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强竟是我自己!
没想到吧。
话头一开,姜星火便一口气说了下去,不再停歇。
“既然按照我们的推演,此时已经让日本东西分治,而且幕府还被拆了,大明还为日本诸国提供带有附加庙堂条件的武器装备,那么接下来怎么做?”
“接下来便是第四条,合纵连横。”
“也就是说,大明要怂恿日本的诸国互相之间结盟争斗,而在结盟的同时,又通过讹诈、恐吓、支持、交换等等手段,来不断地拆散维持时间过长的结盟,如此一来,不信任的种子自然就在日本诸国的心头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互相背叛导致的血仇将会越来越深,只至不可调和。”
“毕竟,背叛的盟友可比敌人让人痛恨多了。”
听闻此言,朱高煦不由地暗暗咂舌,以前总觉得姜先生是个文弱书生的模样,可是现在委实没有想到,玩起外交庙堂来,竟是这般狠辣!
不过一想到之前石见银山那节课,姜先生对日本的痛恨态度,以及那个关于南京的可怕预言,朱高煦倒也释然了。
姜先生既然是谪仙人临世,自然是开了天眼的,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都是寻常本事,看到未来的事情,让其觉得咬牙切齿痛恨不已,也不是不能理解。
作为姜星火的首席大弟子,朱高煦几乎是无条件地支持了姜星火的想法。
“回头一定要把这些制衡日本的计策,写出来献给父皇,来圆了姜先生的梦想,免得那两个小吏记不清楚误事。”朱高煦心头默默想道。
“第五条,则是支持弱者。”
“也就是说,地缘均势外交的核心就在于此——维持均势!”
姜星火问道:“任何在日本诸国中混战的弱者如果支撑不住,大明都可以出手干预,派出军队确保大名不会身死国灭,你们猜猜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朱高煦与郑和思量片刻,朱高煦说道:“维持均势?”
“非止如此。”
郑和想到了更深地一层:“渗透!”
“对。”
姜星火说道:“更准确地说,叫做蚕食。”
没法手搓机枪的冷兵器时代,想靠十几万军队把一千万土著屠戮殆尽,从技术角度上讲实现不了,那么就只能用蚕食。
嗯,在日本搞点“人员自愿海外务工”的相关贸易也不是不可以,替大名们减轻点人地矛盾嘛。
“对于一个人口上千万的国家来说,大明想要一口气鲸吞下去,是完全没有可能性的,只会把自己的肚子给撑破。”
“但鲸吞不行,不代表蚕食不行。”
“只需要不断地支持弱者,不断地派驻大明的军队到日本诸国的国土上,慢慢地,诸国的上层贵族就会亲明,而底层也会逐渐亲明。”
“或许十年不够、二十年不够,但八十年、九十年、一百年,几代人的时间过后,就会完成文化换种,当地的百姓从小学汉字说汉语,崇拜华夏文化,渴望成为明人。”
“而这种蚕食进行的多了,慢慢地,倾向大明的力量越来越强,其他诸国哪怕意识到了,做到了摒弃之前合纵连横导致盟友背叛的血海深仇,联起手来抵抗大明,恐怕也已经为时晚矣。”
“这就仿佛是把一只青蛙放进热水里,青蛙马上就会跳开;而放进温水里,底下烧上柴火,不知不觉间,青蛙就会被煮熟。”
看着遥远的东方,姜星火的目光里,仿佛出现了一只青蛙。
第185章 大明天使馆制度
“温水煮青蛙,很不错的比喻。”
朱棣轻轻拍手,眼神中流露出了激赏之色。
“得姜先生之策,对于如何处置日本,朕已然有几分思路了。”
挑动日本内战,瓜分幕府,维持均势,挑拨互相背叛,支持弱者渗透大明势力不断蚕食!
“昔年贾诩定策乱长安,如今姜先生定策乱日本。”
夏原吉亦是由衷说道:“姜先生此计,比之文和乱武,亦不遑多让!”
“没想到姜先生竟然还懂纵横家之术!”
