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瑜眼神瞄瞄二公子又瞄瞄地上不动了的螃蟹,这法子还蛮好的,线都省了。
见对方转身要走,乔瑜急忙开口,夫君!
对上对方的眼神,乔瑜磕磕巴巴道:还请,夫君,帮忙,削,螃蟹腿。
快,趁着螃蟹没死赶紧动手,好上锅蒸。
程怀瑾听着她断断续续的言语,眉头紧皱,你未出阁前也这般说话?
乔瑜张了张嘴,满脸窘迫,这还是几日来第一次有人当面点出她说话。
乔家在江陵,原主说话肯定不这般,但想来他也不会去印证,对,对不起。
乔瑜对吃有一种执着,同她做簪子一样,闺蜜偶尔会打趣她,她那么社恐一人若是吃食被抢,会不会克服社恐与人争起来。
乔瑜以前觉得闺蜜想多了,她肯定不会,现在发现,她的猜测没错。
肚子还饿着,蟹黄面想着了便想吃,吃不到难受。
还,还请,夫君,帮忙。
螃蟹,死、死了,就不能,吃了。
程怀瑾甚少见到得寸进尺之人,他这位新过门的小娘子是其中翘楚,他的剑向来杀人,第一次被用来砍螃蟹,还是他亲自动手。
他也不知自己怎么就同意帮忙,许是看她傻乎乎的,连几只螃蟹都抓不住,你若闲的慌,可回去抄抄佛经,拿螃蟹撒什么气。
说着刷刷两剑,动作干净利落削掉螃蟹腿,看的乔瑜目瞪口呆,满眼崇拜,夫君,好厉害。
大惊小怪。程怀瑾撇开脸,你要这些螃蟹作甚?
做,蟹黄面,吃。
程怀瑾:
他一定是疯了,大晚上不睡觉在这儿给傻子削螃蟹。
小娘子说话古怪,行为也古怪。
螃蟹刚被削腿,新妇立马捡来呼哧呼哧洗螃蟹躯壳和那些细细小小的腿,再上锅蒸,动作干净利落,一点也不像说话时那磕磕巴巴模样。
蒸出来后又拿勺子挖出里面的黄和肉,细小的蟹腿肉也不放过,最后弄出来蟹黄和肉也不过才一碗。
程怀瑾拿着剑在一旁看着她弄,不明白这般费心费力就为了这么点东西?还弄的满手腥味儿。
挑完所有蟹黄和肉,面也醒发的差不多了,乔瑜开始拉面,顺道吩咐二公子帮她看火。
程怀瑾脸色沉下来,紧了紧手中的剑,上一个在他面前得寸进尺的人,下场是什么来着?
乔瑜:先小火,热锅,要炒,蟹黄。
面拉好,撒了面粉放在一旁,乔瑜开始炒蟹黄蟹肉,简单的调味,蟹黄蟹肉在锅中散发诱人的香味儿,就锅底那么些许,却香气勾人。
炖煮片刻将蟹黄蟹肉舀在碗中备用,加水开始煮面。
第4章
棠棣苑下人一般卯时中便起,粗使下人得提前打扫院落,而贴身大丫鬟等洗漱后先吃了早食,才方便伺候主子。
而今日,棠棣苑的下人是被香味儿馋醒的,天刚蒙蒙亮蟹香味儿飘散,有那闻着味儿的下人走到厨房一看傻眼了,使劲揉了揉眼睛,她看到了什么?
