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珠子不是不能做,只是这个技术难度太低,几乎不需要雕刻,只是做一串珠子出来,哪怕种水再高,分也高不到哪去。
那个抽到厚装冰种板料的选手真的是一秒天堂一秒地狱了,也不知道该怎么设计才能拯救这块料子。
不过虽然大家抽到的料子均有瑕疵,却也不算太大的问题,因为平时做单子的时候,拿到的也不全是完美无缺的料子,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瑕疵,如何巧妙避开瑕疵,是每一个雕刻师都需要学会的技能。
这场比赛考得更多的其实是选手的心态,评委在一开始就强调了料子具有不小的残缺,就是在加重心理暗示,但其实平时在生活中大家遇到的料子也都基本有瑕疵,选手们如果及时反应过来就不会觉得这项很难。
还有就是考验的随机应变能力,雕刻的主题大类是首饰,但是选手抽到的料子未必适合拿来做首饰,如何巧妙改变料子的形状使其符合主题,不会显得突兀,是选手们要攻克的第二个难点。
最后一个就是考验设计和雕工了,这是比赛的基础也是比赛的关键,如果你的设计思路足够新颖巧妙,雕刻功力出神入化,那么再差的料子也能得到高分。
当然,如果你的料子几乎很难下手去雕刻或者形状实在是奇怪到和首饰不沾边,那么难度确实会比别的选手略高几分。
比如宋梨拿到的料子。
宋梨拿到的料子比较奇特,从类别上来看,她还挺幸运的,因为她抽到的是一块镯胚,刚好符合首饰主题。
但是,她的这块镯胚又不是个常规标准的镯胚,虽然没有断裂没有藓棉,可是形状却十分诡异。
寻常镯胚都是完整光滑的,在还没打磨抛光起货的时候就已经能看出光感,哪怕是毛胚状态它的各个面也基本都是平整的。
除了料子本身存在重大缺点,比如巨大藓团或者横裂这样的问题,需要将其改变形状,做成特色镯,其他镯子都是看打磨抛光的能力。
然而宋梨这块镯胚却形状很诡异,它的全身长得七扭八扭,整个镯身一个平整的面都没有,看起来像个扭来扭去的藤条麻花。
拿到这块料子的时候宋梨沉默了,她完全想象不出来这块料子原本得是什么样子才能被切割成这样扭曲的形状。
旁边有选手朝她投来同情的目光,虽然大家的料子都差得各有千秋,但宋梨这块还是太标新立异了一点。
这块料子基本上只能做手镯,因为它的形状是个圆条,虽然是扭曲版,但是忽略它各个扭曲的面,还是勉强能看作一个手镯的。
但如果真的按照常规方法来做手镯的话,那么最终做出来的成品将会非常细,因为旁边的面实在太凌乱了,看起来十分不美观,手镯最重要的就是光滑油润,那就必须得把这些扭曲不平整的面全部打磨掉。
这样一来,只有最中间的部分可以留下来,最后估计和叮当镯差不多细,叮当镯制作难度低、价值也不高,还不怎么需要雕刻,最终出来的分也不会高。
一般来说,镯胚本身某个部位有重大缺陷的,最终可能会选择切除,然后把剩下的部分切成几段圆条,改成吊坠挂饰等小件。
但这个也不能这样设计,因为它是个不规则的圆柱体,拿这种形状的料子做挂坠,要么磨掉外面的部分做成超小件,要么就顺着原本的形状做个标新立异的新颖挂坠。
然而何玉刚刚说了,不可以做很标新立异的自我发明,磨成超小件的话耗费材料过多,雕刻技术难度太低,分也不会高。
简直就是个无解局。
好了,大家都领到自己的料子了。何玉在台上开口,请大家自己观察自己的料子,进行设计构想,后排的工作台是你们进行雕刻的地方,现在可以过去了,等到十点,就可以正式开始进行雕刻。
上午的雕刻将持续到十二点半,到时间后将准时喊停,会有工作人员为你们看管料子,你们则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一点半比赛再次开始,一直比到晚上六点,六点为最后提交时间,过时取消成绩。
何玉拍了拍手:好了,大家先去选自己的工作台吧,坐下后不能讲话不能画设计稿也不能雕刻,等到十点统一开始。
宋梨拿着那块长相怪异的镯胚,慢吞吞地走到工作台前坐下,工作台上的工具和练习间里的基本一致,现在还没到十点,选手们只能构思。