朱高炽一时感叹。
须知道,纵横家起自春秋战国,衰于隋唐,裴矩设计离间西突厥诸部,指使射匮可汗袭破泥撅处罗可汗,谈笑间拆解了控弦之士数十万的万里大国,便几乎是纵横术最后的余晖了。
到了唐朝,虽然也有人用,但由于唐军太过强悍,起到的作用,便远没有先辈的辉煌。
至于宋代。
呸!
澶渊之盟虽说憋屈,但好歹还带来了百年和平,往后搞得合纵连横都是些什么?
铁血大宋先有海上之盟联金灭辽,把自家和平了百年的缓冲区给搞没了的骚操作;中有绍兴和议杀岳飞,并从法理上“南自南,北自北”尽失北地人心;后有端平入洛,还想搞金国那套“据关守河”,把河南无人占领区夺到自己手里,结果枉顾后勤、兵力,以六万淮西军去做金国二十万带甲精锐才能做成的事,被蒙古人一锅端。
所以说,自宋以后,纵横术就已经基本没人能用明白了。
元朝不需要,明朝也没怎么玩过。
以至于到了靖难之役的这个时代,南北军双方在战场以外的出招,实在是少之又少,朱棣千里奔袭大宁裹挟宁王,就成了双方在战场以外招数的唯一高光时刻。
至于建文帝那拙劣的划江而治和谈,三岁小儿都不信。
于是,随着缺乏合纵连横的对象,也没人去管这摊子事,大明礼部自然也就成了盖章衙门,这也是一种必然。
不过这种情况,随着大明帝国高层的视野逐渐向更广阔的世界里扩展,也逐渐开始了改变。
朱棣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帝王,他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被打回老家,蜷缩在漠北的北元残部,而是看向了日本、安南、南洋,乃至更遥远的天竺和泰西诸国。
经过姜星火持之以恒的授课,现在大明帝国的高层们,都具备了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换句话说,这会儿的大明帝国已经不再像以前的历代王朝,只知道窝在内地发动一场场战争抢田地了,而是开始注意周围的形式,并积极参与其它方向的事务……包括,插手周边国家的事情,来为大明获取利益。
“对了李尚书,礼部派去朝鲜的使臣怎么样了?传回消息了吗?”
皇帝不经意的问题,让李至刚顿时揪心了起来。
“回禀陛下,暂时还没。”
对于李至刚李尚书来说,在前阵子他就接到了皇帝给予他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恐吓李氏朝鲜,索回原本应该从法理上继承自元朝的济州岛。
当然了,这种事也不算太麻烦。
大明在传统朝贡体系内可谓是毫无争议的第一强国,别说李氏朝鲜了,就算把周围的国家绑一块加起来,也不是大明的对手。
所以,在其他大明官员们的眼里,“索回济州岛”这件事是非常轻松愉快的,甚至都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不管李氏朝鲜是真心臣服,还是假心奉承,总之李氏朝鲜是要给大明出力的,朱棣才不是那种说两句好话就能糊弄过去的君王,一旦朱棣决定打日本,那么整个李氏朝鲜都要被绑上大明的战车。
那么李氏朝鲜真的对大明如侍奉君父一般恭顺吗?
不见得。
李成桂把朝鲜实际控制区向北推的暗中操作,一直没有停下来过。
从靖难之役开打,大明无暇东顾开始,李成桂就在鸭绿江中上游的东岸和南岸,一直努力地修筑城堡,截止到现在,已经修了11座大城,18个小堡,并且从朝鲜南方各道强制迁徙大量居民在该地区定居,逐步实施对北部地区的有效控制。
等到完成实际控制,李成桂就打算正式设立西北西郡,来作为与大明在鸭绿江接壤的正式行政区划了。
图们江方向,李成桂也没闲着。
李成桂借口防备建州女真部猛哥帖木儿的入侵,在几次与大明的边界争执中均以公崄镇作为划界要求,但实际上从公崄镇以北直至图们江的广大地区,都逐渐为朝鲜蚕食,大明因为忙着打内战,对此基本上没有激烈反应。 ', ' ')