二少夫人那般娇小一人,站在灶台前煮面。
灶台下,他们家高贵谪仙般的二公子竟然在烧火。
门口有人出现,程怀瑾眉头一凝,这才发现外面天色已经大亮,不知不觉竟这个时辰,丢下柴拿了剑起身便走。
夫君,面好了,灭火。
乔瑜正要挑面,发现人忽的起身离开,眨眼睛就消失在厨房门口。
面挑出两碗,刚要将蟹黄蟹肉铺上去,一黑衣劲装男子出现在门口,少夫人,公子让分一碗面送去青松苑。
面条易克化适合老人用,乔瑜点了点头分了面出去。
老太君对她蛮好的,请安也从不难为,二房夫人和五姑娘人也好,只可惜面条和蟹肉都不多。
分给二公子的蟹黄多些,想着她把人伤了,也不知道一碗蟹黄面赔礼够不够。
老太君上了年纪觉便少了,早早醒来,得知棠棣苑的紫萱来了,说是给她送蟹黄面来,乃二公子和二少夫人亲手做的。
前一句不重要,得知是小两口亲手做的,老太君赶紧让人拿进来。
面条与平日厨房做的不一样,面条细白又长,没有汤汤水水,最上面是一片金黄色的东西,闻着倒是香。
老太君,少夫人说此为蟹黄面,伴匀了食。
紫萱看过少夫人拌面,便揽了差事。
老太君近几年胃口越发不佳,平日吃的少,一碗蟹黄面,她愣是吃的一口不剩,还有些意犹未尽。
伺候的下人见状还有些担忧,平日老太君胃口可没这般好,别撑坏了。
老太君用茶漱了口,想问问二公子夫妇如何做的面,然紫萱未曾看见无法告知,不过小厨房螃蟹壳螃蟹腿剥了一堆,二少夫人脸上手上粘了面粉,应是错不了。
老太君越发满意这个孙媳妇儿,老大两口子在世时二郎乖巧又懂事,自打两口子没了,二郎性子骤变,她这些年看在眼中急在心里。
二郎在她面前虽一再隐忍掩藏,可孩子心里苦,她这做祖母的又岂会不知。
只望如今娶了媳妇让他身边有个人陪,能好受些。
上次宫里赏了两匹锦缎,一匹罗甸紫一匹昌荣,适合二郎和二郎媳妇,一并拿了去。(作话解释,两颜色。)
乔瑜让紫萱提了面送去给老太君,又将做好的簪子交给紫檀让其拿去给五姑娘,其中每支簪子还用边角料做了配套的耳环/耳坠。
吃了面她一觉睡到下午方醒,傍晚又做了一支绒花簪子方再歇下。
过了两日,五姑娘欣喜的来找乔瑜,嫂嫂,猜猜妹妹手里有多少银子。
六支簪子全部卖了,最少六十两,最多一百八十两,看五姑娘高兴模样难不成还有多?
乔瑜现在缺银子缺的紧:二百两?
五姑娘将荷包郑重的放在乔瑜面前,嫂嫂快点点。
荷包不大,鼓鼓的,但听声里面银两似乎无几,打开发现是一摞银票,面额不大但多,数下来一共六百六十三两。
六支绒花簪子再怎么卖也卖不了这么多银子,乔瑜诧异极了,为何,这么多?
嫂嫂听我与你说。五姑娘眉眼弯弯,原本卖不了这么多,皆因她今日去见交好的密友,不料竟被其他人盯上。
来的四位姑娘身份有高有低,其中一位家中是皇商,未婚夫乃郡王。
五姑娘几人不便得罪。
想要的人多然绒花簪子不够,便有人提议竞拍,价高者得。
六支绒簪,其中一支因格外华贵惊艳,被皇商家那位小姐一口气三百两收入囊中,因着她那不缺钱的样子,其他小姐不服气,若这般下去,谁争的过她。
可若是竞拍她们都吃亏,最后一番商议后,那皇商家的小姐一口气四百两要了两支绒簪,另外四支她不参与。
抛开那四百两银子,另外四支竞拍出了二百六十三两。
这六百六十三两对于乔瑜来说算是巨款了,原主奶娘那边该送银钱去了,她还得养病,她自己手头有钱心里也不那般慌,还可以计划日后离了陈家的生活。
乔瑜拿出二百两放到五姑娘面前,妹妹,应得。
五姑娘赶紧推了回去,嫂嫂这是作甚。
妹妹帮我卖簪子,这些银子你该拿。何况我想与妹妹谈一笔买卖,我出簪子,妹妹帮我卖,三七分。
嫂嫂你说话五姑娘知晓自家这位二嫂说话有些奇怪,但不好戳人短,却不料二嫂嫂说话流畅起来这般好听,声音甜糯好似有江南那种轻柔水润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