腆着脸过来求族长出面。
族长自然无有不应。
转天冯氏的族老们又聚在一起商量了半天, 才暂时定下族里的豆腐生意。
又过了两天,老族长才带人往三房家去。
据过去围观的李婶子说,翠花简直瘦成了皮包骨头, 风一吹就能顺势飘走。老族长见此怒火高涨, 将三房的俩夫妻训得狗血淋头。
末了, 老族长不放心俩人,还让把翠花带去家里将养上几天再送回来。
这可就又闹了个大笑话。李婶子道:老三家的石头就不乐意了, 喊着嚎着自己也要跟过去, 口口声声说翠花去族长家里指定是吃好穿好, 翠花不过一个丫头片子凭啥啊?他才是给家里传宗接代的男娃,好东西都该是他的才对!
你说说,大妹子你跟大山兄弟也不是轻贱女娃的人,咋你家这老二和老三就那么不肯做正经爹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