旁边的选手基本都左手拿着料子,右手在上面比划,构想着设计思路。
宋梨上下翻转了好几遍手里的镯胚,思考着设计思路,是接着头铁做成手镯,还是干脆切开设计成耳坠项链。
她伸出右手食指比在镯身旁边,对比着粗细,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如果真的按照常规方法设计成寻常手镯,那只能选叮当或者勉强磨成方镯,但这两种基本都用不到雕刻,没法取得高分。
于是宋梨开始构想把这块料子切开,分别设计成不同形状的挂坠的可能。
切成几段,两段选作耳坠,另外几段再设计成项链吊坠或者发饰,就是要用到许多辅助材料,翡翠只做装饰用。
思索了一下,还是觉得这个方案不可行,何玉刚刚说的规则,里面有一条就是尽量保证料子的完整性以及原有特点。
残缺的料子很常见,在平时接客单的时候遇到有瑕疵的料子一般是两种做法,一种是避瑕,一种是化用。
避瑕就是避开料子有瑕疵的地方,比如中间有棉团藓点,就把它磨掉捣掉,料子上有裂,就顺着裂切开,使其看不出来。
避开瑕疵确实会让料子原本的缺点消失,但是同样也会失去料子原本的完整性,最终看到的是二次加工过的形状。
比如这个镯胚,切成几段做成挂件的话,就和它现在的样子截然不同了,与一开始切成镯胚形状的方向背道而驰。
而化用则是巧妙运用料子本身的缺点,在缺点上进行加工,使其反而变成优点。
比如翡翠白菜,就是巧妙运用翡翠一半绿一半白的特点,根据颜色的排布来进行设计雕刻,没有刻意去人为改变它的特征,但是又让人觉得运用地很巧妙,把原本是缺点的东西变成了优点。
这样就既保证了料子的完整性,又能赋予它新的价值,反而使它身价上升。
宋梨猜想,组委会特意选了一大堆有各种瑕疵的料子发给选手,应该也有考验这个想法,看看遇到瑕疵之后,选手是会选择避开还是化用。
如果避得巧妙那么分数也不会低,但是避瑕的上限在那里,再怎么高都拿不到料子的完整性的分。
于是宋梨放弃了切开料子的想法,决定将错就错,顺着这块料子本身的形状接着做手镯。
不过她不是做常规款的手镯,常规手镯需要用到雕工的地方太少,而且她的料子也不符合常规款式的要求,既没法做圆条也没法做正圈,只能做叮当或者方镯。
这两种形状肯定都是不会考虑的,做出来就是被淘汰的份。
这块料子扭来扭去像藤条一样,那她干脆就设计成藤条手镯,镯身的扭曲面刚好可以沿用成藤蔓蜿蜒曲折的走势,藤条的具体形状也需要大量的雕刻,藤蔓的枝叶极其细致,整个镯身都需要雕刻,符合比赛考验雕工的主题。
十点钟铃声响起,身边的选手纷纷开始行动,有的拿出纸笔画设计稿,有的直接上手料子开始切割,大概是想避开瑕疵。
宋梨也说干就干,先是在纸上画了好几版设计稿,她以前设计过的特色镯虽然也很多,但是藤蔓主题的确实是第一个,毕竟这种形状的镯胚真的很少见。
快速设计了三版稿子,第一版简单沿用扭曲面,在面上雕刻出藤蔓的枝叶,最终形状就是一整根藤蔓的样子。
第二版是在扭曲面上刻出分隔,再在各个分隔上雕刻枝叶,这样看起来就是好几根藤蔓缠绕在一起,视觉层次更加丰富,当然需要用到的雕刻时间也更多。
第三版是在扭曲面上反向刻出分隔,然后再雕刻枝叶,但是会减少枝叶的排布,这样看上去既像是两条藤蔓缠绕,又像是一整根完整的藤条。
宋梨犹豫了一会儿,最终选择了第三版,第一版整体性是最好的,但是雕工略简单,第二版视觉效果更好,但是雕刻起来实在太费时间,而且最终效果可能有一点太花里胡哨了。
第三版如果雕刻上不出错的话,总体呈现出来的一致性和观赏性应该是最好的,只不过得一半正刻一半反刻,挑战难度可能非常大。
确定设计思路,宋梨拿起记号笔,开始在镯胚身上画花纹图案,然后打开刻刀,小心翼翼地雕刻镯身表面。
虽然镯子本身不大,也就是个普通圆条的大小,但是雕刻起来真的非常麻烦,因为各个面都要照顾到,而且雕刻的图案非常精细,万一有一边雕刻错了,整个镯子都会受到影响,需要重新改变雕刻思路,甚至更换设计稿。
进入雕刻状态后宋梨就忘记周围环境了,开始全神贯注地盯着手里的料子和刻刀,一刀一刀小心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